賈永亮
摘? 要:對于高三生來說,復習是重要任務,其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生高考成績。為此,作為高三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深入思考如何帶領學生更為高效地復習,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目標。在此,基于一定的高三教學實踐,本文也嘗試從“構建數學知識復習框架”“注重總結解題方法與技巧”“加強查漏補缺工作的整理”“利用激勵性策略培養自信心”這幾方面來進行了具體的探討,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復習課;激勵
數學這一學科在高中階段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對高中生的高考成績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此,師生也都特別重視數學尤其是高三數學。在高三數學的復習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選擇科學的指導方法,正確理解復習要點,引導學生進行有步驟、有規律地復習。只有在高效復習課的引導下,學生才能更好地提高數學水平,為高考奮斗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構建數學知識復習框架
在高三數學復習過程中,由于知識點相對分散且復雜,如果僅利用課堂時間進行知識復習和問題解釋會嚴重影響復習效率和復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可以使學生形成清晰明了的知識網絡。對于這樣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將之整理在筆記本上,然后經常翻閱,將公式、定理等深刻印在腦海中,并且通過不斷翻閱來加深記憶,從而深刻內化知識。
例如,以“三角函數”這部分知識的復習為例,教師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構圖記憶法進行知識梳理復習。在構圖和記憶的過程中,可以將更多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知識以圖表繪制方法相關聯、整合,以直觀、清晰地向學生展示,如將正弦函數、余弦函數、正切函數的相關公式整理到一個表中,以便學生整體記憶,這有助于學生準確記住知識點和知識之間的關系。同時,在三角函數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會碰到很多延伸性的公式,比如1+sin(a)=(sina/2 +cos a/2)2,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整理復習,并建立自己的知識系統。此外,因為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所有知識點都是相互聯系的。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使知識網絡更加全面,比如整理三角函數與平面向量的聯系。這有助于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的知識。
二、注重總結解題方法與技巧
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許多高三學生在數學課程中遇到一些數學問題時,經常不知道怎么下手,不能將題干中所給出的各種條件進行分析,無法根據問題中給出的各種條件來結合相關知識一步步地解答。但是,學生的解題思路對數學知識復習有重要影響。此外,學生如果由于粗心大意而忽略了給定條件中的某些細節,也會適得其反,同時如果不注意答題規范,也會造成不必要的分數損失。為此,教師必須注重帶領學生總結一些解題方法與技巧,從而使其再遇到相同類型的題目時懂得如何遵循解題思路去解答,并且做到答題規范。
例如,當指導學生復習有關函數的知識時,有這樣的一個題目:已知函數f(x)是一個定義域為實數R的函數,并且滿足條件:f(x+2)=-1f(x),f(1)=2004,請找到f(2005)的值。一般來說,當遇到這類數學問題時,學生會對大量的數字感到一定的畏懼。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對于此題,可以得出f(x+4)=f(x+2+2)=-1f(x+2)=-1-1f(x)=f(x),因此可以推出,該函數是一個周期為4的函數,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答案,f(2005)=f(1)=2004。因此,當學生再遇到此類數學問題時,教師可讓他們仔細觀察和思考,在仔細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很簡單地得到答案。同時注意引導學生不能省略解題步驟,不要馬虎地弄錯正負號,可以適當地進行檢驗。
三、加強查漏補缺工作的整理
在高三數學復習中,一些學生可能會在某一知識點和某一類型的題上重復犯錯。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容易犯錯的點進行研究和分析,掌握學生犯錯的原因,如此才能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正確指導學生,讓他們進行全面的查漏補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哪些方面,將自己掌握得不牢固和易出錯的地方記錄下來,整理到筆記本上,深入分析,并注意經常翻閱。在長期堅持下,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不斷提高,獲得更好的復習成績。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積累本,將自己在每次模擬考、月考或者平時練習中出錯的題都整理下來,整理好解題思路和過程,并把自己的錯誤過程寫到旁邊進行對比,同時在旁邊寫上出錯的原因。學生的錯題整理可以以專題為主,也可以以錯誤類型為主,如運算錯誤、知識點理解錯誤等。通過這樣的整理,學生會逐漸明白如何分析函數的問題,遇到數列求和問題應該先想什么,拿到一個解析幾何的題目應如何分析,立體幾何的問題要思考什么,等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錯題整理進行查漏補缺,多想想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要怎么辦。以此通過有效的整理,讓學生多思考,將過去講過的、做過的很多的經典題目都有效掌握。
四、利用激勵性策略培養自信心
激勵策略有利于優化復習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且也能夠讓高三生建立自信心。自信心是高中學生開展數學學習的主要動力。只有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感受到教師給予他的關注與欣賞,才能真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發揮教師的激勵作用。在高三復習過程中,高中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而教師生動活潑、激勵性的語言、行為也可以幫助學生緩解一定的壓力,避免學生產生更多的焦慮,引導學生以冷靜的態度、積極的面貌,更好地面對高中數學。
例如,在組織學生回答問題時,應鼓勵學生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與結果,不能強行打斷學生的表達,也不能草率否定學生的方法和思路,而應先鼓勵再指出問題;當學生提出一個更復雜的解決問題的想法(或解題困難)時,可以鼓勵所有學生一起思考;當學生完成解題過程后,可以問“你相信自己的結果是正確的嗎?”的問題,使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應該建立信心并設法解決,以增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總而言之,高三生面臨高考會有很大的壓力,會產生緊張的心情。教師應當提高高三數學復習課的效率,幫助他們體會到數學的進步,同時注意運用激勵性策略,選擇適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以此讓高三生更好地面對高考。
參考文獻
[1]? 馬晴燕,戴靜君.發揮“補丁式”教學在高三復習課中的作用[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7(24):27-29.
[2]? 黃若倫.淺議如何激發高三學生數學學習興趣[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7(22):40-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