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 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人們帶來了便利的生活條件,優越的生活質量,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其教學內容與生態環境具有極強的關聯性,通過在中職化學教育中有意識的進行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將化學教學與綠色理念進行結合,不僅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思想,也是培養當代中職學生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以下,本文就從幾個方面對中職化學教育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化學;綠色化學理念;滲透策略
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化學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為人民的生產生活創造了良好條件。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化工產業逐漸成為環境污染的主要源頭。近年來,綠色理念逐漸被大眾所熟知與認可,越來越多的人積極響應與踐行綠色理念。在中職化學教學中進行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不僅是將學科與生活實際進行結合的過程,也是保護環境,加強學生職業化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借助課堂活動傳播綠色理念
近年來,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對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了一定影響,我國也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進行環境保護,如垃圾分類等政策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效果。在中職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到,環護保護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環保意識應當根植于每個人的心中,在開展化學教學時,要深入發掘教材中的環境保護內容,在日常教學中進行綠色化學理念滲透,使學生產生威機感與責任感,身體力行,進行環境保護。例如在進行硫與硫化物部分知識教學時,可以向學生介紹“酸雨”這一污染現象的產生,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排放了大量SO2這些酸性氣體在遇到空氣或者云中的水后生成了酸性更強的H2SO4,隨降雨降落到地面后產生了極強的腐蝕性,對地表生物將造成極大威脅。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在家園,需要從源頭上對排放的酸性氣體進行控制,從學生自身出發,可以選擇綠色出行等減少污染的方法,通過借助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綠色化學理念灌輸,將達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二、在實驗教學中進行環保體驗
在化學學科中包含了豐富的化學實驗,許多的化學原理教需要通過帶領學生進行實驗進行證實,通過在實驗教學中進行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可以改變傳統說教的枯燥感,使學生在實驗現場,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嚴峻,保護環境與生態的重要性,強化其環保意識。在具體實驗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根據環保要求規劃實驗操作,如增強實驗材料的密閉性,最大限度選擇無害無毒的實驗材料,如在運用二氣化氮等有毒氣體實驗時,要在封閉狀態下,運用醫用注射器完成實驗步驟,避免其滲透或溢出造成的環境污染。其次,要結合實驗結果對學生進行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如將氫氧化鈉等腐蝕性氣體實驗結果展示在學生在前,使學生產生深刻印象,樹立起明確的環保意識,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引起重點關注。最后,對于實驗產生的廢棄物要進行妥善處理,對于一些不起眼的無毒氣體,如氫氣、甲烷等,同時要做到科學處理,避免造成環境污染。通過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親身體驗,將有效實現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以及綠色理念的傳承。
三、組織社會實踐,強化環保意識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要帶領學生走入社會,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如走到化工廠,感受化工廠周邊的空氣質量,化驗化工廠周邊的土地,去到城郊的河邊,察看污水的排放,結合所學化學知識,了解到含磷的污水排放到河流之后,會加速藻類的繁殖且在表面表成一層膠質膜,破壞水生態系統。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化學實踐,如生活中常見的洗衣粉,部分廠家為了提升其去污能力添加了三聚磷酸,但是這一切學物品對于環境具有較大的危害性。通過組織學生調查不同洗衣粉對水體生命影響,積極投身到綠色生活之中去,去減少使用含有三聚磷酸的洗衣粉,減少使用一次性飯盒的數量,去超市自帶購物袋等,使學生獲得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增強社會責任感。綠色化學理念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化學學科基礎,將化學知識與學生實踐生活密切結合,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同時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使其成長與發展成為符合時代發展的優秀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教育工作者在關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在中職化學教學中進行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將對學生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進行顯著提升,是一項理論知識教學與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舉措。中職化學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要有意識的進行綠色化學理念滲透,為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優化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田志會.中職化學教學的“三化二性”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39.
[2]文煒明.綠色化學理念在中職化學教育中的貫徹[J].亞太教育,2015(27):145.
[3]陸亞芳.廣度·深度·梯度·進度——如何把握中職化學教學的“度”初探[J].赤子(中旬),2014(1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