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玫坤
摘 ?要:伴隨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新一輪課程改革也開啟了,以往總提的“三維教學目標”逐漸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過度。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也要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指導,通過課堂教學,有效貫徹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筆者在本文中,談談如何有效貫徹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家國情懷”素養,希望能與同行切磋。
關鍵詞:核心素養;家國情懷;歷史教學
何謂家國情懷,結合核心素養的文本解讀以及個人理解,筆者認為,家國情懷讓學生能夠厘清家國區別,認同家國概念,最終把愛家與愛國統一起來。概括而言,讓學生能夠養成責任意識,懂得愛國就是愛家的道理。為了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有效落實野家國情懷冶的核心素養,筆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一)明確目標,落實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是培養核心素養的主要陣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進一步拓寬歷史視野,發展歷史思維,認同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愛國主義和社會責任感。歷史教師要把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目標,巧妙設計課程結構,優化課程內容,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逐步形成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必備品格和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
(二)精選課程內容
在教學內容選擇方面,教師應深度挖掘教材中蘊涵的人文因素,指導學生選擇具有濃郁人文氣息的命題或活動項目,充分利用和發揮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指導學生重點學習文化史、思想史、風俗史、經濟史等內容,使學生充分感知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陶冶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也可以使學生通過了解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自由、國家獨立而英勇獻身的事跡,樹立起社會責任感。例如,教師在介紹鴉片戰爭時,可著重突出林則徐虎門銷煙時的英勇無畏。英國源源不斷地向中國輸入鴉片,不僅造成了國庫大量白銀外流,使清朝的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更為嚴重的是鴉片的泛濫極大地摧毀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發展下去,必將使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林則徐心系家國,喚起了國民的愛國精神,使中國人民認清了侵略者真實丑陋的面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教師可通過重點講解像林則徐這樣的民族英雄,激發學生的家國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人的認知是一個自主構建的過程,情感和觀念的形成需要依靠學生主體。教師要想更好地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就要改進教學方法,全面了解學生,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突破以教材為中心的陳舊觀念,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合作交流,結合社會生活、人生經歷,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精神的力量,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四)巧設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知識、態度和能力統一起來,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例如,教學《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中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時總結:無論社會怎么變遷,不管鄉野村夫還是高官巨商,都知道“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規則,都有家國情懷。家庭是社會組成的最小單位,無數家庭組成了我們偉大的國家。我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更要加強對高中生的家國情懷教育,培養其熱愛祖國、敢于奉獻、積極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所以,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充分利用視頻資料,落實家國情懷素養
在歷史發展中,積累下大量的素材,尤其是今年很多資料被制作成視頻資料,這些資料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加之目前一些城市學校的電子設備更新較快,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對視頻資料進行展示,筆者利用這一有利優勢,搜集整理了一些視頻資料,在歷史課堂上有針對性地給學生進行播放。例如,在講解抗日戰爭相關主題時,筆者給學生引用了唐山在抗日戰爭時期發揮的重要作用,補充了日軍在冀東平原犯下的滔天罪行,如,潘家戴莊慘案堯潘家峪慘案等,這些視頻資料真實,并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讓學生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受到一次家國情懷的教育。
三、彰顯時代精神,弘揚家國情懷素養
我們正處在快速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即將實現。讓學生緊跟時代的步伐,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落實家國情懷素養的重要渠道。歷史課堂,不應局限于教室中,應該從課堂的局限中沖出去。筆者經常把時政內容引入到課堂,2018年適值改革開放40周年,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做了重要講話,筆者及時把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貫徹到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的、可喜的成就,同時也讓學生有更強的民族自信感和自豪感。有了今天國家的強大,才有了今天每個小家庭的幸福生活。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是每個中學生身上都肩負著祖國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即使我們沒有走上社會,課堂就是我們施展抱負的平臺。中學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把個人奮斗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緊密相連,為國家的進一步強大而努力。
四、結束語
總之,家國情懷素養,并不是一句空話,愛國與愛家也不是一句空話。愛國與愛家是統一的,只有讓學生認識到二者密不可分的關系,并把愛國與愛家統一在一起,學生才會明白,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家國情懷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只有國家復興,國家強大,每個人的幸福生活才能有保障。
參考文獻:
[1]付華敏.部編版初中歷史教學中野家國情懷冶核心素養的落實[J].中學歷史教學,2018.
[2]于薇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