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錦嫦
摘要:語文是各個學科的基礎,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并對其進行分析,合理提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存在大量的主題研究學習板塊,所以如若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就需對書中的板塊資料進行分析、查找、整理以及制作。但是由于社會信息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在接收信息時受到嚴重影響。為了解決上述相關問題,思維導圖教學方式運營而生。
一、解決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的問題
我國現行思維導圖軟件下的教學起步比較晚,且發展也比較緩慢,因此,現階段內,思維導圖教學方式還存在著諸多的應用問題。例如,教師未能形成使用思維導圖的習慣。出現此種問題的原因是因為絕大多數語文教師認為理科老師才應使用軟件教學。而有些老師使用此種方式后卻發現學生無法適應此種教學活動形式。基于此種情況,就要求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充分理解“思維導圖”的教學意義,接受文理結合的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無法適應“思維導圖”這一問題,教師就要轉移重點,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軟件做圖轉移到用白紙進行繪畫來做思維導圖。再如時間的限制,這也是一個難題,因為教師無法花費大量的時間教會每一個學生,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課前做好預習,做好充分準備,同時教師可建立師生互動機制,進而使學生重視這類創新教學方式,使其能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學會使用“懶漢式”教案
筆者通過查閱大量資料而得出一個結論:在現階段,教師使用傳統教案進行教學的方式弊大于利。
其一體現在教師的備課寫字量大。筆者以《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為例,原文共有344個漢字,從網絡上下載的一篇詳案共有4600多個字,倘若每篇教案都能成為詳案,那么一個學期下來28篇課文就有12萬多字。由此可見,想要把《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形成詳案的難度較大,因此極大概率會導致教師無法平衡自身的時間安排教學方案。其二體現在傳統教案本身。從傳統教案的內容上看,其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教學目的;2、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析;3、班級情況分析;4、教材分析;5、教學方法的采用;6、教學過程;7、作業設計;因其是在教師充分閱讀、掌握教材的基礎上而產生的,所以也可體現出教師的認真程度,但是這種傳統的方式并不能使教師將明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與要教給學生的知識沒有太多的實質性關系,從而導致教師教案沒有對學生的筆記起到實質性的指導作用。
基于上述情況,教師要學會運用“懶漢式”教案,即“思維導圖”教案,其具有三大特點:簡潔高效,中心突出,層次分明。可成為學生記筆記的模板,記憶知識的路線圖,更能使教師在教學中起到“三效合一”的作用:教師教案、學生筆記、知識記憶,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三、明確思維導圖授課方法
(一)教師“思維導圖”教案的制作
根據“思維導圖”理論觀點,筆者認為可將每一篇課文的內容大致劃分為九大內容,即生字、多音字、新詞、近義詞、反義詞、成語、段落分析、中心大意概括、知識積累與運用(當然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實行多分方式)。縱觀小學語文教學教案,根據個人的備課特點,講解內容范圍,可把教師備課的“思維導圖”教案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來認識: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生字——多音字——新詞——近義詞——反義詞——成語——段落分析——中心思想——積累運用——作業安排等[1]。以人教課標版小語七冊第一課《觀潮》教案為例,教師在形成思維導圖前,要先區分出中心詞與關鍵詞,中心詞“觀潮”,關鍵詞可進行分級確認,如一級關鍵詞分別是:目的、生字、新詞、近義、反義、成語、段落等。而二級關鍵詞是一級關鍵詞所派生出來的知識點,根據個人的設計需要可設三級、四級關鍵詞等。與此同時,在讓學生記筆記時除“教學目的”可以不要求學生記以外其它知識都要求學生做筆記,學生筆記的模式與教師的教案幾乎一致。當學生復習知識時可以從中心開始聯想得到所關聯的知識,這就是“三效合一”[2]。
(二)“思維導圖”教案的制作步驟
首先要做到圍繞中心主題,明確目標。思維導圖主要是由主題和分支構成,導圖的主題位于中心位置,一般由關鍵字或關鍵圖形構成。四周的分支要依據內容的主題進行拓展,呈現出的狀態主要為層級狀。以語文中的寫作課程為例,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就能確定作文的命題,并在此基礎上在中心周圍方向增添層級分支,保證習作活動具有指向性。
其次借助放射性思維模式,開闊思路思維。從思維導圖的外觀上來看,其可看作是外在表現圖形,呈放射性思維而延伸。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把焦點放置在圖的中心,并以此為開端,把概括的內容(文字或圖形),作為與中心圖形相關的一個延展的分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無拘束地向各個角度分析思考,使得這次課堂內容具有深度。
最后,修補導圖分支,完善內容。“思維導圖”沒有正確答案,這就使其自身具備了開放性,而且它也沒有規律可言,任何一個分支的前面、后面和平行級別都可以延伸出新的分支。這意味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不破壞導圖整體結構的前提下,對思維導圖進行修補,完善導圖的內容,使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
結語
總而言之,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不僅可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小學語文老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加強對思維導圖的研究,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小學生的思維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華.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發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239.
[2]鄒子興.分析思維導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