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樊明睿
摘 要: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產教融合,將產教融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融入經濟轉型升級各環節,貫穿人才開發全過程,我校突破傳統校企合作模式,創新實訓基地建設,實現生產、教學、研發、學習、項目孵化、學生實訓為一體的深度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既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實效性,又為產業和企業發展服務,滿足中職學校和企業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需求。本文就我校實訓基地運行模式進行闡述,并探討了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發展對策,為職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產教融合 實訓基地 職業教育 創新創業
1 中等職業學校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
1.1 基地概況
我校建設的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圍繞食品行業智能化專業群,主要涵蓋物聯網等新型技術研發生產實訓基地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兩個部分,既有技術研發,也有市場推廣應用。其中,物聯網綜合應用實訓室主要針對企業提供新技術研究和新產品測試,同時向學生開放實訓,完成技術類產品孵化的同時完成課程對接運營內容;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主要完成引企入校、托管運營企業項目、扶植學生創業和自主經營項目實踐。從整體上形成企業學生教師充分參與的、技術源頭到市場推廣的、產教深度融合的實訓基地,既有教學發展,技術研發,也有就業發展、創業指導,融合教育教學、就業工作、技術提升、運營管理和社會服務融于一體,最終讓職業教育發揮服務區域經濟的職能,同時為在校生提供有效工作經驗,促進人才的社會化、技能化,更好地轉化生產力,推動教育與社會共同發展。
1.2 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建設的特點
真實性。我校建立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不僅實現了生產環節與教學環節的對接,生產職能與專業群之間的對接、生產鏈與人才鏈的對接,還真實地呈現了職業環境。學校承接企業的項目運營,對項目中所涉及的技術目標、業務標準、業務推廣展開在校實踐,使學生收獲真實的工作經驗,達到職業崗位標準,熟悉工作氛圍,也提升了實訓基地的教學效果。
先進性。我校的實訓基地解決了職業院校教學“落后”行業發展的難題。我校在實訓基地的建設初期,就通盤考慮承接企業在校辦公、企業生產運營項目引入、企業先進技術研發和項目孵化等,通過先進設備引入和制度設計為產教融合提供服務,同時從相關職業的現實需求、當下現狀和未來發展著手,重新構建了“現代學徒制”,重新修訂了參照市場的評價模式,為產教融合走進課堂提供了服務。
動態發展性。在基地建設和運行的過程中我校根據行業發展、社會需求、企業現狀不斷調整校企合作項目,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引企入校、托管運營、扶植創業、自主經營”的動態發展思路,在實訓基地中建立學校的自營品牌,對接行業,深化標準,轉變“教學”為“生產”,變“實訓”為“孵化”。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創業,為學生創業提供“孵化條件”,面向企業,面向市場,面向技術的未來發展,成為企業、市場和科研的轉換樞紐。通過專業群的對接,融合更高素質、更強勢的專業教育、人才發展資源,推動基地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
2 中等職業學校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成效
2.1 綜合性人才的培養
基地建設中使用國際先進標準,選用先進設備,結合天津地區經濟發展特點和政府相關扶持政策,承接企業項目,重點培養食品行業智能化升級鏈的相關人才,包括極具發展潛力的多媒體推廣人才,跨境電商運營人才等,符合社會發展趨勢,滿足了行業對新興行業對相關專業性人才的渴求。
2.2 服務區域企業發展,滿足社會培訓需求
基地通過引企入校、托管運營企業項目、扶植學生創業和自主經營項目實踐等形式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協助企業開展技術研究和項目孵化,從而真正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降低企業風險,同時兼顧多個社會性培訓,如保加利亞魯班工坊、1+X證書培訓、“京津冀一體化”安新天食職業培訓學校等多項社會培訓,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優質的人才隊伍,為全社會綜合性人才的培養提供支持和幫助,為學生提供更權威、專業的技能平臺,展示了基地的培訓實力,展示了基地服務企業發展,履行社會職責的能力。
3 中等職業學校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優化方向
3.1 明確權責,建立長效機制
產教融合關鍵要提升參與企業的積極性,保證企業利益。當前我校實訓基地雖然有科學的管理制度,然而校企間權責劃分、利益分配等長效運營機制仍需要進一步明確。
3.2 優化隊伍,提升師資力量
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的建設是職業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促進了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形成,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業發展與理論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新技術、新知識的更新問題,學生在項目合作過程中遭遇的管理問題和心理適應問題都需要教師增加關注度,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技術能力,不斷優化隊伍結構,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3.3 完善激勵機制
在實訓基地的運行過程中,除了完善學生的評價機制外,還應當完善合作企業的激勵與退出機制。對于合作深入,共建共發展的企業給予激勵,對于合作積極性差,配合不良的企業按規定退出。此外,還應用優化參與實訓基地產教融合教職員工的激勵機制。
4 總結
職業院校的教育應當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方向,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大力改革促進人才的綜合職業素質形成。我校建設的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與行業發展相結合,滿足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本文為: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19)年度課題,課題名稱:中等職業學校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建設研究——以天津市經濟貿易學校為例,課題編號:2020-3115。
參考文獻:
[1] 劉珍.基于CIPP模型高校實訓基地評價體系構建[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6):196-198.
[2] 楊秋英,鐘品妍,李云飛.職教集團視域下校企實訓基地資源共享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3):119-120.
[3] 白玲,安立魁.智慧校園: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發展的“風口”[J].成人教育,2020,40(06):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