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奕文
【摘要】在九年義務教育不斷深化改革過程中,在初中階段將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應用到相關教學工作已成為目前的趨勢。初中核心素養教學體系得到不斷完善,傳統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更新。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通過全面引入核心素養理念,能夠進一步推進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綜合提升學生各項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對道德法治課程重視程度和學習激情,使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得到培養。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對目前課程教學環節中面臨的問題進行重新審視,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現階段學校培養學生的重點目標和方向,是落實立德樹人的迫切需要。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在具體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全面教學。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而言,通過在教學中進行道德素質培養和法治意識培養,能夠有效落實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從而確保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順利開展,為學生今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亟需處理的問題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過引入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能夠進一步促進素質教育發展。但是,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第一,不認同核心素養。在開展核心素養教學工作過程中,由于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是最近幾年才提出的一種新興教學理念,有些教師對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不認同,導致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得不到真正落實。第二,教學理念較為陳舊。有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傳統單一,不利于核心素養教學工作開展,表面上好像在開展核心素養教學工作,實際上換湯不換藥,整個教學工作流于形式。第三,核心素養理念與課堂內容結合不夠緊密。在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學思想與課程內容結合不夠緊密,導致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分離,不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使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不能夠得到真正的培養。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第一,堅持以生為本,提高學生道德修養。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關鍵時期,正值青春期,學生身心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此階段,大部分學生定力不夠,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不良思想觀念,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應以學生為本,重點以提高學生道德修養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個性,從學生心理出發,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為學生選擇一條適合其自身發展的道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借助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成長進行正確引導。例如,在九年級教學中,通過對教材內容“文明與家園”章節進行講解,分析我國延續文化的血脈和凝聚價值追求的意義,提升學生建設美麗中國的責任感。
第二,結合教材內容,實現立德樹人目標。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教材內容出發,全面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例如,在“民主與法治”章節的教學中,緊密結合教材內容,詳細剖析民主的價值,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在民主國家的好處,引導學生參與到民主生活中來。通過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的法治意識進行培養,為全面建設法治中國作鋪墊,全面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第三,開展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內在素養。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真正意識到核心素養教學的重要性,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通過不斷發掘和引入多元化教學手段,有效拓寬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情境教學模式,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設定一個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程學習中,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在開展情境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借助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使課程內容更加生活化,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和諧與夢想”章節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入生活中中華一家親的教學案例,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場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民族團結的話題討論中,激發學生的內在素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四,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材教學內容。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材教學內容,能夠為全面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作鋪墊。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為確保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個性特點,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結合教材內容,合理設計一個符合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案,使核心素養理念能夠充分應用到教材教學中。例如,在“走向未來的少年”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本章節的教學目標,將培養學生的擔當能力作為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走向世界的大舞臺,通過分析當代青少年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結合教學目標,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少年當自強的意義。
第五,更新教學理念,增進“核心素養”理解。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增進教師對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理解。教師是教學活動開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對課程教學的理解能力,直接關系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見,通過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增進教師對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理解,將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學中。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教學理念逐漸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是,由于有些教師對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認識淺顯、教學理念較為陳舊以及道德與法治課堂同核心素養結合不夠緊密等原因,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核心素養教學效率低下。為有效增強核心素養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結合能力,通過各種策略,進一步提升教師對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認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馬玲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20(10):69-70.
[2]張建武.新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學生法治素養的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20(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