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高中階段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基礎課程,科學有效的高中數學教學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素養。因此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巧妙設置數學問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優化教學評價體系五個層面出發,系統地分析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方法和具體策略。
關鍵詞: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
受應試教育等傳統思想和觀念的影響,高中數學教師多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上,一味地運用灌輸式的策略和方法,卻忽略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最終只能是造成數學教學的低質低效。針對這種情況,高中數學教師要徹底擺脫落后觀念的束縛,結合數學學科特性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來展開探索,讓數學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得到不斷創新,最終真正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加快學生知識理解
高中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學生憑借自身的思維和教師的語言講解是無法有效產生深刻理解的,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能力,善于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來輔助數學課程教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對進行加工和優化,并以圖片、動畫、視頻、聲音等形式呈現出來,創設出直觀且形象的教學情境,從視覺和聽覺等多個層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優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加快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授《雙曲線》時,本節課程的內容比較抽象,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難促進學生們對知識理解,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展開教學。課程開始后,筆者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介紹了雙曲線的結構與性質,讓學生們初步了解雙曲線的概念,然后,筆者再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展示一些有關雙曲線的圖片,并通過動態演示法來詳細介紹雙曲線的結構特點,幫助學生們直觀理解雙曲線的知識。在筆者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對知識點的理解速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這樣,筆者通過利用信息技術設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快了學生的知識理解速度。
二、巧妙設置數學問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是思維的啟發點和探究的起點,問題的巧妙設置和提出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的轉變。對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轉變過去單方面知識灌輸的傾向,對數學教材課本進行深入研讀,提煉出其中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知識,結合學生的具體思維狀態和學習情況來設置出集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找準教學時機來向學生進行提問,從而實現懸念教學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認知層面的矛盾和沖突,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以促使學生主動發散思維來展開自主性的學習、探究,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和數學教學的效度。
例如,在教授《指數函數》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們理解指數函數的性質,同時,由于本節課程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探究性,所以,筆者在課堂中設置了課堂提問法展開教學。課程開始后,筆者先帶領學生們對課程內容進行學習,簡單介紹指數函數的性質,然后,筆者再從教材中提煉問題,通過問題來啟發學生們的學習思維,提出問題后,筆者會給予學生們獨立思考的時間,鍛煉學生們的思考能力。一段時間后,學生們得出答案,這時,筆者再讓學生們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根據學生們的答案,筆者可以發現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針對學生們的不足,筆者會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進行強化。這樣,筆者通過巧妙設置數學問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探究。
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策略
分層教學策略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夠避免學生間差距的不斷擴大,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全面的發展。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需要轉變一刀切、一鍋煮的教學模式,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水平、興趣愛好、思維層次、知識結構等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來將他們分成優、中、差三個不同的層次,制定出分層化的教學目標、提出差異化的教學要求、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等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去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適應性發展,達到人人進步的理想境界。
例如,在教授《等比數列》時,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學習方法不同,導致了學生之間出現了差異,如果教師沒有及時解決,那么這種差異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所以,筆者實施了分層教學法,如,筆者會利用課前準備時間對學生們的學習方法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水平,然后,筆者再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水平將學生們分成A、B、C三個層次,針對不同的層次,筆者會布置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以此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這樣,筆者通過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的共同進步。
總的來說,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最為基本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同時也是推進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與關鍵所在。所以說,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職責與使命,端正教學的態度和觀念,把握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和要求,主動推進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巧妙設置數學問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優化教學評價體系等策略的實施和運用,從而全面完善和優化數學教學的過程,最終不斷提升高中數學的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艷會,閆德明.基于新課程的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之發展審視[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6(01):64-67.
[2]李運召.淺談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7(03):33.
奉化二中 樓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