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的內容變得更加具體,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是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課堂教育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孩子的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是語文課程的基礎,語文知識無論是在課堂學習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對以人為本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做出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以人為本;教學意義;教學模式
語文知識的覆蓋面非常廣泛,包括漢字的發音、書寫,文章的閱讀、背誦,語言的表達,溝通的技巧。可以說,只有學好語文知識,才能讓學生在現今的校園學習和日后的社會工作中順利發展,對孩子的人生軌跡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小學語文是語文知識中的基礎部分,也是重要的開端,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開拓實踐,整合出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課的教學質量。
一、 以人為本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意義
“以人為本”的理念核心就是關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發人的潛能,提升人的技能,促進人的發展。延伸到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改變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核心展開教學管理,重塑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感興趣的事情,我們才會心甘情愿地,主動地去努力。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思路,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興趣盎然中學習到書本上的知識,在課后仍保持著對課堂的關注,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例如筆者曾在某小學語文公開教學課上看到,教師通過對語文教學課程的巧妙設計,營造出非常逼真的學習情境,學生樂于在逼真的情境中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踴躍發言,與傳統教學課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明白,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是掌握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和專業知識等多方面的綜合管理者。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曾說過,教育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固有的教育體系。我們不需要教師成為偉大的模仿者,去依照那些所謂的教條和固有的教學體系去日復一日地機械式工作。以人為本的語文課堂就是要以學生的角度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感受,小學語文教育需要的是有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的教師。
(二)提升教學質量
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過程的重要改革方向,其根本在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應用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傳統教育是以班級為集體的整體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一個班級的學生的學習過程完全相同,但學生的想法、學習傾向、智力發展都是不同的。這就造成了很多同學采用了不當的或者不適合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率非常低,很多同學經過非常努力的學習還是無法提高成績,這是我國傳統教育的弊端之一。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就是要一針見血,針對不同學生打造適合的教學方式。把整體教育轉化為個體教育,把籠統的集體教育變成具體化的個體教育。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我國教育事業的提升,首當其沖就是要改變教學理念,脫離書本學習的禁錮,當代社會需要能夠在團隊中互相配合,具有集體精神的實用型人才,一切從實際出發才是教育的真諦。小學生正處在心理和身體發育日趨成熟的階段,在人際關系處理、社交活動中將要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通過學生分組、教學互動等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鍛煉相互之間的溝通、配合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分享,互相補充。讓初中生深刻理解自己在不同團隊中所處的位置以及自己在團隊需要做的工作,提高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作精神,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四)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
普通的教育能夠培養勞動者,但高級的教育培養創造者,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是社會經濟、科學、文化發展的核心力量,沒有創新能力,無法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小學語文教師要解放孩子的大腦,釋放學生想象的力量,增加對知識的探索和實踐。以人為本的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在文化天空的翱翔,通過在課堂上的相互溝通,擴展更多知識的獲得渠道。例如在某市一節小學語文教學課上,教師以小學語文教材上的《鵝》為核心,與學生展開互動。讓學生分別站在講臺上用幾句話描述下自己身邊的小動物,嘎嘎叫的鴨子、翩翩起舞的蝴蝶、嗡嗡采蜜的蜜蜂、飛翔的小鳥、調皮可愛的小狗堂,學生的描述繪聲繪色,形象逼真。同學們積極闡述自己對不同動物的聲音特點和動作特點,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從不同的方式描述事物,糾正錯誤的用詞方法,通過交流的方式學到新的知識,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以人為本的語文教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寬度,極大地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 以人為本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是集合了科學與藝術的綜合性教育系統,它不同于數理化教育,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僅僅要在理論上,文字上讓學生牢記,更要學生運用邏輯思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還有待提高。
(一)創新課程設計
教育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它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如果不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是脫離時代的。改革開放以來的小學語文教學,到今天為止至少進行了四次比較大的改革。這四次課程改革可以說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于中國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和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且對促進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的長足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小學語文教師的鉆研精神和探索能力做出巨大貢獻。例如在某中學的一堂語文教學公開課上,老師授課內容為教材《爭吵》,這很容易讓學生把課文與自己的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同學矛盾,家庭事件結合起來。教師利用這一點將課文改變成小品,把學生分成兩組,全班學生都參與其中,分別扮演小品中的不同角色。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他們看到這種教學方式立刻點燃了學習的欲望。教師通過對對話的精心設計,把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和知識點巧妙地結合其中,學生在背誦劇本的時候就掌握了教材上應當學到的詞語和句子。通過小品短劇的設計讓孩子們不僅僅通過表演學會應學到的知識,并學會思考和應用所學到的詞語和句子,通過發揮想象力去擴展延伸知識的使用,與此同時,演出過程能讓學生感悟更多同學關系、親情關系的處理,提高孩子的情商表現,增強學生的社交能力,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課堂之中,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扮演不同的角色,提升了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表演過程鍛煉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交流溝通技巧。短短一節語文課,學生的智商、情商、表達能力、社交能力、人際處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全部得到了提高,這才當代小學語文教育應該做到的。
(二)改善授課環境
把授課過程局限在教室中,對書本知識進行抽象化的傳授式學習本身對學生的大腦記憶就是不利的,容易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改善授課環境,給學生創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聽覺、觸覺等感官上全方位立體化地學習,幫助學生融入整個教材的氛圍之中,更好地理解課文。而傳統教育方式只能讓學生依靠文字的描述去欣賞,不能調動學生的感官,無法切實感受到文學作品的更深含義。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唐代詩人李白的《春曉》,描述的是春雨過后的優美景色,抒發作者內心的感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詩詞佳作。小學語文教師以這篇課文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清晨春游踏青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郊外去近距離地觀察現實中的一草一木,與教材相對比,引導學生去學習作者的寫作內容。例如“春眠不覺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早晨郊外的自然風光,體會春意的活力與生機,“處處聞啼鳥”,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傾聽樹林中的鳥叫,感受到春天的欣欣向榮。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環境中更能領會作者的描述,與此同時,歡樂輕松的環境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戶外活動和自然風景總是充滿喜悅的,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幫助同學們解放天性,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去學習知識。同時教師可在授課時設計自己和學生都站在景觀的不同方位來觀察景物,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仔細揣摩詩句的立意,花草、樹木、河流、昆蟲、動物都可以是觀察的對象,讓學生充分領略春天的氣象萬千。語文教學活動課能夠極大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加深教材上的知識點的理解。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
以學生為本,就得拿出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來教學。當代信息技術已經逐漸走入中小學校的校園,教師應當加強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發揮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勢。教師課前設計好教學課件,類似幻燈片的制作,視頻短片的拍攝,盡可能地貼近教材,優化信息技術的運用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授課的效率。同時教師應重點設計好教學的互動溝通方式,應當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盡量生動活潑,在提高孩子們對課堂的興趣的同時,有力地引導孩子們去掌握教材上的知識。例如在某教學案例中,教師在《趵突泉》這篇教材授課時,利用投影儀播放了一段趵突泉的紀實影片。這就極大地提升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直觀學習感受。學生可以迅速在心中建立起一個有關趵突泉的大致印象,再學習課文的時候可以與心中的影像相結合,形成圖文并茂的學習過程,對學習效果的提升有顯著的積極影響。信息技術的運用不應該局限于計算機或者某一種設備的一項功能。教師應該充分學習掌信息技術設施的使用方法和功能,盡可能地開發全新的教學方式,這些新鮮的事物往往能幫助學生更快地學習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內在知識點,通過學習體驗的提升也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多媒體聲音的運用也是信息技術運用在課堂上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方式,教師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上播放預先錄制好的聲音,動聽的音樂、卡通的發音往往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課堂上得到答案。
三、 結束語
中國傳統教育思維偏向以教師為核心,由教師來決定開展何種方式的教學,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以人為本”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就是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思維,圍繞學生進行教學工作的展開,以學生的感受為第一要素。教師應該以為學生服務、為教育服務的態度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狠抓教學質量,拓寬教學思路,提升教學實效性,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中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何玉霞.小學低年級語文高效課堂塑造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6):96.
[2]康寧.談如何構建高效小學語文課堂[J].才智,2020(15):134.
[3]王海梅.以人為本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2020(20):206.
[4]陳如會.基于微課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6):6.
作者簡介:胡明榮,山東省臨沂市,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