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峰
摘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推廣“訂單式”“模塊式”培養模式。
關鍵詞:校企合作?雙贏?工學交替?校企合一
一、實施背景
靈璧縣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始建于1975年,老校區占地65畝,校舍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新校區占地536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2018年暑假已投入使用。學校現有教職工400余人(專任教師325人,具有中學高級職稱者9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學歷的284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者20人,另有外聘及兼職教師46人,國家職業資格考評員20人)。現有9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730人。開設現代農藝、旅游管理、電氣自動化、新能源汽車應用與維修(省級骨干專業)、服裝設計與工藝、護理、機電技術應用、中餐烹飪、會計電算化等近20個專業。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我校不斷走出去,請進來,走向企業,尋求合作辦學伙伴。特別是2014年,我校與江蘇舜諾教育集團嘗試接觸,在“相互了解,共同發展,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簽訂了合作辦學的協議。2016年,我校投資400余萬元,與江蘇舜諾教育集團合作,建成了汽車維修實訓基地,為學校打造汽修專業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合作目標
為了適應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需要和專業發展的需要,按照“質量第一、專業定位準確、培養模式先進、專業特色鮮明、人才素質高”的要求,以合作企業為載體,以“教、學、做、知、能、質”六位一體化教學方法為切入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優秀組合、動態組合、團隊合作”、可持續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著力培養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專業能力的社會所需人才。
三、合作內容
在具體的合作過程中,學校加強汽車維修專業的理論研究,形成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企業加強學生的綜合技能培訓,實現實際培訓和生產的完美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校企之間設備共享、教師共享,實現工作和技術研究的交互。
四、雙方的職責
甲方:靈璧縣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乙方:江蘇舜諾教育集團
(一)甲方的職責
(1)負責江蘇舜諾教育集團靈璧分院(以下簡稱靈璧分院)在省教育廳備案工作。
(2)負責靈璧分院每年新生的錄取、學籍注冊以及在校學生學籍管理工作。
(3)負責編制靈璧分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等,并進行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教學質量的監測與評價。
(4)負責靈璧分院畢業生推薦工作。
(5)協助乙方做好靈璧分院開設專業的實習、實訓平臺建設。
(6)協助乙方組織相關教師、技師到靈璧分院參與核心課程的理論、實訓教學,協助靈璧分院做好校本教材開發、教研項目的申報。
(7)負責靈璧分院學生資助工作的申報,并及時將免學費的財政補貼和困難學生的生活補貼分別轉入靈璧分院賬戶和受助學生個人中職卡。
(二)乙方的職責
(1)協助甲方做好靈璧分院在省教育廳的備案工作。
(2)負責靈璧分院的招生工作(招生手冊等宣傳材料需經過甲方審核),協助甲方完成靈璧分院每年新生的錄取、學生資助、學籍注冊以及在校學生學籍管理等工作。
(3)負責靈璧分院的日常教學工作,協助甲方做好靈璧分院所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的編制,并組織實施。
(4)承擔保障學生人身安全的主體責任,確保學生在校期間人身安全,維護靈璧分院教育教學秩序的穩定有序。
(5)負責靈璧分院開設專業的實習、實訓平臺建設,確保所開專業基本的教學條件。
(6)負責與甲方協商制訂教師、學生參加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的培訓方案,并組織實施。
(7)負責靈璧分院頂崗實習期間學生教育、管理及安全等工作,協助甲方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
五、主要做法
(1)引企入校。將企業的一部分生產線建在校園內,學生首先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然后去車間實習,實習期間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到課堂上。這種模式解決了企業場地不足和學校設備不足的困境,真正實現了企業與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實現了多方共贏。
(2)校內建實訓基地。學校聘請企業具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兼任教師,模擬企業生產現場環境,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對學生的實習實訓進行現場指導。
(3)校外建實訓基地。學校加強與業內龍頭企業的合作,并積極建立新的、獨特而穩定的校外培訓基地,利用校外資深技術人員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工人師傅,指導學生實習實訓。
(4)校外建立實習基地。學校還通過建立實習基地,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和畢業實習的實踐場所,使學生能夠及時進入企業實習鍛煉。學生通過參加崗前技術培訓、職業技術考核,獲得畢業前實習經驗,為畢業后順利工作打下了基礎。
六、成果與成效
目前,中職畢業生就業壓力很大,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很難。而我校卻是另一番景象。這幾年我校通過校企合作,在保證一部分學生升學的基礎上,使另一部分學生都順利畢業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崗位,一些畢業生現已成為企業骨干,為企業輸送了新鮮的血液。學校也找到了發展的新引擎,“互利互惠,工學結合”結出碩果。2018年5月,我們學校開始與江蘇順諾教育集團開展深度合作,先后為企業培訓了520余名員工。在各自工作崗位中,他們都能挑大梁,并且有的員工已經走上了管理崗位,受到集團領導的一致好評。同時,我校也把優秀學生送到江蘇舜諾教育集團實習、就業,為我校贏得良好的口碑。
七、幾點思考
(1)教學內容和方法有待創新。與江蘇舜諾教育集團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都有所創新。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我校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市場的導向,確定了教學目標和內容;同時結合教師教學和學生參與研討,使教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必須不斷創新,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2)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我們的校企合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處于初級和中級階段,還遠遠沒有達到深層水平。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和我們的培訓差距在哪里?如何滿足企業發展對員工的要求?如何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這一系列的問題還有待在以后工作中不斷地探索解決。
(3)校企合作評價指標、獎懲措施和保障措施不完善。目前,雙方在合作的過程中,由于評價指標不同,人才標準也不同,影響了培訓的深度。又由于學生是實習或實訓,企業在獎勵和保障方面,有時和老員工有所區別,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工作積極性。這在今后的工作中,都是要著力探索解決的問題。
“校企合作,互利雙贏”的辦學模式,給我們打開一扇窗。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雙贏”的辦學理念,探索和建立學校和企業之間的“雙贏”合作機制,通過合作為企業的發展儲備人才,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鍛煉,使學校的辦學模式靈活多樣。
參考文獻:
[1]潘延昭.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創新[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1,(05):37.
[2]李國屏.建立高職教育互利共贏的校企合作機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