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炎海
◆摘 ?要: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強烈的創新意識,旺盛的創造能力日益成為構筑人的素質、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所以,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是一種精神。江澤民多次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育創新;有效實施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籍華人朱棣文曾一針見血指出:“中國學生學習很刻苦,書面成績很好,但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明顯不足,這是與美國學生的主要差距。”那么我們怎樣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呢?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從下面幾點來嘗試。
一、想象是創新的陣地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我讓學生想象:我們都知道車輪是圓形的,可你知道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嗎?如果車輪是方形的,會出現什么情況?這個問題很快激起了學生們的探索欲望,他們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并積極主動地與大家一起討論。通過想象與討論,同學們明白了:如果車輪做成方形的,行走時會一上一下的顛簸,只有做成圓形的,行走時才會平穩,因為在圓形車輪中,車軸與各點的距離都相等。又如,在復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時,要求學生想象:“如果把梯形的上底變得與下底同樣長,這時變成什么圖形?與梯形面積有什么關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縮短為0,這時又變成了什么圖形?與梯形面積有什么關系?”問題一提出,學生想象的閘門打開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為0的梯形,平行四邊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這樣既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個性是創新意識的溫床
沒有個性的教學,就沒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沒有個性,也就沒有創新。”教師必須堅持教學目的、課程、方法、教學組織等的多樣化、靈活化、個別化;有效的實因材施教,發掘每個學生的特點、優點、閃光點,為每個學生的發展都提供有利條什。他們的個性和才能定能得到發展。
如教學五年級包裝的學問里的一道題:“在一個長方體物品的每個面上都擱扎十字包裝繩,需用包裝繩的長度至少有這個長方作物品棱長總和的長度?”學生經過一番討論、想象,絕大多數認為包裝繩的長度一定超過物品的棱長總和,如果每個面都擱扎成l字包裝繩,那么物品的棱長之和,再加上打結的,所以超過物品棱長總和。但是也有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提出不同看法,提出包裝繩可能比棱長總和要短一些。假如這個物品是一塊海綿.因為海綿是膨松的,生活實踐都要扎緊,因此就不需要那么長的包裝繩。
教師面對的學生是有個性的認識主體、實踐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數學教學活動不應該一味地要求學生循規蹈矩,而應該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積極探索的創新精神,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勇于創新,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從小培養學生個性創新的思維和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和思考習慣,開發學生潛能,促使學生科學發展,健康成長。
三、興趣是創新欲望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一文中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可見,放手讓他們去實踐,去探索,那創造性的幼芽就會萌發出來。
比如,在學習了分數的認識后.教師讓學生取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紙。把它折成面積相等、形狀相同的四塊,同學們很快想出一種折法。這時教師并不急于告訴學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懸念.激發了學生積極探索的欲望,既促進他們進一少思考嘗試、探索,又得出了多種折法。
四、好奇心是培養創新意識的起點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創新的潛在能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所以在孩子中要注意愛護培養他們的好奇心,這是培養創新意識的起點。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耍鼓勵學生參照生活的經歷大膽地提出新設想,并且對自己的設想和主張闡述理由,做出驗證,
如教學“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回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并有意滲透轉化的思想,然后教師讓大家想一想:誰能把梯形轉化為長方行或平行四邊形.再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比一比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學生們在這樣的情境中創新,邊思考、邊討論、邊操作得出了多種推導辦法,所以,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
五、質疑是數學的靈魂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學習過程永遠是一種對未知的探求、創造的過程。質疑問難是創造的種子,因為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欲望。
例如,教學:如何配制含鹽10%的鹽水.可以怎樣解?這道數學問題時,我啟發、誘導學生多去思考,去討論、分析。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發展問題,不僅能將“游離”狀態的數學知識點凝結成優化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能將模糊、雜亂的數學思想清晰和條理化,有利于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學習,同時,通過交流去學習數學,還可以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總之,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只有教師有創造力,才可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欲。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創新性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牢固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現,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作發展中的人,可發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塑造出創造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