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峰
◆摘? 要: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隨著教育領域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大多數學校已開始創新教學模式并改變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初中教學中,以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狀況,改變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數學老師提出問題導學法被所認識和應用,在教學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策略
在初中階段,數學老師承擔的教學任務比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重要得多。他們不僅教學生教科書的基本知識,而且教他們運用靈活的思維和獨到的見解來解決問題和發現問題。這些教學活動的展開和實踐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進展不順利。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科學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初中數學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中達到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應進一步問題導學教學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問題情境
在數學課程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必須先預習新課程的內容,以便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他們準備完全用于正規課程,減少其學習吃力、跟不上進度的現象的發生。同時,預習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有重要影響。例如,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時,數學老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并引入問題,以便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點。在設計問題時,數學老師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借助輔助物品,通過示例來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應用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落后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提出有關知識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不會導致人才培養。在初中課堂上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使用問題提問,營造問題氛圍,引導學生掌握特定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提問精神并培養學生敢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出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教授“軸對稱”知識點時,老師首先通過列出生活中的常見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軸對稱”的含義,然后問學生學到了什么,然后學生逐個回應。然后老師給了學生一張白紙,老師指導學生將白紙折疊,切成正方形,并嘗試找到對稱軸。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簡單的數學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為學生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意識,并促進問題導向型學習的發展,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更有效地學習并創新學生的思維方式。
三、設計有效的數學問題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知識的邏輯結構與學生的思維過程有關;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發現數學的內在規律。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活動,設計合理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新的問題,并促進解決問題。通過新型教學的引導,創新教學方法,踐行問題導究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內,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提問的形式和方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問題。在每個班級中,學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學習水平,有些學習成績良好,有些學習成績較差,有些學生學習能力較高,有些學生學習能力較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詢問過程中必須注意問題的梯度,提出的問題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根據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指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所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進入良好的課堂學習狀態中。例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含義進行問題設計,在此基礎上,設計啟發性的教學問題。
四、拓展知識內容,鞏固學生知識基礎
在完成以上教學內容之后,數學學習課程基本就已經接近了尾聲,接下來就是重要的鞏固復習環節,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使用課外練習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外問題中選擇一些代表性的問題類型,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相關作業。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網絡資源來收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擴展學生的知識,并允許學生擴展他們的知識。例如,在“因式分解”教學中,當學生對基礎知識有所了解時,數學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具體且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作為多項式4×2-8×6,16a3b2-4a3b2-8ab4各項的公因式是什么?如果想要將公因式提取出來,那么首先要對各項公因式進行確定,然后再將這個多項式除以這個公因式得到另一個公式。這些問題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使他們掌握提取公因式的方法,達到相互推論的目的。
五、結束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必須通過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充分指導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擴展知識內容,鞏固學生的知識庫,并采用承上啟下的問題導學模式進行教學,為了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新智慧,2019(25).
[2]古林海.學生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與調控的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