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華
◆摘? 要:隨著新時代教學理念的改變,初中教育的教學側重點也發生了變化,通過對初中教育的實踐分析發現,在當下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健康生活及法制觀念等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為針對核心素養教育,需要教師轉變工作重心、創新教學策略、做好教學布置,并分析研究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理念,深刻掌握其要素,真正培養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要素
核心素養是當下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就核心素養的內涵來看,是指學生在相應的學習階段的教育中,逐漸形成并具備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品質以及能力,它關系到學生情感、態度、技能等素質的全面發展。它指向的是過程,并時刻關注學生在這一培養過程中的個人感悟,而不是僅僅導向結果。與此同時,核心素質也應該具有穩定性、發展性以及開放性的,是一個伴隨學生終生的發展過程,加強對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對于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的限制因素
當下多數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仍是采用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未深刻領會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課程模式更加傾向于模式化和程序化,更加注重理念的灌注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實際應用,學生的學習興致低迷,核心素養培養遭到限制,經筆者多年的從教經驗來看,其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氛圍低迷,學生積極性不高。由于學生的心理特點原因,道德與法治課堂趨于沉默,學生在心理上的封閉性較強,但是內心卻又是豐富多樣的,學生受到沉悶的課堂氣氛所感染,不會將內心的想法表露出來,這也是當下各個課堂的普遍現象之一。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需要大量的知識應用和鍛煉,如果只是一味地進行理念灌輸,不僅會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遭到限制,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大打折扣。
2.忽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道德與法治老師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傾入到理論知識當中,一味的注重教學目標的達成,嚴重忽略了對于學生道德素養、法治觀念等核心素養的培養,以至于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獲取的法治知識不相匹配,概念記憶十分嫻熟,但是法制觀念較弱,一旦放到實際問題中,學生就會因為概念過多造成記憶混亂,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何下手,道德與法治的實效性較低。
3.道德法治教育的思想價值觀引領作用弱化。新時代魚龍混雜,不同價值觀念流行散播,在此形勢下,初中學生獲取信息和學習資源的途徑更加豐富,然而也同樣容易迷失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中,對其價值觀的完善和自身成長帶來極其嚴重的威脅。長期以來,初中道德與法治一度承擔著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任務,其最終目的在于傳遞民族精神、道德與法律教育以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然而,由于教學和學生的普遍輕視,導致法治教學中普遍忽略了這一點,價值引領作用不斷邊緣化。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要素及教學策略
1.生活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道德與法治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班主任教師在根據教材備課時需要參照相關的資料,但是由于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教學就會顯得十分枯燥,因此,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利用互動教學素材導入新課程。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添加一些實例,用聲情并茂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現實生活中的法律實例相結合,對道德與法治進行深刻、全面的教育,實現學生道德品質的全面提升。例如在九年級上冊“文明與家園”單元“延續文化血脈”的教學中,這一章節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絕佳時期,為更好的達到該章節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講述自己在生活中所發生過的“正能量”的事件,教師對事件進行深刻剖析,找出其具備的價值和內涵,并鼓勵學生今后要多參與這種事件,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覺得做好事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在心里養成良好的道德意識。
2.注重知識的實踐應用,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道德與法治教學從來都是具有雙向性的,如果仍停留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中,教師就成為了課堂教學中唯一的演講者,學生也只為覺得枯燥無味,課堂毫無吸引力,甚至還會感到厭煩,在初中法治課程教學氛圍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法治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互動活動,通過教學和課堂表演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中來,并在互動過程中深刻培養其法治觀念。此外,還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將理論知識和生活相結合。列寧曾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要想道德與法治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和法治覺悟,需要老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充滿趣味性,例如在九年級上冊“建設法治中國”單元“凝聚法治共識”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法治體系和生活中的“法治”。教師鼓勵學生開展關于討論“生活中的法治”的課堂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會積極討論,讓學生在互動討論過程中激發起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無形中達到良好的法治宣傳效果。
三、總結與展望
通過對當下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的分析發現,法治教師的教學方式、理念、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之下,法治教師必須要注重學生道德品質、法治觀念等核心素養的培養,并讓其成為學生今后成長中的有效助力,實現學生的全方位成長。
參考文獻
[1]孫麗紅.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7):40.
[2]杜娟.關于培養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7):78.
[3]金釗.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要素探析[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8(0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