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仕洪
摘? 要:在高中歷史的日常教學中,教師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層出不窮,給日常的教學工作帶來難度。今天我們所探討的家國情懷教育,可以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以及培養良好的素質。本文針對家國情懷教育進行研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
高中歷史的內容較繁瑣,知識點之間缺乏連接性,這一點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可避免地面臨較大的困難。新時代的社會發展需要一些高素質人才,現代社會也不再需要“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生,而是需要那些心系國家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落實家國情懷教育,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高科技現代化人才。
一、家國情懷教育在高中歷史中的意義體現
家國情懷教育提高學生們的見識,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同學對于歷史文化事件的認知,能夠促進學生的榮譽感與文化自豪感,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擁有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教育可以使學生的各方面素養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良好的家國情懷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使命感,為自己身處在一個偉大的國家而自豪。對于學生了解到基本國情,可以讓他們努力為實現國家的更美好去努力去奮斗。首先,關于家國情懷教育在高中歷史的加入,可以高效地讓學生對國家的歷史去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認知。其次,正確的歷史教育更是對我國歷史文獻的基本尊重,我國文化的軟實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現[1]。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于家國情懷的了解比較少,進行良好的家國情懷教育,使學生更愛自己的祖國,去盡心盡力地去為國家的歷史事業去努力奮斗,去拼搏,去奮斗。家國情懷講的就是自己的國,自己的家。我們努力地去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育,就是為了學生們能夠有更好的愛國意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自己擁有一個如此好的國家去自豪,去努力奮斗,以便報效國家。
二、家國情懷教育在高中歷史中的問題設置
(一)合理的設置問題。良好的問題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去學習,有趣的問題同樣也會給那種成績不是特別優異的學生帶來極大的學習積極性。選對方法,事半功倍。對于那些比較枯燥的問題,我們可以以一種更生動的表達形式去表述,那些沒有學習主動性的學生也就會更好的接受。高中歷史往往都是枯燥的沒有順序的,因此會給歷史教學問題帶來很大的難度,我相信,只要我們愿意為之去努力鉆研,一定會給學生一個更好的教學環境。目前的教學工作由于時間空間的局限性,往往比較乏味和枯燥,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不高,所以取得的成績往往也不是很可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希望老師可以意識到這一點,培養學生對于一個學科的興趣比教學更有難度,所以我們要花心思去了解歷史問題如何生動的展現。
(二)運用合理的教學模式。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歷史學習,更好地去接受自己的老師。老師跟學生的關系融洽了,老師的教學工作必將會更好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去選擇一個好的教育方法,換位思考去了解學生的想法,設身處地的去為學生著想。首先,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前準備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之上進行展示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致。比如,實際教學階段,結合章節內容播放適當的音頻、視頻資料,以及過往的歷史照片,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歷史教育,通過老師熱情而又激烈的講述,學生對歷史知識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此外,使得家國情懷滲入學生的內心深處。其次,在課堂上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小組,并設置課堂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行討論,學生自由結合進行討論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當然也能更好地去討論所講的歷史題材,了解到國家的意義,進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
(三)開展必要的課外實踐。隨著新時代的迅猛發展,學生的眼光不再拘泥與學校、教師,他們也向往外面的世界。進行合理的課外實踐活動,一方面解決地學生在學校里疲憊的日常,一方面也增長學生的見識,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良好的課外實踐也需要教師的認真對待,教師及時地了解時事政治,去給學生作出良好的表率。讓學生不在拘泥于學校、教室、課堂。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會發現了解到的知識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慢慢地也發現離老師不再遙遠,慢慢地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學校里面和在學校外面往往是大不相同的,學校外面的孩子不再對學習充滿厭惡,對外面的世界越發的感興趣。因此開展必要的課外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們的學習心情變得更好,變得越來越愛歷史這門學科。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日常的歷史教學中融入鄉土情懷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愛國素質,同時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民族自豪感。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我們應該更加地努力為學生著想,努力地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培養更好的素質,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馬巧高.基于家國情懷素養的戰爭史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8.
[2]楊春.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家國情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8.
[3]李銘.基于家國情懷素養的歷史教學策略[J].北京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