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靜
摘? 要:新課程改革已經推進了一段時間,改革教學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積極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成為教師的共識。在課改的過程中,重視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成為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也是檢測課程改革實效的重要參考。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實踐與探索
引言:
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不能輕視自己所教的這門學科。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更為詳盡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這個星球,從而學會熱愛自然、保護地球。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手法,讓自己的地理課講得更具有趣味性。從而提升課堂價值和自身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全面提高地理學習能力,使其學會在生活中用地理的思維看待和解決問題。
一、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學生通過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夠了解到國家名山大川的壯麗秀美,感受到世界各地的人文風光以及自然景觀。因此,學好地理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開闊學生的眼界和心境,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保護地球、保護大自然的強烈意識。但是,由于地理學科在升學考試中所占比重沒有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那么大,很多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并沒有重視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沒有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課堂氛圍也比較低沉,教師的地理知識傳授效率較為低下,學生的學習興致也沒有得到有效激發。因此,教師必須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重新審視,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地理學科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提高地理成績,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初中地理有效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一)學生存在問題分析
1.缺乏對預習、復習的重視。學生進入初中初次接觸地理,對于地理相關知識生疏,沒有相關知識獲取途徑,且沒有在生活中發現地理的意識。所以在學地理時困難較大,預習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學習新的內容。但是由于學生學習負擔重、學習動機不足等原因,近四分之三的學生不預習。復習主要集中于考試前,由于復習時間滯后,學生對最初所學知識記憶模糊,復習難度變大;在復習時需要掌握知識繁多,容易出現記憶交叉、邏輯混亂等情況,學習效率低下。
2.地圖運用能力不足。學生在學習以及做習題的過程中忽視地圖的作用。在輔導學生做作業時發現,多數學生遇到與地圖相關且不會做的習題時,回避查閱相關地圖。學生具備相關的讀圖能力,但是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地圖呢?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對地圖使用不夠熟練,從地圖上提取所需知識較為困難,導致沒有足夠的興趣去查閱地圖。
(二)教師存在問題分析
1.導課缺乏趣味性。教師在導課過程中多采用復習導入,既可以復習上節課所學知識,又可以引入這節課所學內容。但是中學生每天學習時間較長,學習動機不足,若只是枯燥地開始一節課的教學,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那么課堂的學習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因此設計生動形象的導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中學地理教師課堂主要采用教授法,其他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探究教學法使用頻次明顯低,未能體現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不緊密。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中,課程理念的第一條即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由于教師欠缺對資料的搜集,授課時缺乏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若教師只是一味地講授課本上的知識,那么學生學習到的多為理論知識,且主要依靠死記硬背來記憶,學習效果不佳。
4.問題設置不合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大量提問,主要是對知識點的考查,未能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教師在隨機點名學生回答問題時多選擇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
三、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
(一)合理設植課堂教學容量的知識和能力密度
教師首先需要研究學生的基礎和發展層次,全面把握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程度,合理地設置教學容量,做到容量、質量和效率的統一,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二)積極利用教學設備及教學道具
地理學科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認識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因此,初中階段開設地理課后,教師需要講解的第一節課便是幫助學生學會看地圖,了解地球的運動方式。學科開設的第一節課是十分重要的,這將決定學生對于這門學科的第一印象。因此,教師一定要善于運用教具,并結合現代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切實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三)提升初中地理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
老師的教學能力是影響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成效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只有保證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且具備現代化教師所具備的素養,才能有效地實現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改革目標?;谶@一情況,初中地理教師將需要提升自身綜合教學能力為第一要點工作。為了能夠有效地實現既定提升能力目標,初中地理教師需要重點關注一些現代化教學模式、現代化教學理念以及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并著重研究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相關信息,例如,特點信息、實施要點信息、具體作用信息等,從而保證每一位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能夠滿足現代化教師的標準要求。
(四)合作交流,完善知識體系
合作交流是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時,他們會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自己與他們的差距,且溝通交流所收獲的知識、思維的碰撞還有助于不斷開闊學生視野,幫助他們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充分地為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時間,使其暢所欲言,盡情地分享自身新鮮的見解與思路。
結束語:
總之,新課改已經走向深水區,如何增強課堂實效,打造高效課堂成為每個教師關注的焦點。初中地理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林隆芳.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實踐與探索[J].當代教研論叢,2019(09):97.
[2]王志.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天津教育,2019(23):138+140.
[3]陳林烽.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C]..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80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