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燕
【摘要】網絡環境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以促進學科與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結合。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當今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并對網絡環境下的課外閱讀活動教學策略進行了如下闡述,以希望利用網絡的便利性、共享性促進閱讀教學的發展,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網絡環境
一、當今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分析
第一,教師、家長忽視。家長忙于工作,在他們眼中孩子完全由教師看管,成績好壞也是教師的事情,學生只要在家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便可。在學校,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將課本視為至寶,除了課本的學習根本無暇顧及課外閱讀,也很少從課內教學遷移到課外閱讀上。這樣的理念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很難獲得提升與發展。第二,課外閱讀范圍小。在家長腦海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既定的概念,課外書一定是買優秀作文選集,學生的課外學習很少涉及科幻小說、民間傳說等類型的讀物,而學校圖書館收藏的圖書也多為名人傳記類,品種單一,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第三,網絡環境下的閱讀出現了喧賓奪主的情況。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雖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師生互動加強了,但教師在選材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超過小學生的接受范圍,導致閱讀效果甚微。第四,教師網絡閱讀能力低下。教師只有具有一定的網絡閱讀能力,才能推動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縱觀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師,網絡收集、處理能力低下,無法指導學生更好的開展學習,進而導致學生的閱讀質量低下。
二、網絡環境下語文課外閱讀活動開展策略
1.強化信息技術在課外閱讀中的應用。在網絡欠發達的時代,課本、書刊是教師獲取資源的重要手段,雖然這一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拓寬了教學范圍,但依然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師要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課外知識拓展中去,而信息的發展及其在課外閱讀中的應用,讓教師利用網絡就可以獲取資源、整理有效信息,緩解了教師的壓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網絡開展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還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范圍。
2.利用網絡搜集工具,開展研究性閱讀。在網絡環境下,對于課前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去搜集資料、整理信息、處理問題,讓學生在不斷探究中收獲成功的喜悅。此外,在學習完一篇文章之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去搜集與之相似的文本。比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設置預習任務,并設置問題:你對圓明園的了解有哪些?圓明園不僅是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還很多西洋景觀,文中列舉了哪些?文中沒有介紹的景觀,你還知道哪些?利用網絡學生可以尋找開放性的答案,在閱讀中解答了問題,獲得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3.定期舉辦閱讀活動,將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在日常教學中,除了文本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制定讀書計劃,建立晨讀日、親子閱讀等將課外閱讀落到實處。此外,還可以定期舉辦好書推薦會、朗讀比賽、好文正選等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長期堅持下去,閱讀一定會成為學生的一種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王敏.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的課外擴展閱讀[J].中小學電教:下,2016(12):19.
[2]陳麗華.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外閱讀指導[J].情感讀本(中旬刊),20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