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中職學生正處于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的重要階段。但許多中職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仍在沿用過去的講授方式,并不注重學生個性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導致他們逐漸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通過在寫作中適當加入寓言故事及歇后語、在開展作文教學時導入傳統文化、提高中職英語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這幾大關鍵方面,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將結合筆者的中職英語教學經驗,對該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答疑解惑。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職英語;寫作教學;導入
【作者簡介】陳艷霞,江蘇省錫山中等專業學校。
我國是有著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和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創造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學生會被外國的新鮮元素所吸引,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失去民族自信心,所以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加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幫助學生提高民族自豪感,從而發現我國的優秀文化。
一、在中職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導入傳統文化的意義
首先,在中職英語寫作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其次,應提高學生的文化接受能力。在中職英語寫作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普及一些國外的歷史來結合中國的發展史,及時向學生導入一些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將兩者進行融合教育,也能讓學生清楚地發現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和各自的獨特之處,加強對于文化的理解能力,從而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后,中職英語教師應幫助學生適應時代的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愈發重要,發言權也逐漸變多,在各個國家都想要了解中華文化的同時,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也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所學知識來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更好地促進祖國的發展和進步。
二、在寫作中適當加入寓言故事及歇后語等
隨著英語學習越來越受到學校重視,簡單的英語學習已經不是學校和學生所追求的了,而作為英語學習中的重點——寫作,也在英語教學中所占比重較大。簡單的英文及語法也不能滿足學生的寫作需求,簡單的寫作材料對于他們來說也像流水賬一樣枯燥無聊。在這一情況出現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入寓言故事及歇后語,這種趣味性的故事和語言會提高學生對于寫作的樂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融進英語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以最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增加他們的詞匯量,幫助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寫。這一教學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寫作詞匯量,更加深了學生學習內容的深度,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他們深入地了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例如,中國有非常多的諺語、歇后語,而將它們翻譯成英文后,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并且和英文的一些諺語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教師需要將英語寫作和這些諺語、歇后語等合理結合,并在課堂講解時進行詳細的介紹,讓學生更加了解它們,讓學生每天背誦一至兩條,增加其寫作詞匯量,并且幫助學生感受純正的英語語境,在他們逐漸熟悉后,將這些諺語、歇后語加入到自己的英文作文之中,從而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和英語作文水平,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他們在一字一句中體會英語、感受英語,與此同時感受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和繼承。
三、在開展作文教學時導入傳統文化
大多數中職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忽略對于傳統文化的普及和教學,過于偏重英語教學。相反,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時候還能接觸到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并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例如,在進行“Family? tree”的相關知識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中西方對于家庭結構的表達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且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首先,在中國,我們對于家庭成員有著非常明確的稱呼,比如姐姐、妹妹、哥哥、弟弟、表兄弟、堂兄弟、叔叔、阿姨、姑姑、伯伯等,所有稱呼都是非常的明確的。而西方的家庭成員稱呼中,用sister來代表所有的姐姐妹妹,用brother代表所有的哥哥弟弟,uncle, cousin等也都是一詞多用。教師利用這一稱呼上的對比來幫助學生感受文化上的差異,并且向學生導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明確中國人對于家庭和情感的重視。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讓學生感知兩者的不同,并且及時導入中國人對于家庭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生對于文化的認知度。借助這種教學方式,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逐步在英語課堂中導入傳統文化。
四、提高中職英語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教師作為平時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他們的基本素養也是傳遞中華文化的基本途徑,所以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接受程度。學校不僅需要積極地幫助教師提高傳統文化素養,更要幫助這些教師更好地將傳統文化教育引入課堂之中,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感知中華文化的偉大和源遠流長。
例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傳統文化培訓講座,聘請一些專家來授課,以國學為講座教材,以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學校也可以鼓勵教師自己學習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多讀一些國學經典著作,比如《大學》《中庸》《論語》等,這些優秀作品為教師帶來的是一些積極的影響,他們在這些經典著作的熏陶之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學校定期抽查教師的學習效果,避免教師出現敷衍了事的現象。
五、在英語的寫作教學中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為了更好地提高中職英語寫作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合理結合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寫作教學創設適合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更加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更加直觀地向學生展示與教學有關的一些音頻、視頻和圖片,以此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一些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讓學生針對這些電影來寫一篇英文的觀后感。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看英文電影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能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英文版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幫助他們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并更好地展開相關的課堂教學內容,在英語寫作課堂教學中導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提高了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模式。
六、在寫作中添加禮儀類和節日類的主題
現在大多數學生對于中國傳統禮儀和節日越來越淡漠,而國外卻越來越重視中國文化,這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遺憾的事情,所以作為中國的一分子,我們應該重視中國傳統禮儀和節日。現在的英語教材越來越重視禮儀,教師需要結合課本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良好的禮儀教育,并利用寫作的方式來加強學生對于傳統禮儀的了解程度。而在進行禮儀的相關教育時,教師要注意語言在交流中所存在的差異問題。
例如,在想結束談話或者岔開話題時,討論天氣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但是詢問對方的年齡卻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而中國人在受到表揚、贊揚和贊賞時,大多會謙虛地回應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而當學生逐漸熟悉了這一交流方式后,在作文或者英語課上的交流便會更加得心應手。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自覺地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對于這些文化進行較為詳細的講解,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形成禮貌的語言。做人和禮儀是相互關聯的,中華民族的禮儀傳統也是源遠流長的。而對于現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過的大多是一些西方的節日,中國節日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假期,所以教師需要在中職英語寫作教學中詳細講解這一文化傳統。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將西方的節日和中國的節日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并針對節日這一主題開展寫作,讓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在最輕松、最放松的氛圍中學習傳統文化。
七、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英語寫作教學中導入中國傳統文化是有益無害的,傳統文化的導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以最熟悉的方式提高英語寫作水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讓他們在學習中提高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教師在開展英語寫作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不僅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積極地創設更多教學手段,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英語中有很多影響學生語言學習和了解國外文化的元素,而了解這些國外文化的元素對于開闊學生視野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度,也會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不僅需要繼承這些文化,更要讓這些文化發揚光大,只有讓學生在這一形勢下樹立民族自信心,才可以培養出學生平等、自豪的文化意識,傳承屬于我們國家的文化,實現世界的多元化和諧發展。從學習中發現傳統文化,從文化中提取民族自豪感,這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一步一步地引導,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保護意識,每個教師都有職責,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邵一仁.淺談課堂互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開發[J].中國英語教育,2017,03.
[2]盧林,白婉寧.論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6, 10.
[3]白玉婷.中職英語在學評方面的注意要素[J].中職教育,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