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鋒
摘 要: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全面實施后,我校開展了積極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爬山虎的腳》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在執教人前后多次修改下,基本構建起清晰的教學思路。豐富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對語文教學堂奧之深,感悟越發深切。
關鍵詞:課堂教學實踐;統編教材;小學語文
40分鐘的時間,要把一篇文章入情入理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深度打開學生的情感大門,調度學生的語文素養,像江流上行船,如平原上跑馬,期間各種語文知識常識、關鍵句段、朗讀技巧、情感體驗、語言實踐、寫作方法還要都融入進來。亦或是更高一個層次,左拉一把,右拽一下,拔出蘿卜帶出泥,營造有機的語言環境,展現廣闊的語文場景,能入其里,又能踞其外。如此看來,一節好的語文課,靜如一張網,需從四面八方編織;動若萬馬奔騰,從來齊頭并進。教師可謂真的是畢其所有,傾其所能,真可謂“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帶著這些構思和對語文課堂的憧憬,讓我們一起走進《爬山虎的腳》的教學,來探究如何充分實現語文教學。
一、一節好的語文課要從理解挖掘文本、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開始。
你會發現很多語文課執教人很難準確說出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如果太大太泛,就完全失去了指導課堂教學的效力。老師弄不明白一節語文課要帶著學生去哪里。我們首先應該明確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是一節好語文課的前提和關鍵。《爬山虎的腳》是葉圣陶老先生筆下的一篇經典文章。文章不足600字,脈絡清晰,文筆利索,細節突出,功力不凡,把平凡的事物寫得引人入勝,是啟發寫作的一篇好文。那么這樣一篇好文章的語文要素如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就是最重要的問題。圍繞這個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須厘清三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層次,我們要教什么?學生要學什么?就是要弄明白我們要去哪里。第二個層次,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從哪里入手?切入點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第三個層次,我們應該如何入手?怎么切入?怎樣突破?學生應該怎么學?這兩個層次是弄清楚如何去那里的問題。第三單元的人文要素是“處處留心皆學問”,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進行連續觀察,學寫觀察日記”。《爬山虎的腳》教學目標的核心就指向了體會文章的準確生動的表達,學會持續細致觀察。
二、一節好的語文課要圍繞教學目標,依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一)豐富有效體會關鍵詞句。關鍵詞是文章的眼睛。好文章的關鍵詞如“白銀盤里一青螺”顯而易見。本文則要通過關鍵動詞“鋪”“漾”“巴”,來體會用詞的準確和學會準確用詞。目標中提到用“豐富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就要從“豐富有效”上下功夫。先看“鋪”:引導學生充分體會“鋪”的意義,學生會說出“多、滿、厚、平整、整齊、勻稱”,教師引入“草鋪橫野六七里”,對比聯想,引申理解;再來探究“漾”:學生想象畫面暢談理解——其間教師點撥:漾是動,但不同于“動”,動體現不出規律;漾是搖但不同于“搖”,搖感受不到波動浮動;漾不是隨便地動,有規律,整齊劃一,漾不是隨便的搖,她有起伏,猶如波浪;“巴”則先引導學生換一換,學生會舉出“貼”“挨”“粘”“抓”,在換詞中比較感受“巴”的主動、不輕松和力量,。此時教師可以再做渲染,主動摳住墻,一個“巴”字,展示了生長的力量,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展示了努力的力量!
(二)善于提煉和彰顯寫作特點。體會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爬山虎的葉子從哪幾個方面寫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顏色、樣子,靜態和動態。為了彰顯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采用師生對讀、師生接讀的一些多樣的讀法,老師讀靜的部分文字,學生讀動的部分文字;老師起頭讀前半部分,學生接讀后半部分。
(三)細處著手大處著眼推進核心問題。通過對細節描寫的句子的理解、朗讀,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意識和體會到作者的細致、持續觀察。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不能以教師的講替代學生的學,而要依托愉快合作自主探究學習方式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問題的設置就成了關鍵,為什么呢?因為問題如果設置太細,如張老師在第一次教學設計中的三個問題——問題1找出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問題2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找出相關動詞;問題3爬山虎的腳處著墻和沒觸著墻分別是什么樣的情形?無疑是想引導學生跟著作者細致的觀察了解爬山虎,體會細致持續觀察的重要性。但是有心栽花花不開,學生會就問題而找答案,鉆進問題鉆進文本,無暇體會寫作方法,師生往往逐句講解、隨文理解,把有語文課變成處處都講的無趣語文,這樣的語文課似乎什么都講了,但教學目標往往難以有效達成。問題的設置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置,即找出對爬山虎的腳細節描寫的句子,體會細致觀察;二是要有層次性,不能東問一句,西問一句,問題之間要有邏輯性聯系,幾個問題要指向一個核心——細致觀察的寫作。
(四)以文帶文類比感悟。要“呼朋引伴”旁征博引學語文。通過以文帶文,聯系對比,充分感悟細心觀察和持續觀察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并樹立持續細致觀察的意識。
語文課堂教學鉆之彌堅,仰之彌高,每一堂語文課都是對語文素養和教學藝術的一次挑戰。統編版語文教材已經全面實施,如何把握好教材,調度好語文素材,統整好教學環節,牢抓人文和語文兩個要素,最大限度彰顯語文魅力,落實好語言實踐任務,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探究中的永恒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