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 要:生命觀念是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標志與關鍵,生物學科概念繁雜、知識點分散,很多學生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對所學知識點通常是生硬的記憶,而不能理解和應用,理論與實踐經常脫離,阻礙了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思維導圖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助力高中生物教學中生命觀念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教學;思維導圖;核心素養;生命觀念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將高中生物課程理念變為“核心素養為宗旨、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其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包含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維度。生命觀念是人類對自然界生命物體的一種態度,包括對人類自身的態度,本質上就是世界觀,也是最具有生物學科特點的要點。
高中生物學科的顯著特點是概念繁雜、知識點分散。學生對于這些概念的學習常表現出較大的困難,經常不能理解生命的本質。究其原因是學生整理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概念的網絡不夠熟練和沒有科學的方法。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可視化工具,利用文字、線條以及顏色和圖形將與其相關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發散性,幫助其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故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有助于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生命觀念的培養,從而落實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一、思維導圖在落實生命觀念上的構建過程
1.找準核心目標
并非所有的生物學知識都適用于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指向目標觀念、針對性強、典型的知識才適合生命觀念的培養。因此,為了實現生命觀念的培養目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某一章知識教學之前,認真研讀《新課標》和教材,加深對該章知識的理解,把具體的生物學知識與該章主要滲透的生命觀念相關聯。以《分子與細胞》第3章為例,通過對該章內容的整體分析發現,教材中“細胞膜的化學成分、細胞膜的功能、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等生物學事實性學習材料的呈現都指向同一目標,那就是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角度認識生命現象,因此,從觀念建構的角度來看,可以把“結構與功能觀”的培養確定為該章的生命觀念的核心目標,這樣既有利于深化該章主題,又能突出生物學事實性學習材料的認識價值。
2.聚焦核心概念
在確定本章的素養目標后,教師需要根據學情將目標觀念轉化為概念理解,即生命觀念的具體表達,使教學目標更為明確。因此,接下來,教師應該篩選出能夠有效推動學生認知水平向基本理解層次發展的知識,引導學生以核心概念為中心,建構起知識間的結構關系,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體把握。如《分子與細胞》第3章由“細胞膜——系統的邊界、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三部分內容組成,看似孤立的三部分內容可以借助“結構”和“功能”這兩大概念聯系在一起,而對“結構”和“功能”概念的認識則借助更加具體的“細胞結構”和“細胞功能”概念來實現的,因此,“細胞結構”和“細胞功能”成為深入認識課程內容、實現基本理解的思維工具。本章思維導圖的關鍵概念可以聚焦為“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
3.繪制思維導圖,交流與提升
教師通過課上創設情境等方式,引導學生根據課本知識圍繞關鍵詞展開思考,將各個看似碎片化的知識逐步擴展為相互聯系的知識體系,對易錯、易混淆的知識進行對比,將錯綜復雜的關系清晰呈現,幫助學生把握重點,厘清知識之間的本質關系。知識體系形成后,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模式采用具體可見的箭頭和文字展示出關鍵觀念的內涵和相互聯系,完成思維導圖的構建,通過不同小組之間的分享和交流,相互學習,并完善修正各自的思維導圖。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真正將知識與方法內化,而且在交流過程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團隊協作的力量,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落實生命觀念等核心素養。
二、反思與展望
思維導圖的引入對于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有很大的幫助,但并不是所有知識都適合用思維導圖,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生搬硬套,要充分理解課標,全局化把握教材,找到發展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落腳點,合理建構學習目標,聚焦核心概念,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進來、行動起來,從學會變為會學,在思維導圖的建構中,落實“教—學—評”,培養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婁藍英.高中生物學科中生命觀念的內涵及教學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8(1).
基金: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生命觀念培養策略研究”(GS[2019]GHB0227);蘭州市2019年度個人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思維導圖在甘南藏區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LZ[2019]GR0467)的成果。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