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燕
摘 要:數學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的關鍵能力與思維品質,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與操作,讓學生在探索、觀察、操作、分析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感悟數學內容的本質,積累數學思維經驗,有助于形成和發展數學素養。
關鍵詞:實踐與操作;數學素養;數感;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應用意識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探究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是一個經驗、思維投入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構建的過程。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聯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和實踐,在參與、體驗各種數學活動的過程中,促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悟數學內容的本質,積累數學思維經驗,形成和發展數學素養。
一、在實踐體驗中培養數感
理解數學的含義,即建立數的概念,是形成數感最基礎的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是一個過程,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在認知活動中的思維正經歷著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發展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建立起數的概念和這個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的聯系,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充分感知、充分體驗,培養學生的數感。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由于“千米”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太抽象了,所以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他們用皮尺量出了50米,100米的距離,讓他們直觀感受100米有多長,然后告訴他們:10個這樣的100米就是1千米。同時,還讓他們到操場沿著跑道走一走,感受1千米有多長。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活動,體會到了物體與數量的對應關系,從而抽象出數的模型,體驗數的實際意義,將數的概念、規律和它的實際含義聯系起來,從而得到相應的數的知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多設計類似這樣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發展數感。
二、實踐操作與數學思考相結合,發展空間觀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總體目標中提出了要使學生“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教學內容比較,這部分內容具有十分強的實踐性與操作性。在圖形教學時,讓小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踐,通過操作實踐去學習、思考、發現,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對于建立空間觀念是很重要的。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三個教學活動:給每個小組提供了各種不同的三角形和一個表格。第一個活動,先是小組合作量一量每個三角形各個內角的度數,求出它們的內角和;第二和第三個活動是通過剪一剪、折一折和拼一拼,感受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平角,即180度。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探索、合情推理等過程中自己去發現、總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感知空間與圖形的意義,初步體驗數與形的聯系,發展了空間觀念。
三、經歷統計活動全過程,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數據分析是統計的核心。數據分析觀念是一種需要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出來的對一組數據的“領悟”,由一組數據所引發的想法,所推測的可能結果。因此,在統計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學生親自參與收集、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積累經驗,并最終將經驗轉化為觀念。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可能性”這一課時,設計了兩個實踐活動:拋硬幣和摸球。學生通過觀察老師和同學多次拋硬幣及“你摸我猜”的活動過程,并說出自己看到的情況,從而得出三種可能性。在這節課上的可能性都是通過“拋”和“猜”得出的,也就是建立在“統計”的基礎上的。學生“猜”的過程實際就是對這個可能性做出決策的過程,而做決策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學生在活動中參與了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面對收集到的數據,還要進行分析并做出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可能性。只有學生親身經歷統計活動的整個過程,才能真正感受統計的實際價值,體會數據分析對于決策的作用,才能真正學會一種解決問題的技能,從而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四、引導分析生活數據,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就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許多數學知識的由來都滲透著數學在現代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之前精心設計一些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的課前活動,并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觀點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是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又在現實生活中廣泛應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如在教學“統計的初步認識”這課之前,我首先讓學生收集這半年自己家里的用水情況數據,然后讓學生觀察和分析數據,分析原因(根據人口等各種因素),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斷,并做出今后用水情況的決策。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科學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習慣。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學生熟識的生活情境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實踐和操作,親身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在操作實踐中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閆旭.數學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10):24.
[2]楊光喜.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J].科技信息,2009(27):642.
[3]紀翠芳.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