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娜
【摘要】隨著時代不斷向前推進發展,我國對文化教育的重視也日益增強。素質教育和全面教育愈發受到重視,而德育管理是學校組織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基于此,初中班主任的班級德育管理正以其不容忽視的重要性,漸漸在教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作為初中班主任,要把提高班級德育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本文就位于初中階段,如何促進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得到充分利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以人為本”理念;應用
在我國當今的教育背景下,要想培養出高素質、全面性人才,做好德育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班主任作為學生的重要引導人,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德育管理理念,進行德育管理的觀點理念、行為方法更是不容忽視,其在一定程度上僅次于父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對初中班主任班級德育管理過程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策略進行了闡述。
一、初中階段學生的特點
第一,具備一定的自我意識。隨著年齡漸長,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逐漸蘇醒。因此,初中階段更是學生個性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學生良好品德素質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進行德育管理時,需注重保護學生個性發展,不可消極打壓學生自我意識的成長和發展。
第二,閉鎖和叛逆心理較為嚴重。心理閉鎖是指學生成長到一定階段而漸漸產生了一種心理保密的想法和能力,而隨著年齡繼續增長,保密的能力將呈現越來越強的發展趨勢。初中階段正是閉鎖心理較為嚴重的階段。學生與家長、教師的主動聯系與溝通將呈現日益松弛的發展趨勢,而對于內心真實想法的交流與傾訴,將更偏向于同齡人。
第三,受周圍環境影響較大,可塑性強。初中階段的學生是學習能力較強的重要階段之一。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在周圍事物的影響下,心理道德素質和知識能力具備極大的提升空間,在不斷成長和漸趨成熟的過程中,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可塑性強,模仿能力較強。良好的道德教育和訓練尤為重要,能對學生造成深遠持久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優劣程度、班主任老師的日常行為和道德思想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造成或好或壞的影響。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班級管理工作的現狀
第一,形式主義泛濫。初中時期,學生正面臨著進行中考的重要任務,中考更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很多學校,升學率的高低和學生成績的優劣占據了首要位置。在初級中學的競爭中,知識教育毫無疑問是學校格外重視的問題。而與此同時,班級的德育管理工作受到忽視。很多地區對德育管理工作的組織進行僅僅流于表面,僅僅停留在拍下的照片和視頻中,真正的德育班級管理工作并未得到充分落實。
第二,評價機制不完善。客觀公正的德育班級管理評價機制能夠評估德育管理目標是否達到預期,了解班級的德育管理狀態與班級德育管理目標是否達成,是評價班級德育管理工作最普遍的一種形式,對有效進行德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絕佳助力。但當今初中階段的班級道德教育管理,評估機制不完善,甚至缺乏評價機制都是一成不變且亟待改善的典型問題。
三、初中班主任的班級德育管理工作“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
第一,轉變管理理念,增強學生對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班主任在進行班級德育管理工作上,轉變自身的管理理念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條件。班主任自身的思想素質對學生具備“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因此,德育管理工作要取得成效,班主任自身必須充分認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將道德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將“要想成才,想學做人”的思想道德理念貫徹在對于學生班級的管理過程中。基于此,班主任需自身樹立優良的榜樣和形象,促進自身思想不斷先進化,充分明確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重視交流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是有效進行班級德育管理工作舉足輕重的一個條件。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獲取學生信任,促進班級管理效果事半功倍;而惡劣的師生關系不僅會造成道德教育的事倍功半,更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情緒表達。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德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即做到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給予學生班級管理的主體地位,定期與班級學生進行談話,以平和溫柔的態度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化師生為朋友,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偏袒優生,用一顆寬容的心給予每個學生足夠的個人發展空間,尊重學生個性,盡量避免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在不生產原則性錯誤的前提下鼓勵學生進行思想的自由發揮,為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和思想道德素質的發展搭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
第三,緊密家校聯系,與家庭教育相輔相成。家庭教育在學生的道德教育中具備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的道德教育是家庭德育的有效補充,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圍是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關鍵因素。基于此,班主任在進行“以人為本”理念的運用過程中需與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構建溝通交流新渠道,建立定期的網絡聯系,按時召開家長會,及時反饋匯報學生的思想動態,聯合家長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圍,在給予學生足夠的道德發展空間的同時讓學生的可塑性得到充分發揮。讓家長親身體會學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和環境氣氛,感受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同時班主任需定期進行家訪,一方面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和性格特點,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做到因材施教,以達到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給予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意見,改善家長思想中存在的弊端和錯誤思想,將先進的道德教育理念進行傳播,促進學校道德教育和家庭德育發展相輔相成,共同為學生的成長貢獻力量。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學生具備其獨特的發展特點,更是自我意識和個性發展的重要階段。該階段的班級道德教育管理工作舉足輕重。班主任在進行管理工作時,想要將“以人為本”的觀念貫徹到底,需要充分把握學生年齡階段特征,轉變自身班級管理理念,強化道德教育的作用,與學生、家長積極交流溝通,為學生道德素質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班級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余化勤.如何在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進行“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J].讀書文摘(中),2019(6):251.
[2]劉文穎.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以人為本”策略[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20(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