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平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構建高效課堂,使數學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本文針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使學生在共同的學習目標引導下,合理分工,積極交流,培養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高效課堂
小組合作學習是將學生根據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進行合理分組,圍繞共同的學習目標展開合作學習活動,共同對數學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個體能力,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思考如何有效利用這一教學手段,發揮小組合作優勢,構建高效課堂。
一、合理分組,明確分工
合作分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準確的掌握,并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有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綜合考慮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格特點、性別等因素,合理確定每個小組的成員。通常各個學習小組成員以5-6人為宜,過少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過多會挫傷個體的積極性,且加大合作的難度。在分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各個小組綜合實力的大體一致,還要考慮學生的自身意愿,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由學生自行分組,形成組內和諧共處、組間良性競爭的學習氛圍。
在小組成員的分工上,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優勢和特點,結合學生的自身意愿。比如,組織能力強、人際關系好的學生適合做組長,表達能力強的適合代表小組總結發言。在小組內,應該明確責任分工,各司其責,確保每個成員都有具體的職責和任務,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共同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形成人人參與、共同探究的良好局面。
例如,在《人民幣兌換》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思考人民幣付錢的形式有哪些、如何使用人民幣購物消費、在使用人民幣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在安排學習任務后,考慮到學習任務難度不高,偏向于交流活動,可以考慮前后兩桌學生為一組的分組方式,將學生以4人一組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由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分配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分組方式有多種類型,比如對于案例中簡單的學習任務,可以簡化分組過程,而對于有一定難度且需要動手操作的學習任務,可以采取好、中、后進生在一組的分組方式,以先進帶后進。對于難度較大,需要深入探究的學習任務,可以嘗試采用好與好這種組間異質、組內同質的分組方式。這雖然與慣常的分組理念不符,但可以更好地激發小組內成員的潛力,根據小組學習水平安排難度適當的探究任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現有水平上進一步成長。
二、巧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課堂上看著十分熱烈,然而真正到了反饋學習成果時,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并不好。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原因,在于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當中。有的小組僅有部分成員在積極討論,而有一些成員成為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旁觀者。還有的小組是討論熱烈,但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小組成員意見很雜亂,參與的有效性不高。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注意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趣味性,通過巧設教學情境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同時,還要注重數學情境的問題導向性,避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缺乏明顯的目標,使組內的交流討論雜亂無章。
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對校園內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考慮到實踐活動范圍過于寬泛,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準備一些道具,以“抽簽”的方式選定學習任務。比如,有的小組抽簽選到了測量校園的任務,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組員將任務分解為測量學校周長、教學樓周長、操場周長、旗桿高度等若干個任務,每個成員負責一個具體任務,分工合作。在遇到困難時,可以互相配合,交流測量方法。通過這種方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且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情境教學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不能單純追求情境的巧妙有趣,還要確保情境與教學內容存在直接聯系,不能偏離學習任務。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往往是抽象而不具體的,小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教材,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創設情境,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直觀的數學現象中挖掘和歸納出數學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加強交流,積極互動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往往面臨學生交流不充分的問題。一方面原因在于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過于簡單,缺乏探究或討論的價值,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另一方面原因在于教師未能給予及時、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每個學生的個體情況不同,即便是同質的小組也存在著客觀的差異,有的小組缺乏統一的組織管理,組內互動不夠深入,學習效果自然不夠理想。因此,教師要注意合理掌控學習任務的難度,建議采取分層的連續性學習任務,讓學生逐步完成階梯式的學習任務,使交流互動更加頻繁、深入。同時,要注意對小組合作學習情況的監督。小組合作學習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而教師的指導也必不可少,對于氣氛沉悶、缺乏思路的學習小組,需要教師及時伸出援手,給予必要的指導。
例如,在學習《計算圓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安排各個學習小組采用拼圖的方式,將圓形轉換為其他圖形,利用已有知識計算圓的面積,再嘗試去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一學習任務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不小的難度,很適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研究。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有的小組將圓形裁成若干個部分,拼成三角形或長方形,計算得出了圓的面積,卻無法有效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圓按照一定規則進行拆分,讓各個圖形保留有圓本身的屬性,而不是把圓零碎的分成各種圖形。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順利完成了推導公式的學習任務。
四、科學評價,共同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在于既體現了學生個體的作用,又集合了集體的智慧,可以使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融合到一起。在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并對數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經驗和不足,歸納學習方法,尋求改善自身學習表現的手段,為后續學習鋪墊條件。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對于各個小組學習情況的評價不能單獨考察學習成果,還要注重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具體成員學習表現的評價。
教師可以采用組內成員自評、互評和小組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評價的主體。和教師相比,學生身處學習過程中,對自身和同組成員的表現有更加細致的了解,評價的角度和內容也更加多樣化,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情況。可以引導學生評選出表現最好的小組,各個小組內評選出表現最好的個人,對最佳小組和最佳個人提出表揚。教師要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可以給出適當的獎勵,比如學習積分或獎勵文具等,更好地激勵學生踴躍參與、積極表現。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小組合作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和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享受共同攻克數學難關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數學信心和數學能力,促進學生能力和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振彪,馬曉紅.基于PBL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21,42(5):90-93.
[2]馮曉碩.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探究[D].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41(1):191-192.
[3]王東國.基于小組合作的小學數學探究課堂的構建[J].教育天地,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