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功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內容較為枯燥,而課程改革又明確提出要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時事政治,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還能促使學生更加了解國家法治實踐。文章重點探究時事政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關鍵詞:時事政治;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是教師進行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時事政治,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對事物的正確分辨能力。初中生的思維正處于發(fā)展階段,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道德與法治課堂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樹立正確導向。
一、力求凸顯時事政治的時代性與情感代入
在以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單一地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內容,死記硬背知識點,沒有對知識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新思考的過程,課堂學習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而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抽象的知識點學生也不能高效地學習與掌握,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良好的互動。對此,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力求凸顯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強化課上情感代入。情感代入能夠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頻率,使師生之間相處得更加融洽。教師可以將社會熱點事件與知識內容相結合,代入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引發(fā)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探究知識內容。另外,將時事政治內容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學習氛圍更加愉悅,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以下統稱“教材”)八年級上冊“尊重他人”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和時事新聞對學生展開情感代入教學。在日常生活中,對人不尊重的行為與表現有哪些?如果這些表現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心里會是什么樣的感受?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充分發(fā)揮時事政治在教學中的作用
要想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時事政治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知識內容為學生搜集相關的時事政治資料,將其與知識內容相融合進行教學,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利用道德與法治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還能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上冊“讓家更美好”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時事政治對學生展開教學引導。教師提問學生:如果在生活中有意破壞公共設施會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這樣做是否超越了道德紅線?這樣的問題可能會超出學生的認知,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時事政治案例,再根據時事引入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身為社會中的一員,不僅要知法懂法,更要做有道德、有品質的良好青少年,讓學生懂得家園需要大家的保護才能更美好。
三、利用時事政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切的學習都要建立在興趣之上,只有擁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首先,教師要在教學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構建民主化的課堂。結合時事政治教學可以讓課堂學習氛圍更活躍、輕松,讓學生自覺放松下來,并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時事政治與教材內容深入結合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內容較為抽象,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與學習,學生也不能完全掌握知識重點,這時教師可以將時事政治與道德與法治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教師要先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并為學生搜集相關的時事政治資料對學生進行引導,并讓學生根據教師搜集的時事政治資料進行自主探討,說明自己對時事政治的看法。這樣教師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思想品質,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與引導。
五、時事政治案例展示要多樣化
教師可以將知識內容進行案例展示教學。教師要注意案例展示要多樣化,而且要生動活潑,這樣的時事政治案例才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或視頻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案例內容,圖文并茂更能促使學生專注學習。觀看完圖片或視頻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案例內容,表達自己的看法,并總結視頻中正確和錯誤的內容。教師結合多媒體技術展示時事政治案例,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六、結束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時事政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產生興趣,更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通過時事政治事件了解學生的思想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馮志誠. 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 考試周刊,2020(34).
[2]柳士功.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