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為


摘要: 從高三地理復習課的特點出發,在教學中引入學科思維導圖,展示思維過程,提升復習效果,實現高效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提升地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學科思維導圖;高中地理;復習課;核心素養
高三地理復習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和整合,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進而提升關鍵能力和發展核心素養。高中地理知識涉及自然和人文多個領域,內容龐雜,模塊之間關聯度高。學科思維導圖繼承了思維導圖強調發散思考的特點,也融合了概念圖注重概念間關系的優勢,正是可以將冗雜的知識簡單化、系統化的一種學習工具。
指導學生利用學科思維導圖來梳理地理知識,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結構的系統建構,并在這個建構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等系統思維能力。使知識的學習從“記憶導向”轉變為“理解導向”,避免陷入知識掌握淺顯化、碎片化和機械記憶的誤區。下面筆者將以“農業區位專題復習”為例,談一下學科思維導圖在高三地理復習課中的具體運用。
一、搭建知識階梯,自主制作學科思維導圖
高三上學期處于高考一輪復習階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自然地理基礎比較扎實,對農業區位有一定的認知。對農業區位與地理環境各要素的復雜聯系尚缺乏思考,需進行再認識和系統梳理。基于上述原因,筆者決定在本模塊教學中引入學科思維導圖,指導學生自主復習,全面提升解題能力。
首先在課程開始前,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對學科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的認知情況展開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使用思維導圖的經驗,但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學習過如何制作思維導圖,幾乎沒有學生知道學科思維導圖與思維導圖的差別。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先是利用導學案帶領學生認識學科思維導圖,了解學科思維導圖的制作目的,學習制作學科思維導圖的基本方法,之后再布置制作農業區位思維導圖的任務。
指導學生制作學科思維導圖時,要留給學生自主發揮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產生創新性認知,這樣做也有利于學生暴露可能存在的認知誤區。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筆者只給出核心概念“農業區位”,提出思維導圖制作的基本要求,不對具體的知識內容做出限制。學生自主復習農業區位知識,整理與“農業區位”有關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識、規律,分析、概括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根據學科思維導圖的制作要求完成屬于自己的農業區位思維導圖。
二、展示思維過程,合作完善學科思維導圖。
第一,以導圖為媒介,實現師生有效互動。
學科思維導圖是學生思維的直觀展示,可以顯示出學生對核心概念和相關知識之間關聯關系和邏輯關系的認知情況。教師通過研究和分析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一方面可以發現學生可能存在的認知誤區,進而有針對性地在后續開展相關的補償性教學;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評估學生對核心概念認知的深度和廣度,為后續開展相關主題教學的提供參考。
筆者通過研究學生在第一階段制作的農業區位思維導圖發現,第一,很多學生對農業區位、農業類型、農業地域類型等概念混淆不清。于是在后續教學中首先帶領學生對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再認識。第二,筆者發現部分學生的思維導圖仍然存在形式和內容上的不規范,如大量使用長句子,缺乏對知識內容的概括等情況。于是通過自評表格,引導學生從學科邏輯和對思維導圖制作邏輯兩個角度,對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進行自評并修正。第三,部分學生在要素特征與環境特征的關聯方面認知深度較低。于是通過后期的授課活動和學生交流活動進行補強。
第二,以導圖為載體,實現生生深入互動。
制作個性化的學科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系統性、發散性和創新性思維,并針對某一主題固化形成具體的學習成果,方便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學中應盡量減少對思維導圖具體內容的限制,提高學科思維導圖的開放性和包容度,鼓勵學生實施個性化的方案,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深入開展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創造前提。
農業區位復習課中涌現出很多對農業區位問題具有獨到見解的個性化思維導圖。學生對社會經濟要素與自然要素的關聯,自然與自然要素之間的關聯方面的認知方向多元,存在很大差異。以此為基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和班級交流活動,讓學生在與同伴之間的思維碰撞中加深和拓展對農業區位的認知,完善農業區位知識體系,豐富合作探究的學習體驗。筆者還設計了“學習一張思維導圖”和“完善一張思維導圖”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學生首先分小組交流自己的思維導圖設計思路和制作經驗,發表自己對導圖內知識內容的個人理解。之后,小組內部選擇一張優秀的思維導圖作為案例,深入研討其在知識內容、要素邏輯和制作形式上的優缺點,提出完善意見,然后各組派代表就該案例在班內進行交流。
第三,以導圖為工具,提高解題能力。
制作思維導圖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更為系統化和結構化,這種認知方式的改變將會明顯提高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對相關知識進行遷移和調度的可能性,進而提高解題能力。學生在相關專題的習題訓練中會加深和拓寬對主題知識的認知,建立主題知識與相關問題更加廣泛的關聯。習題訓練之后要鼓勵學生適時完善該專題的學科思維導圖,總結該類問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制作關于該專題的解題方法思維導圖,以提高解題能力。
在復習農業區位的教學中,筆者引入南京江心洲農業發展的情境,利用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分析江心洲農業區位演化史及其影響,提高學生對農業區位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認知,培養和提高學生全面、動態地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的綜合思維能力,之后布置關于農業區位的習題訓練。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完善農業區位思維導圖,制作以“農業區位類問題”為核心概念的解題思維導圖,從“識題”即關于農業區位類問題的常見問法,“解題”即審題注意事項,“答題”即答案組織注意事項三個角度總結、概括關于農業區位類問題的解題要點,提高學生對這一類問題的解題能力。
知識性學科思維導圖使學生明晰核心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建立核心概念與相關知識間的邏輯關聯,使知識體系更加系統化。解題類的學科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在答題時對相關考點的識別、調度和運用能力,進而提高應試能力。在高三復習課中引入學科思維導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高效的師生互動和深入的生生互動,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提升地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