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麗
[摘 要]時下,讀寫結合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一種常態。在統編教材背景下,教師要能夠從讀寫結合內容的選取、讀寫結合形式的豐富與轉向等方面引領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以實現學生閱讀與寫作的雙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統編教材;小學語文;隨文練筆;語言表達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34-0091-02
統編語文教材特別注重讀寫結合訓練,并在課后練習中以多種形式對學生提出了隨文練寫的寫作要求。統編教材背景下,廣大教師對學生的隨文練筆情況也非常重視,但是,這種練筆訓練大都是停留在機械模仿的層面上,而沒有從根本上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挖掘,致使學生的練筆興致不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甚微。那么,怎樣練筆才能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呢?
一、精選適切的讀寫內容
學生在進行練筆訓練的時候,教師要能夠依托文本教材,精心選擇訓練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練寫,以夯實學生的練筆基礎,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一)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實現讀寫結合
統編語文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詞句積累情況,并把它作為專門的語文要素來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積累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對于學生積累到的新鮮詞句,教師要能夠為學生搭建起恰當的語言實踐平臺,讓學生運用積累到的新鮮詞句進行語言訓練,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學三年級語文上冊《不懂就要問》一課的時候,這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學交流。”在學完這一課之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積累到的新鮮詞句有哪些?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們把自己積累到的有新鮮感的詞句,如“一字不漏、搖頭晃腦、鴉雀無聲”等與大家交流,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就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寫話訓練,在教師的啟發與鼓勵下,有學生寫道:“上課鈴響了,課堂上立刻鴉雀無聲。”有學生寫道:“張明搖頭晃腦地背著三字經,那模樣可愛極了。”就這樣,當學生能夠把積累到的新鮮詞句在表達中進行運用的時候,學生的讀寫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
(二)引導學生圖文對照,實現讀寫結合
統編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配備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是教材的有益補充與延伸,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教學時,教師可借助這些插圖,引導學生進行大膽想象,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后的小練筆中,教材中要求學生“從下面的圖中選擇一幅,寫上幾句話”。在這個練筆訓練中,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中的段落,并從中找出關鍵語句與一段話的意思是怎樣聯系在一起的,之后再讓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圍繞一個意思把圖上畫的內容想一想,寫一寫。這樣引導學生進行練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還把本單元的寫作要素落到了實處,實現了對學生練筆的精準訓練。
(三)關注獨特的語言范式,實現讀寫結合
統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的句子優美,構段方式獨特,這些都是學生在進行練筆時可參照的范例,教師要善于挖掘出文本教材中的范例,讓學生進行模仿訓練,以讓學生在仿寫中規范自己的語言范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教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海底世界》一課,第二段是一個總分結構的段落,主要寫了海底動物的活動特點,并且運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這一段話很有特點,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仿照著文本中的形式以“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活動,精彩極了……”為開頭進行語言訓練,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讀寫訓練,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且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豐富讀寫結合的形式
在讀寫結合訓練中,教師要能夠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不斷豐富學生讀寫結合的訓練形式,以激發學生的練筆興趣,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創設情境,實現讀寫結合
選入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承載著深深的情感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訓練的時候,要能夠根據教學需要為學生創設出適切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感染熏陶下順利地完成練筆。如在教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課后練習中讓學生說說自己家鄉的哪個季節最美?為什么?再寫上一段話和同學交流。在這次寫話訓練中,學生們對自己的家鄉雖然非常熟悉,但是真讓學生動筆來寫的時候他們還是會覺得有一定難度的,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把平時搜集到的一年四季中不同季節,不同鏡頭視角下的當地景象的各種姿態展示給學生看。這樣教學,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起了學生對自己家鄉美景的共鳴,在這種教學情形下再讓學生來把自己的家鄉寫一寫,學生們就會很容易地把自己家鄉的美景寫下來,降低了學生的寫話困難。
(二)適當拓展,實現讀寫結合
教師還要善于挖掘出文本教材的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練筆,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文本內容,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一課的教學中,在這篇課文教學結束之后,為了延續童話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出這樣的語言情境:“又是幾百年過去了,在一次拍賣會上……”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寫上一句話,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學習效果顯著。
(三)比較閱讀,實現讀寫結合
統編語文教材倡導閱讀與表達并重的教學理念,在課后練習中也相機安排了許多小練筆的訓練,這些都充分表明了編者對學生閱讀與表達的重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借助自學提示或者課后練習等等,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品析好詞佳句,在積累內化的基礎上走向運用。如在教學三年級語文上冊《金色的草地》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仔細觀察過身邊的草地嗎?你見到的草地是什么樣的?請寫一寫。在學生寫完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打開課本,閱讀課文,在讀完課文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寫的草地和文中寫的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作者在《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的描寫中有哪些值得自己學習與借鑒的地方?當學生從中感受到作者是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的時候,教師再讓學生對自己描寫的草地情景中不妥的地方進行修改。如此教學,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個質的提升。
三、注重讀寫結合的轉向
在統編教材背景下,教師要能夠從讀寫結合的轉向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構建出全新的讀寫結合模式,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一)注重分享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讀寫結合訓練中,隨著學生們讀寫經驗的日趨豐富,教師要能夠逐步由扶到放,讓學生從傳統由教師幫扶的讀寫訓練走向能夠把自己在閱讀中學習積累到的方法在內化積累的基礎上主動與他人分享,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分享自己作品的快樂。如在教學完五年級語文上冊《慈母情深》一課的時候,當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到母親對兒子的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愛之后,為了使學生對母愛有更多的感受,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平時與母親相處時的一些細節,并以小詩或者幾句話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母愛的贊嘆,在學生寫完之后,鼓勵學生把自己對母愛的感受與他人分享。這樣對學生進行讀寫指導,學生們不僅讀懂了課文,也理解了母親,此時此刻,學生的每一眼,每一語都是情感的流露,都是學生智慧的表達,這個語言分享的過程也是學生語言情感內化,思想受到啟迪與熏陶的過程,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鏈接生活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的時候,往往是以教材中的內容為主,訓練形式以仿寫訓練為主,在統編教材背景下,這樣的訓練形式難免會讓人感到比較單一,枯燥,因此,教師要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引領學生由教材轉向生活,以構建出新的讀寫訓練模式,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如在教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一課的時候,作者主要以連續幾個問句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感傷。在這篇課文學完以后,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讓你感到時間匆匆,或者讓你感到要珍惜時間的事情呢?在學生說完之后,教師再啟發學生仿照著文本的樣式寫出自己對于時間的點滴感悟。這樣的讀寫結合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宣泄自己情感的方式,并且集閱讀與表達為一體,充分凸顯出了讀寫結合的別樣魅力。
(三)關注體驗
讀寫結合作為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改變傳統灌輸為主的學習方式,而要注重學生讀寫活動的積極主動參與,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觸摸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學習作者獨特的創造性語言表達,以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創意讀寫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如在教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父愛之舟》一課中,文章主要通過幾個場景來表現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細讀課文,找出最能打動自己的地方,說說這些地方為什么會令人感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想對文中的父親說些什么,再進行練筆寫作。這樣引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情動而辭發,學生們因為有了深刻的情感體驗寫出來的話語也更具情感,實現了文本閱讀與讀寫訓練的有機統一,達到了讀寫相融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作為提升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教師要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逐步總結出一些全新的,適合統編教材背景下學生理解與接受的讀寫教學模式,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守正出新,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質的提升。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