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娟
【摘要】隨著群文閱讀模式的逐漸開展,教師開始探尋群文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群文閱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學生的閱讀量,改善學生對片段閱讀的理解力。群文閱讀更加注重學生對閱讀的整體理解力,以及對文章邏輯結構的把握,而群文閱讀下的寫作教學更加激發學生的寫作思維邏輯,本文將對群文閱讀與寫作相互融合,進行教學研究,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效銜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群文閱讀;寫作教學;教學理論
引言
閱讀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從閱讀中獲得多元的信息,增長見識;而寫作是學生對自己生活經歷、情感世界的輸出方式,二者是學生認識世界、表達自己的有效渠道。小學語文學科主要由閱讀和寫作兩部分構成,但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似乎割裂了群文閱讀與寫作的聯系,小學考試的試題也將閱讀與寫作分開,所以我們丞須加強群文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教學,提升語文素養。
一、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的聯系
(一)閱讀利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
縱觀以往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學生往往對作文結構和布局缺乏準確地把握,學生寫作習慣了“寫到哪兒,想到哪兒”缺乏對作文整體設計的考慮,這樣的寫作方式沒有整體的結構,容易形成教師眼中的“流水賬”導致作文前后不連貫,邏輯不通順。教師在進行閱讀時,為學生分析文章的整體思路:作者主要思想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將每個段落連接起來的,這樣的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清晰的了解文章的邏輯結構,有利于學生在寫作時,熟練掌握寫作思維,把握寫作要領。
(二)閱讀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在寫作時沒有寫作素材,因為學生的認知和知識有限,導致寫作內容匱乏,不會融入新的素材。通過群文閱讀,學生可以開闊自身學習視野,增加語文知識儲備,并且在對各種書籍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對自己的寫作內容也會有一定的方向。學生寫作文時可以運用到自己在閱讀中積累的各種經典語段和句子,如名言警句,讓自己寫出來的作文更有深度、更具內涵。長期的閱讀中,學生自然可以熟練展開寫作運用,利于其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的養成。
(三)寫作利于深化閱讀內容理解
在學生的語文閱讀中發現,雖然學生可以較順利地完成課文通讀,但難以真正深層次地理解文本的具體含義和主題情感。如果說學生對寫作技巧和作文結構有了足夠的把握,那么就可以從寫作的角度出發,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剖析,提高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以寫作帶動閱讀的優化,能將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閱讀和寫作聯系密切,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增加學生閱讀量,學生在寫作時才會有內容,有邏輯。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基于對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考慮,小學語文教師實施讀寫結合時需要采用更多樣化、更靈活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習《雷鋒叔叔》一課時,授課前教師可以先和學生展開談話互動:“同學們,提到雷鋒你會想到什么呢?在你眼里雷鋒叔叔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當學生完成自主閱讀后,然后教師可再次提問學生:“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人呢?”然后讓學生結合生活再次精讀文章,產生新的思考,教師趁此機會讓學生以“當代雷鋒”為題,書寫自己腦海里的雷鋒形象,雷鋒事跡。將閱讀課堂教學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系起來,更容易加深學生的認識,圍繞該主題展開寫作實訓,要求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參考課文中用到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技巧建構文章,順利完成閱讀到寫作的過渡。
三、合理利用信息工具開展教學
將信息教學工具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可以促進群文閱讀和寫作的進一步融合。比如在講《我們的畫》這一活動課時,由于小學生的認識更傾向于感性,所以他們更喜歡用繪畫的方式表達情感,這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媒介手段呈現生活中值得記錄的視頻、圖像等,提起學生的對自己生活趣事的回憶,讓學生在動手繪畫時,書寫一點關于繪畫作品的文字信息。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更利于其邏輯思維的養成。另外,學生在遇到閱讀和寫作中難以解決的重難點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微課引導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比如有部分學生經過課堂學習依然無法把握自己寫作結構的完整和具體方法的運用,這時候教師可以導入一些優秀的范文讓學生觀摩,在對比中看到自己作文存在的不足,繼而可以學習優秀范文。
四、合理展開趣味寫作實踐
語文教師要將理論授課和實踐活動相統一,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融入趣味性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例如,教師開啟學生相互點評作文活動,在點評其他學生的文章時,學生會對優秀的文章產生閱讀興趣,不僅提升學生的閱讀習慣而且也能從中學習到新的寫作內容。教師再整合學生觀點適當補充和完善,給出客觀的點評,讓學生既可以感受到認可,又能虛心接受指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把讀與寫合理地銜接,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更快更好地實現,為學生今后的高效學習和穩定發展做好鋪墊,反過來又為課堂教學優化起到助推作用,最終推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進步。
參考文獻:
[1]王越婷.小學語文閱讀中提升學生表達與寫作能力的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0(9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