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鋒
【摘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的重要策略。“簡約高效”是經過新課改大理念洗禮后對數學課堂回歸本質的理性期盼。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創設簡約高效的導入情境”做探討。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導入情境;簡約高效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情境是連結數學和生活之間的紐帶,能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掌握數學的知識和技能,獲得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發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環節情境的創設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成敗。反觀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情境的創設,透過課堂表面呈現的繁華(氣氛熱鬧非凡、形式繽紛多彩……),我們看到若干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的導入情境卻是那樣的膚淺與低效,沒有折射出導入情境“簡約高效”的內涵,還存在各種問題與困惑。據此,本文重在收集、分析典型導入案例和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創設簡約高效的導入情境”談了四點看法。
一、避免冗長拖沓,力求簡短明快——突出時效性
有效數學的理論指出:高效課堂體現在有限的課堂40分鐘效能,凸顯教學的時效性。導入環節雖重要,但是它分配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創設的導入情境中要短小精悍,簡短明快,達到省時高效,要避免頭重腳輕、冗長拖沓、故弄玄虛,造成耗時低效。
案例分析: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11冊第4單元 “圓的認識”)
情境(1):教師先提問學生,我國傳統的節日有哪些?學生小手如林,爭搶回答,掌聲陣陣(熱鬧之中,好不容易才暗示出中秋節);接著,教師卻說起來“月亮嫦娥的故事”學生曉有興趣地聽著;然后,教師又問學生:中秋節喜歡吃什么?(學生唧唧喳喳地討論:有的說喜歡香蕉,有的說喜歡柚子,有的說喜歡月餅等);最后,教師才煞神秘地引出課題:月餅是什么形狀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圓”。可是,時間已經遛走了寶貴的7分鐘。
這里,設計的情境看上去環環相扣,熙熙攘攘的。細想:把其實本來學生就已經熟悉的“月餅”硬繞了一個很大的圈子才露“廬山真面目”,純粹是為了情境而導入,頗費周折、實為蒼白,根本沒有觸及到學生的思維點。
情境(2):直接展示出學生熟悉的圓形物品:銀幣、玩具→多媒體顯示如月餅、車輪、鐘面等→讓學生觀察現場的圓形實物如紐扣、水杯蓋等→這些物體的性狀叫做“圓”導入新課。這樣的導入設計簡約明了、直奔主題,沒有擠耗時間。
再如,在教學《垂直與平行》片段:教師瀟灑地在同一個平面(黑板上)畫出“平行、垂直、相交”幾組線,引起學生注意力,直接挑明課題“垂直與平行”。這樣的設計簡短明了,揮手之間就引出了“平行、垂直、相交”線圖,而且切中要害,讓幾組“線圖”的形象具體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收到“課伊始,意即明”的時效性。
由此看到:數學課的導入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教材、環境而篩擇方法、精選素材,切忌“漫無邊際、滔滔不絕”擠耗過多的時間。
二、舍去繁多累贅,追求簡潔精煉——凸顯針對性
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這是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創設“簡約高效”導入情境的完美詮釋。教學中,數學教師要以獨特的視角深刻解讀教學內容,有機整合、精雕細鑿各種導入素材、除去累贅的堆積,調整散亂的思路,創設出簡潔、 清晰、精煉和流暢的導入流程。
案例分析: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10冊第一單元“軸對稱”)
情境1:上課時,筆者先用課件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的一段視頻錄像,跟著問學生:“大家剛才看到的是什么場面的開幕式?”學:“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接著,筆者再提問學生:“在剛才的視頻里,大家觀察到什么呢”下面學生搶著回答、好不熱鬧……劉翔、姚明、五環旗、吉祥物福娃、國旗……良久才停下。筆者又讓學生找找:“國旗上面又有什么圖案呢?”學生討論。最后,筆者才誘導學生仔細觀察國旗上五角星的特性,導入新課——軸對稱圖形。
反思不足:讓學生從視頻錄像中觀察看到的什么物體→再在從多的物體中尋覓到“五角星” →還有誘導學生對五角星進行認真觀察,找出其獨特的性質→最后才引出“軸對稱圖形”的課題。在一系列的觀察、提問、討論、誘導的環節中,可謂“移步換景”使得學生目不暇接,找不到學習的重心,耗掉了7-8分鐘的時間,像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造作,浪費了下面教學程序深入探究的時間,頗為累贅。
情境2:(多媒體播放“風箏比賽”片段)A、真熱鬧。學生們正在進行放風箏比賽。但是,小海的風箏飛不起來,他看著自己的風箏,一臉沮喪的神情。B、畫面把小海的風箏定格、放大,為什么他的風箏飛不高呢?原因在哪里?讓學生仔細地找出風箏的破綻。有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小海的風箏的主干不在中間。”筆者把風箏稍稍做了改動后,在歡笑聲中,風箏果然飛高了。C、適時表揚激勵:“同學們真聰明。萊特兄弟正是由于發現鳥的飛翔經驗,才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你們能發現風箏飛不起來的原因,很有慧眼。”這正是本節課要探索的一個新的知識點“對稱” 。
反思優點:緊扣課題設計有創意的風箏比賽場面,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與愛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揭示課題。這樣簡短有趣的情景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滲透“軸對稱”的含義,為下面的教學作好了鋪墊。
再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筆者佩戴著紅領巾走進課堂,引起學生好奇“老師今天怎么也帶著紅領巾?”→順勢讓學生脫下紅領巾觀察“紅領巾的形狀”建立表象→例舉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三角形的實例→它們的形狀叫做三角形,引出三角形的概念而導入新課。這里,筆者關注創設導入情境素材的簡易性和定向性,結合教學內容搜集學生身邊的“三角形”素材,使導入清晰流暢,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