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國
摘 ?要: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轉化思想進行研究,注重轉化思想在學生學習中的應用,讓學生能多方面思考數學問題,擴展思路,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轉化思想; 教學應用
一、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新知識向舊知識轉化
平面圖形的學習是小學階段的學習重點之一,對轉化思想的體現特別明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把要學習的新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舊圖形。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三角形面積等于底邊乘以高除以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三角形的面積是底乘高除以二。教師通過兩個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體會原來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于是得出三角形的面積還得除以二,這種方式加深了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的和對新知識的理解,轉化思想也隨之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梯形面積的計算也是一樣,引導學生將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這樣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學生容易理解也能提高學習圖形的興趣。
(二)復雜問題向簡單問題轉化
教師引導學生把復雜問題逐一分解,追本溯源,轉化成簡單的問題。例如學生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因為沒有現成的公式,就需要把組合圖形分解成有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一一計算再相加即可。又如下面這道應用題:用一根長12.4m的鐵絲圍成一個等腰梯形,已知梯形的兩腰共長6.4m,梯形面積是9m2,求梯形的高。這道題中求梯形的高,教師要引導學生,哪些公式里出現過高,學生會想到面積公式里有高,求高需要知道面積和上下底之和,面積已知上下底未知,教師再根據已知條件引導學生如何求得上下底之和,學生會想到周長這個已知條件還沒用,四邊之和就是周長,又已知兩腰之和,很容易就算出上下底之和,這樣再倒推回去,就能求出梯形的高。如此,復雜的問題通過分解轉化成了簡單的問題。
二、曲面問題向直面問題轉化
在小學數學圖形學習中,圓面積的學習就用到了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化曲為直能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想象力。教師在圓面積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提前準備一個大一點的圓形紙片,讓他們自己動手對折,對折一次變成一個半圓,再對折一次變成冰激凌形狀的圖形,繼續對折直到把圓平均分成16份,學生們動手把16個相同的圖形拼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就會發現拼成的圖形近似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如果把圓分成32、64、128份呢,分割得份數越多越接近標準的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這樣自己動手折、剪、拼鍛煉了學生動手和實踐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思想的運用越來越純熟,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轉化思想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將轉化思想逐漸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靈活運用轉化思想,幫助學生打開解題思路,注重轉化思想的總結,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 劉延琴. 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分析[J]. 新課程,2020(51):186.
[2] 湯漢強. 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 教育觀察,2020,9(4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