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莉
摘要:游戲在學前兒童的成長中占據(jù)極其重要的位置,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的身體、情感、社交等方面都會得到發(fā)展,寓教于樂符合幼兒成長的基本規(guī)律。因此,幼兒園教學的游戲化,是學前教育的核心目標。目前,很多幼兒園和教師沒有充分重視教學游戲化實踐,幼兒園教學應該從幼兒的天性出發(fā),全面游戲化,將技能發(fā)展和知識學習與游戲充分結合,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幼兒教學;游戲化;路徑探尋;
引言
隨著我國新課標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教改的春風也吹遍了幼兒教學領域,傳統(tǒng)僵化的幼兒教學模式也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游戲化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游學模式,不僅非常適用于幼兒課程規(guī)劃,也可滿足新時代幼兒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該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在幼兒園教學中打造游戲化課程,為幼兒探求更多發(fā)展?jié)撃艿穆窂剑_成理想的教學目標。
一、組織混齡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社會性發(fā)展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也是每個幼兒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品質。在過往的幼兒園教育中,教師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時,通常將幼兒按照大班、中班、小班進行劃分,每個幼兒只能和同齡的小朋友互動游戲,雖然在此過程中幼兒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但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夠明顯。近年來,混齡游戲在幼教領域備受推崇。混齡游戲可培養(yǎng)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幼兒在混齡游戲中,有機會和不同年齡的幼兒接觸,在互動中獲得超出自身認知能力的社會經(jīng)驗,有助于幼兒形成早期的社會發(fā)展意識。混齡游戲利用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年齡差,可有效增強幼兒的社會情感,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只要適當引導,年齡大的幼兒就會關心愛護年齡較小的幼兒,形成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年齡較小的幼兒也會感受到大齡幼兒的關愛,收獲更多積極的情感體驗。混齡幼兒也能發(fā)展幼兒的社會行為,幼兒在游戲中獲取快樂體驗的同時,也能和不同年齡段幼兒互動溝通,進而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交際習慣。因此,教師在實現(xiàn)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路途中,應該積極組織幼兒混齡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能力的形成和提升,發(fā)揮混齡游戲優(yōu)越的教學作用。
二、結合身邊教學資源開展游戲課程
教師在進行游戲化的課程教學時,應當注重結合豐富的課程資源,應當以豐富的課程資源為教學基礎,為游戲化的幼兒教學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進行發(fā)掘和補充,將和教學內容有關的素材積累下來,運用在自己的課堂上,在教學時,也注意從生活化的角度出發(fā),開展相應的課堂教學。例如,在進行科學的游戲化課程時,幼師要從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利用本地資源,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游戲課程。學校周邊農(nóng)戶包下了整片土地種植向日葵,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帶領孩子參觀之后,有孩子萌發(fā)了幼兒園也打造一個小小向日葵園的想法。利用周邊家長的資源,從種植、養(yǎng)護開始,家長志愿者給小朋友們手把手指導,這樣通過游戲化的課程,讓幼兒養(yǎng)成熱愛勞動、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觀察等等的品質。向日葵播種的季節(jié),孩子們和工作人員一起勞作,感受勞動的快樂;孩子們會惦記它的成長,這樣觀察成了孩子的游戲,有的孩子會用圖畫記錄下來;美術活動時,尤其是寫生活動,能讓孩子學會觀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同時用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和符號進行情景再創(chuàng)造。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孩子們親手收獲自己的成果,加工、品嘗,體驗美好。所以教師在進行幼兒游戲化課程的教學時,應當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這樣才會讓游戲化教學更科學,更適合孩子。
三、加強師生互動體驗,為幼兒提供自行設計游戲的機會
加強師生的互動體驗是彰顯以生為本理念的一個重要教學原則,一般來說,這是針對難度較大、有一定風險的游戲而言的。在具體應用中,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行為能力、自我保護意識等設計相應的優(yōu)秀方案,然后利用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受到關注與教育,由此來讓幼兒增強體驗的過程中,對相關的知識形成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由此能夠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為增強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做鋪墊。比如,在“老鷹捉小雞”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密切互動與交流,由于在參與過程中幼兒需要完成“跑”、“跳”等動作,一開始教師需要扮演老鷹,學生去扮演小雞,由于老鷹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教師需要帶動幼兒的“跑”、“跳”節(jié)奏,讓幼兒在加強訓練強度與力度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得老師的保護。隨后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需要互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能夠獲得學生的保護,由此對拉近師幼關系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讓幼兒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感與信任感,那么在完成這一項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夠增強幼兒的情感體育,為實現(xiàn)幼兒素質教育工作的有效推進帶來極大幫助。
四、引入民間游戲,增加游戲化教學趣味
民間游戲中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既能拓展幼兒的知識視野,也能開發(fā)幼兒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給幼兒帶來豐富的靈感啟迪,因此,教師在規(guī)劃幼兒園游戲教學課程時,可積極引入民間游戲,為游戲化教學增加更多趣味元素,點燃幼兒游戲學習熱情的同時,也讓幼兒的智慧心靈在傳統(tǒng)民間文化中獲得充分的滋養(yǎng)和熏陶,發(fā)揮民間文化潤物無聲的教學作用,加快幼兒精神文明建設的進度,從而實現(xiàn)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構建,也讓傳統(tǒng)民間文化得到傳承和發(fā)揚。
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在教學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積極引導幼兒主動活動,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學習知識、提高技能、豐富經(jīng)驗,從而取得教育教學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健康.幼兒教育課程游戲化的實施路徑[J].新課程,2020(17):61.
[2]韓曉艷.解析幼兒園游戲化教學[J].中華少年,2020(05):21+24.
[3]劉艷紅.淺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現(xiàn)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