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歐陽麗君
摘要: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課程,多為理論加實際操作課程,實際操作性強,偏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如何把傳統文化融入財會專業課教學中,已經成為擺在我們專業課教師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本文從探索和財會專業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入手,提出如何把傳統文化融入部分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從而達到在專業授課過程中潤物無聲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智慧與能力,為培養新時代的大國工匠夯實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課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進化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中國人生命進化的過程。其中中華民族迎接各種生存挑戰智慧的結晶是其核心思想、基本價值原則和生活方式,是中華民族記憶力的基本形式,是我們獲得智慧和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
傳統文化重視培養人的學習熱情、使人落落大方樂觀,輕視奢侈享樂的生活態度。能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態度,能從容地應對逆境,身處順境也能居安思危。孔子稱贊自己的學生顏回:“顏回真是個大賢人啊,住在簡陋的屋子里,用一個竹碗盛飯,用瓢接水喝,一般人都不堪忍受那種窮困潦倒的生活,可是顏回卻能安貧樂道地生活,他真是個大賢人啊!”現代大學生如果能淡化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可以對奢侈享樂的生活不屑一顧,具備豁達樂觀、積極上進的學習態度,可以更準確地設計自己的未來藍圖,不能盲目地趨向于利益的行業。
在當前的社會的客觀情況下,中華民族5000年優秀燦爛的文化成果,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激烈變遷而變化,大學生這個群體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傳統文化的內容非常博大精深,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延伸和發展和變化。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國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傳統文化教育和大學生的認知關系也是豐富、復雜和不斷變化的。作為社會上最有活力、最有創造力、最有生命力的大學生,廣大社會民眾也高度關注著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度。在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現代大學生必須具備先進的思想理念和崇高的道德素質。因此,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大學生要不斷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培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學校教育的一大課題是如何引導學生參考西洋文化,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保持開放文化意識的同時,培養民族文化自信、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高技能文化人才。
一、高職學院和大學的會計專業課程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傳統文化以前一直被誤以為是中小學校素質教育的責任。高職高專的教育沒怎么被提及。新時期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制定包括團隊合作、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大國工匠等素質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象專業課的老師教授學生的專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工匠精神等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導致無視教師自身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提升,對傳統文化沒有深入研究。學校文化建設、宿舍文化建設、戲曲走進校園,在節日主題班會、書法比賽等活動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專業課程中沒有體現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這應該成為教師引路的人老師和學生一起思考摸索。
二、如何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高職學院和財務會計的專業課程
(一)加強專業課程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學習
教師是學生求學路上傳播知識解答疑惑者。
教師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只有通過不懈地學習擴大知識領域,提高教學能力,為提高教育學生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對學生來說,教師既是學生人生路上智力的發發者,也是學生個性的塑造者。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深厚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崇高的師德。在知識更新非常迅速的今天,僅滿足目前的知識的視野,總有一天會要被社會淘汰。要建立終身學習慣的思想,要不斷充實自己,拓寬視野,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高威信。在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學生的認知水平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更高的起點。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教師通過持續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能力,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足夠的信心,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為此,教師要活到老學到老,也就是所謂的終身學習。
在課程教育中如何給青年一代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和精髓思想的繼承和發揚,教師顯得尤為關鍵,專業課程老師自身傳統文化的提高是關鍵。
傳統文化師資學習班,解決學校教師在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問題,系統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當今時代互聯網發展迅速。互聯網沒有特別的場所,沒有很大的空間,具有機動即時的傳播特性,是目前的時空背景下宣傳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選擇。以前的傳統文化普及可以是書法展覽、古琴演出、京劇演出等,這些都只是點效應。但是互聯網有整個面的優勢,它的優勢是任何載體可以比肩。互聯網的時代,對傳統文化的推廣力是驚人的,而且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泛。
(二)重視文化氛圍,多組織文化活動
在大學的教育中加入傳統文化也是文化的發展。大學生是文化的學習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為了讓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我們的教育重點不能只集中在專業課程的教授身上。學校文化的創造也必須提高。制造氣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增加校園內傳統書畫的數量。布置假山、庭園、石子路等,使校園更有古典氣息。另外,也可以在學校里組織很多有關傳統文化的活動。例如,舉辦書畫展覽會,進行書畫比賽。邀請書法、象棋、古箏等專家來學校講課,讓學生了解傳統領域的文化。
(三)融傳統文化于課堂教學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現代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傳統文化的教育不是國語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不是基礎學科的育,而是一邊分析專業課程的特征,一邊注入傳統文化的靈魂,深層挖掘,進行相應的授課,深入解說。
明末清初的傅山是一位山西商人,他根據當時官廳會計的“四柱清冊”記錄賬方法,設計出了“龍門賬”,這是一種適合民間商業的會計核算方法。龍門帳主要是把全部帳目分成進、繳、存、該四種。
“進”指所有收入。“支”指所有支出。“存”指所有資產。“該”意味著負債,并且包含所有者投資。當時的民間商業一般在年末進行結算。年結通過“進”和“繳”的差額,同時通過“存”和“該”的差額,平行計算損益。“收”大于“支”是利益,反之是損失。它等于“存”和“該”的差額。也就是說,應該收-支=存-該。傅山把這樣的兩條線計算盈虧,確認試算平衡的會計方法叫做“合龍門”。“龍門帳”的誕生也意味著我國復式記賬的開始。這是在會計演化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劉晏是唐代著名的投資家。由于“安史之亂”,唐王朝的財政狀況瀕臨崩潰,他通過調查,采用經濟方式來管理財政,統一考慮,有效地充實了國家財政收入。糧食運輸是唐代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一是運輸速度慢,二是運雜費太高,三是浪費損失令人吃驚。由于以前的轉播,沒有力量處理這些問題。劉晏接手后,擬訂了三項措施:1、積極治理水運。2、合理組織運輸,采用“按地適當處理,分段運輸”的方法,費用成本從多階段會計計算到匯總會計。3、改善運輸包裝,采取袋裝運輸,大大減少了損失。采取這些措施后,運輸速度大大加快,還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以前把糧食從揚州運到長安要9個月,中途損失20%,采取這些措施后整個運輸別人需要40天,而且沒有開斗損失,每石米僅需700文的運雜費,人們都以為是神仙下凡,長安糧食價格穩定,人心穩定,唐肅宗也被譽為蕭何再世。
在財務管理等課程中,可以融入劉晏資產管理的故事,在體會古文化智慧的同時,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踏實培養大國匠人精神。
大學的專業課程專業性強,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貫徹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體合作、大國工匠精神的培養。只有加強自身傳統文化修養,才能在后面制定戰略,戰勝千里。
三、結語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長期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的積累和沉淀的智慧結晶,與時代特征有機結合就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民族精神。一個人要獲得成功的前提是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而大學階段是青年世界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大學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自身各方面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他們更需要文化熏陶,加強和提高他們的意志力,使他們的智力得到更高的開發,心智更成熟,使他們的素質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時也為我們國家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所以,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在大學校園里大力宣傳和發揚。
參考文獻:
[1]梁珊.高職院校國學教育的理念與實施[J].教育與職業,2015(3):170-171.
[2]方勝,羅芳芳.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課程思政的實踐與反思[J].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5):1-5.
[3]王廣婷. 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基于青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認知的調查與思考[ J] . 文教資料,2019(30)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