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原賓 李曉梅 林舒
摘要: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權利本位論的思想融入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中,在各個行業領域都有浮躁的行業氣息,而中職教育為各個崗位各輸送大量人才,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能夠使其形成敬業、專注、創新、精益等工匠精神,讓中職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中學習工匠精神,從而為企業輸送人才。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職教育;食品;工匠精神
一、優秀傳統文化對培養中職食品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品質,良好的工匠精神能夠使學生形成職業道德素質,從而滿足人的個人發展需求,將這種精神融入傳統優秀文化中,是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的有效手段。在培養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過程中應該了解工匠精神的實質內容,并結合著當前的食品教學做好教育工作。雖然在傳統中職教學中也有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工匠精神的分析和研究,但沒有針對優秀傳統文件融入中職食品教學做出具體、細致的對策研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工匠精神往往被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并且研究大多是基于理論分析和結論,很少有針對性的研究是基于專業實際調查結果,導致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中職學生工匠精神對策的實用性和可行性稍顯不足。而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直以來,我國傳統文化都是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站立的根基。傳統文化中流淌著純粹的工匠精神,因此應該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工匠精神的內涵,樹立起民族文化自信,不過分崇尚西方文化,也不妄自菲薄[1]。當前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對于食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食品專業的學生不能在多變的工作中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對各種突發業務的應對能力較為欠缺,在就業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同時食品專業的學生在突發業務的處理過程不能做到靈活應變,在工作崗位中缺乏成就感,轉崗、離崗的情況較多,因此降低了專業對口率。除此之外,中職食品專業的學生在就業以后的晉升渠道較為單一,上升空間遠遠低于其他工作崗位,所以在工作中積極性不高,從以上問題能夠看出,中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工匠精神嚴重缺失,所以有必要在專業中融入工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和規劃。
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食品教學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策略分析
(一)將工匠精神融入烹飪及面點專業校本教材中
教材是指導教學的主要依據,為了有效的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教材編寫人員應該將中國文化內涵以及工匠精神融入教材中,探索出一條科學的工匠精神傳承之路,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能夠使他們正確認識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從而培養出具有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品質的中職人才隊伍[2]。在編寫中職烹飪及面點專業教材中,可以融入食品健康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食品專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社會對烹飪及面點專業的要求等等,對烹飪及面點專業的概況進行介紹,讓學生能夠清晰認識所從事行業的市場發展狀況,從而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并且能夠對專業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從而明確專業學習目標和內容。在編寫烹飪及面點專業教材時,可以邀請具有豐富培訓經驗的專家列舉在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案例,對可能遇到的情況加以說明,從而使教材從具體的角度闡述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價值[3]。《食品工藝學》這本書的編排嚴謹細致,重點講解了食品加工的基礎性知識,注重從整體上對食品加工工藝進行銜接,又避免了和食品化學、食品工程原理等課程重合的部分,整本書結合中國傳統美食工藝流程,內容精細巧妙,有側重點,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具備動手操作的良好條件,從而能夠更好的掌握專業化知識。除此之外,當前在食品專業教學中提出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食品工藝學》教材中涉及了傳統文化、社會學、管理學、食品學等知識,這些內容都包含了工匠精神的相關理論,教師應該結合理論內容融入最新的食品教學研究成果,增設實踐操作課程,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著食品專業知識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培養,并融入我國的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實際內涵,從而逐漸的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教學優勢,創設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善于從課堂中挖掘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比如,中職學校的教師可以采取講授法講解一些基本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或者呈現出產品細節來講解知識,讓學生能夠從理論上了解相關的傳統技藝,也能夠根據多媒體對照實物以及音視頻資源來精準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從而使這種精神得以有效傳承[4]。除此之外,中職生由于受自身的年齡特點、家庭環境、社會閱歷等影響,在日常的行為習慣中易表現出易過激、易怒、易沖動等特點,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中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人文精神融入課堂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一種職業人的意識以及行為規范,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傳統文化講壇活動”、“傳統文化導讀活動”,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分析問題、交流、互助合作等的能力,學生的專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也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5]。
(三)將工匠精神融入食品專業實訓教學
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應該改變傳統輕實踐、重理論的教學觀念,為學生提供到企業參與實訓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對中式烹調、中式面點、西式面點等實際操作過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效果,并且有效的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創新發展的良好意識。通過到企業中參加實習培訓能夠提前對食品行業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進行提前感受,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習到了專業技能,對自身的合作能力、管理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的培訓,行業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推動食品加工行業的長足發展[6]。
(四)創辦職業技能比賽,以賽促學
中職學校可以通過創辦職業技能比賽,用比賽精神來加強學生的工匠精神。在比賽過程中側重于考察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貼近學生的崗位要求,通過具體可行的比賽規則培養學生的能力,實現和企業的對接,比如,在和中式面點相關的比賽中考察對包子、菜煎餅等食
業課所學習的理論進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在西式面點的比賽過程中可以融入自己的創意,并將創意作為評分的標準之一,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制作完成之后讓學生分組學生展示作品,教師給予點評,在展示、評價的過程中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為了提高比賽的豐富度,在考察學生操作能力的同時還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教師可以在作品展示環節完成之后引導學生了解中式面點、西式面點的專業信息,將行業的標準、內容、企業文化等以PPT的形式進行展示,通過企業文化的展示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創新思維能力等,通過講解行業的標準、專業能容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制作相關食品的作業任務,如,讓學生在放假期間制作菜品、點心,將制作的美食上傳到微信群中,師生共同探討,表揚作品制作優秀的學生,對制作的不好的學生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盡快提升。學校還可以開展手抄報比賽、面點作品攝影大賽、工匠精神演講比賽等等,將工匠精神灌輸到學生的心中。另外,在學校做宣傳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制作的菜品、面點進行展示,從而使工匠精神更好的在面點專業的學生中傳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匠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發展留下來的,學校培養人才的目的是為社會輸送優秀的人才,所以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工匠精神的具體意義,形成優秀的職業道德、精湛的技能,以及正確的三觀。因此中職學校應該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重點,培養學生對產品精雕細琢、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使其掌握精湛的職業技能和良好的價值觀念,從而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成為具有職業能力職業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麗娜.立足歷史傳承視角,探尋學校青藤文化根脈本源——以上海工商信息學校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34):186-187.
[2]陳亮.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21(16):174-175.
[3]王硯.論“工匠精神”在中職院校美術教學中的影響融入[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3):166-167.
[4]張曉騫.論新時代職業院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淺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德育教育[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1,37(02):33-35.
[5]莫慶彬.主體性德育觀在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04):35-36.
[6]鄧華鋒.基于中職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路徑探究[J].課外語文,2021(01):98-99.
課題名稱: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食品教學的研究,項目編號:zdy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