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新理念、新課程背景下,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受到重視,而要想在群文閱讀中實現條理性和有效性,思維導圖則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方法。基于此,文章從思維導圖與群文閱讀的作用出發,從閱讀預覽、主題呈現、精彩閱讀、深入思考、自主學習等角度分析思維導圖在群文閱讀中的應用價值,進而明晰其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群文閱讀;教學實踐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受到重視,而要想在群文閱讀中實現條理性和有效性,思維導圖則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方法。基于此,文章從思維導圖與群文閱讀的作用出發,從閱讀預覽、主題呈現、精彩閱讀、深入思考、自主學習等角度分析思維導圖在群文閱讀中的應用價值,進而明晰其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教學策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日常閱讀需求,運用群文閱讀的方法,強化思維導圖在課堂群文閱讀中的地位,豐富閱讀教學策略。
一、 教學中結合思維導圖的重要作用
思維導圖,顧名思義是將學生的抽象思維轉變為可視化的教學方式。利用思維導圖充分的發揮大腦的思維模式,使學生能夠更加有效的記憶、閱讀課程知識,它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邏輯想象之間的平衡發展,進而開發學生的大腦,使學生的學習思維形象化。利用好思維導圖,既可以讓教師更好地展開教學,建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思維交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還可以讓學生能夠將文章中的內容、結構模式等一一分解開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記憶以及理解文章中所講的知識點,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加強。
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復雜的、抽象的知識,整理、總結歸納成一個比較精細化的整體,讓學生對抽象的知識轉變得更加具體形象,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文章中所蘊含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圖片與文字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將分析出的結構解釋說明,用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加強,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照是要引導學生利用好思維導圖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能夠對學習內容合理地分配,達到能夠長期的記憶以及管理所學到的知識,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形成舉一反三的思維效果,自主地進行發散型思考以及創造性思維。
二、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群文閱讀需要讀者將同類型文章進行匯總,系統閱讀。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思維能力發展限制,對多篇文章的把握能力不足,一旦方法不當,很容易陷入混亂的閱讀狀態。思維導圖的應用則為學生開展更加有效的群文閱讀提供了方法。具體來講,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預覽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單純文字的形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不同的圖片、數字等,讓其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能夠呈現出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進一步讓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課堂中所講的知識點,使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產生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促進了學生能夠對文章中的邏輯聯系以及知識點的認知程度深刻把握。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思維導圖的模式下,我們發現,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加有效地抓住當前階段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特點,讓課堂教學能夠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與結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合理的思維導圖,在這其中可以適當插入一些視覺效果,能夠圖文并茂的展現出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對群文的宏觀把控。與常規閱讀不同,學生在群文閱讀中需要對多篇文章同時探究,并線思考,因此,做好讀前預覽則是保證閱讀效果的重要環節。教師在群文閱讀指導中通過思維導圖可以為學生提供文章題目、閱讀主題、主要人物、典型情節、寫作特色等,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以做好閱讀準備,使學生的關注點,能夠有效地融入課堂的閱讀教學過程當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主觀能動性,進而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呈現群文閱讀主題,激發學生的合作探究思考
群文閱讀中多篇文章的組合必須要在同一主題的串聯下實現。小學生由于思維能力有限,在獨立提煉主題、構建主題中存在困難,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順文章之間的關系,利用篇章的關鍵詞,啟發學生合作與思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直奔主題。
(三)有利于呈現文章中的精彩部分,強化學生的閱讀體會
教師對于群文的選擇有一定的標準,文質兼美的作品中有許多能夠啟發學生認知情感發展的內容。針對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提煉精彩片段,并利用有趣的色彩、線條、圖片表現出來,強化學生的多元感知,深化學生對群文情感主旨的理解。
(四)有利于鍛煉學生思考,深化學生的自主探究
在群文閱讀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思維導圖,還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繪制導圖。在繪制過程中,學生能夠梳理各篇章的內容,并歸納總結文章在語言表達、情感抒發等方面的特點,進而提升思維能力,深化文章理解。
(五)有利于促使學生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在思維導圖的啟發下,學生一方面能夠準確把握一篇文章的建構,感知并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文字鋪排方面的特點;另一方面還能夠積累相同主題文章的閱讀素材,并自覺融入寫作表達之中,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
三、 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一)利用思維導圖優化預習過程,明確學生群文閱讀方向
預習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群文閱讀中學生需要同時兼顧多篇文章,因此,預習的導向性更加凸顯,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科學的思維工具,在優化預習過程,明確學生預習方向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基于此,教師在課前可以為學生提供思維導圖,呈現群文閱讀主題,并將閱讀目標明確化、條理化,加深學生對多篇文章的印象,為后來的群文認知和理解奠定基礎。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明》《梅花魂》的群文閱讀中,“對家鄉的眷戀與懷念”是文章的主要情感基調,不同的作者結合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從不同的視角展現出對家鄉、對家鄉親人的無盡相思。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設計思維導圖,將群文主題進行細化,如《祖父的園子》是蕭紅女士借助童年時代與祖父在園子中快樂時光,追憶往昔;《月是故鄉明》是季羨林先生利用中國人對月亮的古老情感,表達背井離鄉的苦悶,以及對家鄉的懷戀;《梅花魂》是陳慧瑛結合一位老華僑的故事,展示身居海外的華僑對家鄉的思念。這樣的設計既能夠呈現出文章的同一主題,因此,對于學生的群文閱讀預習具有重要意義。
(二)利用思維導圖優化閱讀過程,促進學生實現融會貫通
群文閱讀需要學生在同一主題的引導下,對不同篇章的閱讀要點進行融會貫通。基于此,教師應結合閱讀的基本步驟,為學生提供思維導圖,促使學生在認識、理解導圖中,回歸文本,提高閱讀效果。例如在部編版版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的群文閱讀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剖析。以《慈母情深》為核心詞,在各個分支中延伸出基礎知識、生字生詞、故事情節、情感基調等內容,并充實信息,表現出母親的勤勞、善良、偉大,以及對子女無盡的愛。《父愛之舟》中圍繞“舟”這一意象,根據時間順序設計各個分支,根據“初小”“鵝山高小”“無錫師范”三個不同階段,展現出父親對孩子學業的支持,對孩子未來的渴望有寄托,呈現出父親深沉的愛意。《“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則以父母兩個角色的態度作為思維導圖設計的關鍵,結合父母的不同話語,梳理故事情節,從而引導學生從“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相同的關愛。這樣的思維導圖引導有效促進了學生對群文內容的構建,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思考效果。
(三)利用思維導圖優化課后拓展,啟發學生群文閱讀思考
在群文閱讀的課后環節,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做出評價,而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促使學生結合導圖進行拓展運用,則是完善課后評價的重要思路。例如在完成《山居秋暝》《泊船瓜洲》《長相思》等古詩的群文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對古詩的整體感知和有效體會時教學評價重點,這時教師就可以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將主旨系統化的整理,引導學生對經典句子以及詩詞意境進行呈現、表達,以體現學生的古詩詞掌握情況。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課外拓展,例如《山居秋暝》《泊船瓜洲》《長相思》中均體現了情景交融的特點,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構建擴寫內容,將詩詞積累與寫作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學生寫作的邏輯性與條理性;再如,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拓展詩詞閱讀,在王維《山中》《送梓州李使君》、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等情景交融的經典作品中運用思維導圖,鍛煉思維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體現在多方面。教師在閱讀指導中,應結合群文閱讀的特點,優化學習過程,通過課前預習、課中指導以及課后總結,促使學生對多篇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和整合,從而不斷提升群文閱讀效果,發展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呂永平.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高段群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8):97.
[2]陳靖敏.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以群文閱讀課“奇妙的中心句”為例[J].教育觀察,2019,8(15):85-86.
[3]曾偉紅.合理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質量[J].文教資料,2019(11):61-62.
作者簡介:
任燕芳,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大像山鎮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