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以及教育政策向農村地區(qū)的傾斜,信息化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和普及。在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電子白板和智慧教室等信息化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優(yōu)勢,將傳統(tǒng)的課堂活動和信息化技術進行融合,不斷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與完善,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推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增強以及綜合能力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目的。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程;混合式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063-02
Probe into the Measures of Mixed Teaching of Chinese Course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Yangluo Street Central Primary School, Xinzh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HUANG Li
【Abstract】With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inclination of education policies to rural area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practi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urses in rural areas, teacher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electronic whiteboards and smart classrooms in the classroom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 traditional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ly adjust and improve teaching activities ,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thereby promoting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Chinese curriculum;Mixed teaching;Teaching practice
在當前信息技術深入普及的前提下,教師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進行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高效牢固地掌握教學的內容,為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支持與保障。在農村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電子白板以及智慧教室等設備改進與完善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進行混合式教學,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創(chuàng)新型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熟練深入地掌握語文知識,為其能力與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做好鋪墊。
一、改進課堂形式,利用信息設備豐富教學內容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的教學實踐中,能夠有效擴充教學的信息與內容,使傳統(tǒng)的課堂形式得到轉變與改進。農村地區(qū)的教學水平由于長期處于落后狀態(tài),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會存在教學內容匱乏,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隨著信息技術在農村教學實踐中的普及,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信息與內容。在農村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tǒng)課堂相結合,進行教學內容的擴充與展示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好的教學環(huán)境,推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
比如在教學《開國大典》這一課時,課文對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天的開國大典盛況進行了十分詳盡生動的描寫和記錄。由于農村地區(qū)的學生缺少參與這種盛大活動的機會,難以對其景象產生聯(lián)想,因此,為了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場景有著更加深入的體會與感知,筆者會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相關的影像資料作為輔助內容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照課文找出相應的描寫語句,并體會文章傳遞出的莊嚴又熱烈的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使其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學的內容,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完善課堂環(huán)節(jié),提供練習機會
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的講解與分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還能夠為其提供實踐練習的機會,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實現(xiàn)知識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增強。在農村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課堂練習完善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是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優(yōu)勢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在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其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保障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文言文二則”這部分知識時,學生會接觸到許多文言實詞的知識,并需要進行記憶與掌握,能夠對文章進行準確的翻譯。傳統(tǒng)的農村課堂以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的被動呼應為主,學生缺乏自主練習的能力。因此在混合式教學背景下,筆者在講解與分析的過程中,會借助信息化教學設備引導學生更加高效便捷地進行實踐練習,使其能夠通過課堂的學習實踐深入掌握文言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解完課文中的重點知識之后,利用電子白板設置相應的習題,并傳輸?shù)綄W生的設備上;同時借助“問卷星”和“一起作業(yè)”等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幫助其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識。
三、延伸課下活動,及時進行答疑解決學習問題
在信息技術廣泛普及背景下,學生課下的學習活動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各種功能多樣且強大的信息化教學設備和應用能夠幫助學生自主進行知識的學習掌握以及問題的探究和回答,為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的能力的增強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在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在課下的學習活動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探究,能夠獲得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以及自主意識的增強,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時,作者對十六年前父親被害的事件進行了記敘。在課前的預習過程中,有許多學生會產生“父親為什么會被抓走?”之類的疑問。由于空間上的限制,農村小學的學生無法通過參觀紀念館的形式對課文的背景進行了解,因此,筆者讓學生在課下借助學習軟件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并與之進行分析討論,幫助學生解答相關問題。教師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學生的學習實踐中,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能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
四、深化師生互動,掌握學習情況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不斷深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互動途徑得到有效擴充。因此在農村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課下的活動與實踐中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進行了解,以調整教學的具體措施,為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支持。
例如在進行詩詞教學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背誦效率,使其能夠在課下的學習過程中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識,筆者會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與學生進行課下的交流與互動,督促其進行詩歌的背誦以及知識的掌握。比如《迢迢牽牛星》這首詩的篇幅較長,學生背誦的難度較大,所以筆者會在課下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幫助其進行詩歌的背誦,實現(xiàn)其課下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同時筆者還會利用農村地區(qū)夜間直接觀察星空比較便利的優(yōu)勢,帶領學生辨認詩歌中提到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探究中獲得認知的發(fā)展。從推動學生語文能力增強的同時,實現(xiàn)其綜合素養(yǎng)水平的有效提升。
在農村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將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的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培養(yǎng),能夠使信息化在教學實踐中的優(yōu)勢得到充分體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面的擴充以及知識的鞏固,還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在問題反饋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實踐的調整,為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德洪.新課改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34).
[2]鄭濟權.信息技術背景下課堂教學生態(tài)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探索[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05).
(責任編輯 ?袁 ?霜)
350050033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