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臨萍
摘 要:數學為一門邏輯性、嚴謹性較強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邏輯等具備較高要求,并且數學學習本身也具備一定難度,因而不少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會感到吃力。在此情況下若不及時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那么則更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所以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采取良好的教學策略,完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優化課堂;初中數學;教學情境
伴隨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教學也隨之進行了改革。在以往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當作長久追求的一項目標,然而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卻會致使整個課堂氛圍尤為枯燥乏味,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動性。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務必要善于針對以往數學教學的不足之處,積極優化數學課堂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筆者以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為出發點,然后探討了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在于學生的學習成績,缺失對學生的客觀性、全面性評價,如此就會致使初中生喪失數學學習的信心[1]。另外,因教師過分注重于數學教學成果,會在很多情況下忽視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在教學期間未能夠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態度等,因而在教學期間就自然難以將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和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融合,致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以進行獨立思考,如此則非常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綜合素質等。除此之外,受傳統師生關系的影響,學生普遍對教師存在懼怕心理,認為教師高高在上,許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即使遇到問題與疑惑,也不敢向教師尋求幫助,而教師只是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則并不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導致整個數學課堂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未能全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在此情況下自然也就難以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由此而產生的教學成效也勢必不夠理想。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時期,在此時期的學生大多存在叛逆心理,而初中數學學科又具備抽象性特征,導致學生在學習時較為困難。若初中生缺失正確的學習習慣,以及高漲的學習興趣,那么就很難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也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難以體會到數學學習的無限樂趣。個別學生也只能夠學習到較為淺顯的數學知識,而未能加以獨立思考去真正解決數學問題。這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也不利于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等。且在數學課堂中,學生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學習態度較為消極,嚴重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優化課堂,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與學生溝通,關注學生學習變化
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在課堂教學中應明確自身的教學重點,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有效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具體來說,教師應善于關注每名學生的學習體會,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真正學習變化以及學生學習的主要規律,而后針對學生的真實狀況,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學習指導,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名初中生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均能夠獲知到有益的數學知識。通常而言,數學學習成績較優的學生,會受到教師更多的重視與青睞,而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某些情況卻會被教師所忽視,若長久存在這一狀況,則會使該部分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難以加快學習腳步。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公平、客觀地對待每名學生,給予他們高度的關注,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針對學生所遇到的學習困難,教師也需予以耐心的指導,從而提高全體初中生的學習能力,由此也更利于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學習信心,激發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實現優化數學課堂,與此同時也利于保障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投入至學習狀態之中。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相較于其他學科,數學學科具備一定特殊性,這是由于初中學科具備較強的關聯性,且所涵蓋的知識內容較為寬泛,在初中數學教材之中也包含著諸多理論知識,因而不少學生均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該情況會嚴重影響到初中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2]。所以,為了改善上述情況,在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投身至數學課堂的學習之中。創設教學情境,也易于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無限樂趣。教師也可針對數學教材的主要內容,來科學設置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參與至該情境中,促進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并掌握數學知識,這對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對于教師而言,我們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一方面應全面分析與歸納數學教材的內容,另一方面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心理需求等諸多方面,有所針對地設計教學方案,確保該方案能夠滿足于當前數學教學的迫切要求,且也能夠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與一些場景或者一些片段等進行結合,如此更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記憶,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助于強化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增強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營造愉悅氛圍
為了更好地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教師還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應先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地探討與交流數學知識。這樣則能夠碰撞出學生思維的火花,并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也能夠讓學生以主動探究的方式,及時探討出解答問題的方法,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在對方身上學習到更多的學習方法,并在不斷學習與共同探索之中,踐行出符合自身學習需求的一套學習方式。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也利于活躍整個課堂氛圍,營造愉悅的課堂環境,進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熱情,構建有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其次,在學生探討結束后,教師還應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本組的探討成果,讓其他小組對該組的探討成果進行評價,這樣更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均能夠全神貫注地參與到課堂實踐之中,學習與掌握到諸多數學知識。最關鍵的是利用此方式,也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鋪墊好一定基礎。
(四)結合生活實際,引發學生共鳴之感
數學知識本就來源于日常生活,與日常生活存在著密切關聯,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也可結合于生活實際,引發學生的共鳴之感,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體來說,通過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之間進行結合,能夠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以更為生動性、直觀性的方式展示出來,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3]。
教師還應善于引導與幫助每名學生,讓學生能夠將自身所學運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以檢驗自身的學習成效,并在實踐期間強化自身理解數學定義與數學概念等,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印象。與此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數學知識在生活之中是隨處可見的,只要我們能夠具備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自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提煉出更多的數學知識,掌握到更多的數學學習技能。這樣不但利于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推動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應注意的是,在選擇生活內容時,教師要選擇貼近于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容,還需注重自身所選擇的生活內容是否符合于所講述的知識內容。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最為恰當的時機去融入生活內容,以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確保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開展。
(五)教師與學生反思,提高教學有效性
反思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葉瀾教授曾說:“一名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也難以成為名師,而若一名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那么則很可能成為名師。”從上述觀點能夠得知,教學反思對于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務必要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這種反思不單單應體現在課堂之上,也應體現在課下。在授課結束后,教師需及時進行課后反思,反思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表現,以及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反思自身在數學教學中的優勢與劣勢,以此來不斷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燃起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針對學生來說,教師也需讓學生在完成作業后,以及在平日的解題之中及時進行總結,了解自身的易錯點,并加以改正,以確保學生在日后的解題中不再犯下相同的錯誤。同時,教師還應做好知識點總結,以扎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都是以課后學習的方式來加以鞏固的,然而不少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認為僅僅通過聽課,就能夠扎實掌握數學知識,然在完成數學作業時又發現自身的能力較為有限,未能夠正確、及時地解答數學問題。由此可見,反思對學生而言也是尤為關鍵的,要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進行主動學習,并在課下主動去復習數學知識,反思自身的學習結果,如此方能夠做到“溫故而知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若能夠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勢必能夠指導學生探尋到學習的正確方向。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我們應善于優化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去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保障初中數學教學的成效,讓每名學生均能夠在數學課堂的學習實踐之中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嚴同坤.優化課堂,激發學習——淺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0):46.
[2]馬寶全.優化課堂 激發學習——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5):62.
[3]溫議鳳.優化課堂,激發學習——淺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