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開展“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閱讀教學為例,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挖掘主題內容以及閱讀意義,促使學生發展思維品質,從而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主題語境;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屈盛(1992.02-),女,漢族,貴州遵義人,貴陽市南明甲秀高級中學,二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貴陽市2020市級課題“高中英語主題意義閱讀教學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行動研究”(課題立項編號:GYYB20031)的課例教學。
[設計理念]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將高中英語思維品質作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文化意識的動力,在英語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主題語境和語篇的理解深度直接影響著思維發展水平和語言學習效果。因此,開展主題語境下以閱讀為載體的教學,通過有邏輯性、層次性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挖掘主題內容和意義,達成對文本多維度、多層次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邏輯性和批判性。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語篇選自人教版新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主題語境為“人與社會 ”。文章講述了屠呦呦早年的經歷以及她和她的團隊不斷探索展開提取青蒿素的科學研究。學生通過了解屠呦呦及其團隊提取青蒿素的科學研究,分析成功原因、探索偉人的品質。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屠呦呦及其團隊科研的艱辛和偉大,了解傳統中醫藥對人類健康和世界發展的突出貢獻和價值,激發學生對于偉人奉獻社會、心系全人類利益的偉大精神的認知和思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根據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法將課堂活動設計為三個梯度,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三類活動,層層深入理解語篇主題意義,實現思維能力從低階到高階的發展。
[教學目標]
在本課學習結束時,學生能夠:
提取語篇大意,梳理文章結構,識別語篇體裁;
概括整合闡釋屠呦呦及其團隊發現青蒿素的研究過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總結偉人的優秀品質;發表個人觀點。
[教學過程]
一、讀前活動——學習理解類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
學生觀看關于屠呦呦獲得諾貝尓獎的視頻后,老師提出幾個關于屠呦呦的問題,引入課文主題。
(1) T: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u Youyou?(S: She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2)T: Why was she awarded the Nobel Prize?(S: She has discovered “青蒿素”.)
(3)T: How to say “青蒿素”?(S:I don't know. )
(4)T: What is Artemisinin used for? (S: It is used to treat malaria.)
(5)T: How did she draw out artemisinin?(S: No idea)
設計意圖:
通過多模態語篇類型——視頻,引入語篇主題。接著詢問語篇主題相關問題(1-5),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鋪墊必要的語言知識,引入文章主題,激發學生獲取新知的興趣。這一部分設計的學習理解類活動注重訓練學生思維的感知注意、記憶檢索能力。
二、讀中活動——應用實踐類
step 2: First reading —global reading
快速瀏覽文章,通過文章圖片和標題鑒別文章體裁并分析文章結構。
step 3 :Second reading— detailed reading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細讀文章,并完成以下閱讀任務。
(1)Read paragraph 1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who ,what, why).(圖1)
(2)Read paragraph 2 , finish the time line.(圖2)
(3)Read paragraph 3, finish the research process( with the help of verbs“test-try-analyze-use-test-test”). (圖3)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文章標題判斷文章體裁(news report)并根據該體裁的結構特征分析文章結構(標題,導語,主題,結尾),從而形成對語篇的宏觀認識;再通過給學生搭建腳手架逐段解析,根據文本信息點之間的聯系,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屠呦呦的生平以及發現青蒿素的研究過程,并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闡釋與內化文章內容。這部分活動設計在訓練學生理解概括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以及學生的描述闡釋、分析論證能力。
三、讀后活動——遷移創新類
Step 4 :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小組討論探究主題意義。
(1)What qualities does Tu have?(Use details in the reading to support you)
(2)Why did she achieve the success?(Analyze from herself and other aspects)
(3)Does this achievement belong to herself?
(3)What do you think of Tu and her research?
(4)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eat people and famous people.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鏈的設計引導學生基于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和屠呦呦及其團隊成功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超越文本,思考屠呦呦的偉大之處并對其研究給予評價。
Step 5: Speaking
學生基于文本主題,根據自己的興趣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以及這個職業所具有的價值和創造的意義。
(1)Who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Why?
(2)What preparations are you going to make?
設計意圖:結合語篇主題,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反思自我,思考人生價值和意義,樹立奉獻社會,造福人類而非關注一己私利的價值觀,達到育人的目的;口語活動深化學生對主題的認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和創造能力。
四、家庭作業
假定你是李華,你校英語報社記者,請按要求寫一則關于屠呦呦的新聞報道。要點如下。
1.生平事跡;
2.她對青蒿素開發的貢獻;
3.社會對她的評價。
注意:1.詞數100左右;2.可以適當增加細節,以使行文連貫;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作文練習學會使用新聞報道類文體結構,加深對偉人偉大之處的感悟。 這個寫作活動的設計,既給學生提供了語篇語言內容、主題意義內化的機會;又讓教師掌握了思維品質的培養效果。通過這一練習,學生的批判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訓練。
[教學反思]
思維品質的培養不是一堂課就能完成的,是應該貫穿于英語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好英語課堂中語言的學習機會,找準引發學生思維品質生長的起點,根據文本內容創設符合學生認知并且能引發其有效思考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激發學生深入思考主題意義,促進思維由低階到高階發展,從而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后活動:理念、策略與思考[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8(12):5-7.
[3]易雅琴.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問題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0(7):26-29.
[4]安德森.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皮連生,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5]陳則航,王薔,錢小芳.論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及其發展途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9(1):91-98.
[6]張強.英語課程內容中主題語境的研究[J].教學月刊,2020(6):7-11.
[7]李寶榮.基于主題意義的中學英語單元學習活動設計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5):18-22,55.
[8]邢文俊,宋夢綺.主題語境下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遼寧教育,2020(5):20-25
306750058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