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盛增
摘 要:在鄉村中小學,特別是在貧困學校中,是否可以進行音樂教育,如何發展音樂教育以及如何利用當地資源進行音樂教育,不僅是理論上的問題,也是實際的教育問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主要分析了在特殊時期鄉村音樂教學的實踐,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特殊時期;音樂教學;實踐探究
一、提出問題
目前,在鄉村學校的實際教育工作中,對音樂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一是入學考試沒有音樂考試的要求(僅中學教師和音樂專業才需要),對于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具體要求也沒有明確的規定,這使得學校疏忽了音樂教育。二是農村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沒有充足的教學設施,發展困難。三是農村地區對教學人才的迫切需求。簡而言之,對音樂教育的作用缺乏更加深入的了解,導致音樂教育遲遲無法得到有效發展。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對學生的技能培訓較少,沒有著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審美能力,無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只重視完成音樂教育教學任務,沒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在特殊背景下,部分學校的教學條件應該不斷改善,特別是硬件條件(音樂教室、樂器)等,但軟件條件(專職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卻沒有做出較大改善,音樂教育沒有發揮作用,同時,音樂教育的內容僅限于教材,并且往往與農村地區中小學的實際情況沒有進行有效結合,限制了音樂教學作用的充分發揮。學生不僅沒有學習音樂基本技能,而且不知道如何進行歌唱,無法對音樂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即使部分學生有良好的學業成績,也無法進行綜合素質的發展。對于校園音樂教學,國內外相關政治家、教育者和心理學家都提出了重要理論,音樂教育也被認為是國家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在我國教育改革實踐中,大部分學校都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效。但是,大多數發展良好的學校都是城市學校?,F階段,農村地區的中小學正在通過音樂教育與先進文化的結合來不斷發展,尋求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設計
國內外對于音樂教育的看法不同,可以歸納為兩類:一種觀點主張建立嚴格的音樂教育,符合邏輯學科體系,并要求制定嚴格的音樂教育課程體系,學生的音樂素養需要通過嚴格的教育和培訓來實現。沒有嚴格而合理的音樂教育學科體系,沒有嚴格的音樂教育課程設計和嚴格的音樂教育就無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另一觀點是,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訓練所有學生成為音樂家,而是要通過音樂教育來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發掘學生的音樂潛力。因此,音樂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應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自我表達和自由創造的機會,使學生能夠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從而建立自己的生活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自信,為學生未來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在特殊背景下,鄉村音樂教學雖然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不能停止發展步伐,應不斷進步,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
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教學目標與音樂教育息息相關。在此前提下,音樂教育可以與其他學科教育一起形成整體教育,發揮綜合作用,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音樂教育的目標。其次,音樂教育是實施審美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手段,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促進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使學生能夠獲得獨立健康的人格。此外,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能夠以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以全新的感受體驗世界。此外,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也存在一定聯系,其他學科也包含著音樂內容,并且也都能夠表達出音樂美,因此,在發揮音樂教育作用的同時,有必要發現其他學科的審美教育要素,探索其基本規律,并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結合,以鼓勵學生形成對“美”的完整認識。
三、結語
在鄉村音樂教育中,應尋求有效教學方法,促進鄉村音樂教學的發展。鄉村音樂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水平,學校也應該加強音樂設施的完善工作。利用音樂形式表達美,并實現音樂教育與非音樂教育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易于接受和感知音樂美,為學生營造體驗音樂的良好環境。在特殊背景下,鄉村音樂教學更應該加快發展步伐,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教學重點,摒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參考文獻:
[1]史影. 藝術院校舞蹈專業體態律動音樂教學實踐研究[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9(12).
[2]宿魯雁. 高校聲樂課堂古詩詞歌曲教學實踐探究[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38(3):177-179.
[3]蘇泓榕.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創新實踐研究[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19(10):284.
[4]楊姝. 川劇與四川曲藝融入高校音樂教育的實踐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 2019(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