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斌
摘 ?要:隨著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分科選科的學習方式越來越成為家長和學生著重關注的焦點。但作為三大主科之一的數學,它的地位絲毫沒有被動搖。而出現的選科學習也不得不迫使數學教育產生變化:原本文理科分開教學的方式要融合或濃縮為一種教學,這對老師以及學生是一個極大地考驗。而如何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又需要各個方面協調配合。本文將針對高中數學教育所出現的問題以及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進行探討和分析,1希望能給廣大高中數學工作者一些好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育方式、應對措施
一、高中數學教育的重要性
1.我國目前教育的需要
高中時期,學生進入到一個知識強化的階段,而對于高中數學而言,不僅僅是知識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深度上的增加。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可以更好地為未來國家的發展服務,高中數學的基礎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高中教育作為向大學時期的數學教育過渡的基礎,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基本階段,對于國家以后的建設,比如數學統計以及各個方面的數學分析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要格外的重視。
2.對學生本身的重要性
學生作為受教育的群體,他所接收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在知識當中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而高中數學教育就起到這樣的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數學是學好物理、化學、生物等和理科有關學科的基礎;其次,數學他所培養的是一種邏輯思維,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有著擴散以及開放的作用,因此對它的關注度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與此同時,是否對高中數學感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以后是否選擇與數學有關的專業以及更偏向理科或者是更偏向文科的專業。因而數學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二、高中數學教育遇到的問題
1.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端
與其他學科一樣,數學教育也存在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灌輸式學習的弊端。首先,雖然說數學教育更多的是靠學生自己做題、刷題來提高對知識的鞏固,但是也不可避免存在各種無法解決的問題。這種灌輸式的教育,對于學生主動的去探討問題起到一個負面的作用。其次,教學過程當中,對于數學的教學方式上也有一些爭議。例如,僅僅只是為了迎合考試,而不是去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來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對于學生的發展并不有利,反而只是迎合了現在的應試教育。類似的教學方式在當今的教育當中尤為突出,且在很大程度上難以改變。
2.老師與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
老師,作為教授課堂內容的主講人,更多的選擇了去適應應試教育,僅僅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生怎樣去做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會讓老師慢慢地變得麻木,僅僅只把教育看成是機器的教學,而不是教書育人。進而就改變了教師他本身作為培育新一代國家接班者的思想。2老師僅僅作為知識的傳遞者,而不是作為知識的啟蒙者,這與我們一直以來的教育方法相違背。對于學生而言,很多的學生對數學提不起興趣,一方面可能確實是由于本身思維的限制,可能更偏向于右腦思考而不擅長左腦發揮,無論怎樣學習都學不好數學;另一方面是由于興趣的影響。沒有一個好的老師,或者說一個好的環境所起的帶動作用,他便對數學產生了厭惡的情緒,比如碰到不會的數學題不愿意去主動詢問,也不愿意去解決。這兩種情況都是當今數學教育存在的普遍現象,這就需要我們對癥下藥,看到了問題就要努力的去克服。
三、高中數學教育應當如何發展
1.教育方式進行改革
一直以來,怎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都是廣大高中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數學作為貫穿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高中階段也正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時期,決定著學生的未來選擇,是學生人生的重要轉折點,而高中數學由于其重要地位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對高中數學學科教育提出的要求。3教育方式不能僅僅只采取傳統的方式,需要從根本上進行變革,以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例如:可以讓學生主動進行講課,模擬一次課堂教學,這對于學生理解以及了解老師教課過程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2.老師與學生的互相配合
首先,老師要先從備課出發,備課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備課方案;其次,上課過程當中也要兼顧到所有的學生,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當中感受到興趣;最后要及時地從學生那里獲得課堂評價,詢問一下學生對此次課堂有什么疑點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整個過程當中老師需要積極主動地進行實踐,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教育的過程當中。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方式以及教育過程都需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在教育的過程當中要兼顧好兩方面的主體,一方面是老師,另一方面是學生,二者缺一不可。與此同時,要將知識貫穿到其中。而針對數學教育這樣一門不僅僅只是理論的學科,更重要的是要進行思維的鍛煉,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更好的讓高中數學教育向前發展是一個需要多方面進行互相協調的過程,需要大家攜手共進。
參考文獻:
[1]高燕.問題驅動 理性思辨——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高考,2021(03):43-44.
[2]陸凱.淺談高中數學深度學習中如何尊重學生的差異[J].數學教學通訊,2020(36):28-29.
[3]李榕.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法探討[J].高考,2021(01):63-64.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馬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