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立德樹人教育背景下提出了貫徹“核心素養”的根本目標,旨在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圍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任務,小學音樂課程亟需改革與創新。本文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教學創新的重要性分析,提出實施教學創新的幾點有效策略,期望能為下一階段小學音樂教學的優化調整有所啟發。
關鍵詞:小學音樂;核心素養;教學創新
根據《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音樂教育要激活審美情趣,推進音樂創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將核心素養教育要求落到實處。因此新形勢下開展小學音樂教育,既要關注學生是否掌握樂理基礎知識,也要關注學生的音樂審美與音樂表現等綜合發展能力。以下結合核心素養教育的根本目標,針對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提出幾點個人看法。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教學創新的重要性
首先,核心素養下實現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有利于激活審美情趣。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社會認知不足、生活經驗淺顯,想要培養良好的核心素養,亟需從創新音樂教育方式、激活審美情趣為切入點,引領學生參與精彩紛呈的音樂鑒賞、演唱、創作與表現等一系列活動,由淺入深地發現美、領悟美、認識美,獲得審美熏陶,為強化核心素養打好基礎。與此同時,當學生融入純凈的音樂世界,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發自內心地期待美好生活,也能在多元藝術鑒賞與審美活動中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為全面發展打好根基。
其次,核心素養下實現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有利于開發智力水平。音樂課堂上開展多姿多彩的音樂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造思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音樂教育突破了理論灌輸和認知教育,而是更關注學生的審美素養與創造能力,指導學生運用簡單的音樂創編旋律、創編舞蹈動作,培養音樂節奏感與韻律感,在個性化、趣味性的音樂氛圍中提升學習能力,強化音樂素養。
最后,核心素養下實現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有利于推動個體發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踐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歸根結底就是關注學生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發展。依托核心素養教育為出發點,關注小學生的成長規律與心理訴求,讓他們在學習音樂、鑒賞音樂、創造音樂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教學創新的實施對策
(一)精彩導入,深化音樂感知
良好的音樂感知是小學音樂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之一,也就是對音樂節奏、音高、音準以及表達力度等要素的把握能力,為進一步提升音樂審美力打好基礎。因此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從一節課的導入環節著手,以節奏清晰、旋律歡快的音樂作品為載體激活小學生的音樂感知力。例如,學習《糖果仙子舞曲》時,先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音樂作品,讓學生一邊聆聽一邊思考,找一找音樂旋律中有哪些非常獨特又有趣的聲音。帶著任務鑒賞歌曲,再加上伴著音樂節奏直觀地觀看視頻,大家仿佛置身糖果王國,認識了活潑快樂的糖果娃娃。那么音樂中獨特的聲音是什么呢?在聲像結合的鑒賞中大家恍然大悟——這就是“施魔法”的聲音??!通過聆聽、鑒賞與想象,導入了音樂作品中表達的音高、情緒、力度等要素,對音樂作品也有了更深刻的感知,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樂感。
(二)滲透樂理,促進音樂理解
豐富的樂理知識是學習音樂的根基,尤其小學階段是夯實音樂基礎的關鍵期,學好樂理知識更加必要。那么教師在設計課堂方案、組織音樂活動過程中,都不能脫離樂理教育,通過滲透樂理知識促進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深化音樂理解。例如,學習《春雨蒙蒙地下》時,為了調動學生的演唱熱情,啟發他們更深刻地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態度,課前先播放一段生動的視頻課件,將學生帶入美麗的春雨景色,大家深受觸動。在調動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如何讓學生唱好這首歌曲,如何透過音樂作品抒發積極情感?于是引入了氣息練習環節,先從練習“la”開始,再練習“hu”,把握連音和換氣的技巧,滲透基礎的樂理知識,這樣更便于學生表達音樂作品,在演唱歌曲過程中帶動飽滿的情緒,彰顯自己的音樂理解力。
(三)領悟形象,喚醒音樂審美
音樂本是一門抽象的聽覺藝術,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如果創新性地將聽覺藝術與形象藝術相結合,則能帶給學生更直觀的鑒賞感知,挖掘審美潛能。那么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改變以往空洞無趣的教學模式,而是整合圖文并茂、音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再現音樂情境,刺激學生聽覺、視覺、感覺的全面發展,把握音樂形象,領悟音樂情感,喚醒音樂審美。例如,鑒賞京劇作品《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時,本單元的“京韻”主題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京劇的產生與發展,體會京劇的藝術特征與審美內涵;課上通過播放京劇作品的選段,更直觀地體會不同京劇角色在演唱中表達的不同唱腔,理解京劇的表達技巧。如此一來,學生通過把握音樂作品的生動形象,激起了審美共鳴。
(四)歌唱體驗,升華音樂表現
核心素養教育關注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而演唱歌曲就是學生傳遞音樂理解力與音樂表現力的最佳形式。大家融入歌唱氛圍中,獲得獨特的音樂體驗,既有利于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也有利于感知音樂作品的情感魅力與育人價值,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升華音樂核心素養。例如,學習《美麗的夏牧場》時,首先播放歌曲,讓學生一邊聆聽一邊哼唱,初步理解歌曲的內容,體會歌詞大意,被歌曲的旋律美、節奏美深深吸引;其次,利用樂理知識進一步分析歌曲,學習歌曲的音域,總結旋律結構的特征并出示圖譜,抓住音樂表達的核心點;最后,由老師示范演唱,在情境的襯托下,大家仿佛來到了寬闊美麗的大草原,盡情地釋放自我、用情演唱,促進音樂表現力。
由上可見,新課程改革推動著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核心素養教育應貫穿音樂課堂的每個環節,全面調動小學生學習音樂知識、鑒賞音樂作品、演唱音樂曲目的積極性,通過深化音樂感知、促進音樂理解、喚醒音樂審美、升華音樂表現,打造多姿多彩的音樂課堂,讓核心素養教育更好地為學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黃志芳.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音樂素養[J].考試周刊,2020,(62):155-156.
[2]別格扎提·克孜爾別克.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利用音樂塑造學生良好的性格[J].讀與寫,2020,17(25):296.
(浙江省義烏市荷葉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