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論述培養學生預習、記筆記、反思等習慣的途徑,認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三步預習法”進行預習或設計“導學案”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教會學生記筆記的方法,指導學生及時整理課堂筆記、結合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并在日常教學中督促學生,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關鍵詞】學習習慣 初中數學 培養策略
“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睌祵W學習習慣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數學學習效果。教師要注重結合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從整體教學過程入手,針對學生在課前、課中及課后存在的困惑,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進行引導,讓學生在不斷實踐中獲得進步,從而理解、感悟數學學習方法,并逐步形成一種自動傾向性,最終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論述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的課前預習、課中記筆記及課后復習三個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運用“三步預習法”及“導學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新的知識,了解自己對新知識的疑惑,降低課堂知識的學習難度,讓聽課更有針對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農村學生幾乎沒有預習的習慣,很多學生在預習時無從下手,預習效果非常差。基于此,筆者主要通過教會學生“三步預習法”和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并使其逐漸養成預習的習慣。
(一)引導學生采用“三步預習法”進行預習
七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弱,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腳步開展“三步”預習:第一步,要求學生在課本上標記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從而能夠在之后的聽課中更有針對性;第二步,要求學生針對難點問題,在筆記本上記錄自己的理解及想法,以便后續與教師的講解進行比較,有助于加深對難點知識的理解;第三步,復習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相關的已學公式、定理等。通過這三步,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也有助于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預習的習慣。
例如在預習《一元一次方程》一課時,筆者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讓學生把這節課中的知識點標記出來,并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琢磨各個知識點:首先通過閱讀理解“一個未知數”“次數都是1”“整式方程”這三個關鍵詞;其次根據這些關鍵詞(條件)判斷某個等式是否為一元一次方程,讓學生感悟關鍵詞的作用;最后復習之前學習過的知識點,如復習整式等知識,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二)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預習
教師通過設計“導學案”,設置有針對性的練習并發放給學生,能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進行預習,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比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單項式》這一節時,筆者這樣設計導學案。
1.(1)若正方形的邊長為a,則正方形的面積是 ;
(2)若三角形一邊長為a,并且這條邊上的高為h,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為? ;
(3)若x表示正方體的棱長,則正方體的體積是 ;
(4)若m表示一個有理數,則它的相反數是;
(5)小明從每月的零花錢中存x元錢捐給希望工程,一年下來小明捐款元。
2.觀察上面所填的這些式子,它們都是由與的乘積組成的代數式,稱為單項式。單獨或_______也是單項式,如a,5;當數與字母相乘或字母與字母相乘時,可以省略? ?號,且把數字因數寫在因數的? ?面。
3.單項式由? ?和? ?兩部分組成。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叫單項式的? ?;單項式中所有字母指數的和叫單項式的? ?。
4.單項式次數只與字母有關。
這樣的設計,為學生指明了預習的方向,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主性,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會逐漸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二、教會學生方法,讓學生養成記錄課堂筆記的好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敝袑W階段數學學習內容多,課堂知識容量大,鞏固時間有限,要學好數學,必須養成做筆記的良好習慣。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記筆記:筆記怎么記?記什么?怎樣才能做到邊聽課邊記筆記?經常有學生說:“我在課堂上記下了筆記,就會沒有精力聽老師講解,所以我干脆不記了?!贬槍@一現狀,筆者主要通過教會學生記筆記的方法,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
(一)指導學生記錄課堂要點
筆者向學生明確課堂要點主要包括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是學生在記筆記過程中需要重點記錄的:一是記提綱。教師在上課前,一般會在黑板的左側寫出本節課的提綱,學生需要及時記錄,從而對本節課內容框架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二是記附加。教師在教學時經常會涉及一些教材中沒有的內容,這些內容能夠啟發學生思維的延展性,需要學生格外注意并記錄;三是記例題。教師在上課時通常會結合一些新穎且具有代表性的例題進行知識講解,學生需要做好例題記錄,有助于融會貫通;四是方法。學生記方法,即把教師在講解例題或習題過程中,涉及的重要的解題技巧、方法及思想等記錄下來,這些對于啟迪思維、培養能力、提高解題水平等大有益處;四是記問題。學生需要將自己在課堂上沒有聽懂的知識點記下來,以便在課余時間與其他同學討論或請教老師,從而厘清知識點,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識;五是記總結。教師通常會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總結,學生需要做好相應內容的記錄,便于鞏固數學知識,同時為后續復習奠定基礎。學生有了記筆記的方向,慢慢地就會養成記錄課堂筆記的習慣。
(二)引導學生結合圖形特征記錄課堂筆記
數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圖形,若學生能結合圖形特征記錄課堂筆記,不僅能縮短記筆記所需的時間,還能讓筆記更直觀、清晰。因此,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結合圖形特征記錄課堂筆記。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一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記筆記(如下表所示),圖象與表格結合,一目了然。
記筆記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靈活選擇適合的方式,讓自己既能聽到教師的講授,又能記下筆記。
三、多途徑培養學生課后反思的習慣
溫故而知新,復習對學生來說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初中生往往缺乏科學的復習方法,復習積極性又不強,復習效果差,更不要說養成課后及時復習的習慣了。筆者認為,復習的關鍵在于及時、抓住重難點、形成知識結構。因此,筆者通過以下三個方式指導學生復習,并引導學生養成復習的習慣。
(一)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整理筆記。復習是預習與課堂學習的延伸,學生在課堂上記錄筆記之后,還要在復習階段將課堂筆記利用起來。教師可以在課后復習階段引導學生及時結合教材整理課中筆記,及時補充漏記的重點內容,形成寶貴的數學復習材料。
(二)教師可以巧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復習。借助思維導圖開展復習活動,能夠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網絡;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直觀,從而讓學生整體掌握知識內容。對于梳理難度較小的章節,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如《整式》這一章節。
而對學生而言梳理難度稍大的章節,教師則需要一步步引導學生,與學生一起繪制思維導圖。例如梳理《全等三角形》這一章,本章內容在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涉及的內容多而廣,而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中考中的熱點考查內容,學生往往無從下手去梳理。教師可以先設計好一個框架,在一些關鍵的地方留空(如圖2所示),讓學生單獨或合作完成填空。學生在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復習相關知識點,合作能力、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等也獲得提高;學生收獲成就感,學習積極性高漲,逐漸養成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
(三)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歸納錯題錯因。學生都能將作業、試卷中犯錯的題目抄寫到錯題本上,但很多學生往往只完成了錯題的整理,而忽略了對錯因的歸納,導致解題一錯再錯。因此,教師在復習階段要引導學生在抄寫錯題的基礎上分析錯題原因,找出正確的解答思路、方法及技巧,再進行練習鞏固。例如九年級上冊的一次測試中有這么一道題:如圖3,已知矩形ABCD,AD=4,CD=10,P是B上的一動點,M、N、E分別是PD、PC、CD的中點。
(1)求證:四邊形PMEN是平行四邊形;
(2)四邊形PMEN有可能是矩形嗎?若有可能,求出AP的長;若不可能,請說明理由。
學生的解答情況非常不理想,有80%的學生只得了0~6分,學生對“中位線定理”的理解不到位。當時筆者在班上講解了這道題,也要求學生將這道題整理到錯題本上??墒莾芍芎笤贉y試,同樣的題目,還是有很多學生出錯。于是筆者利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分析這道題的錯因,具體的流程如圖4。
學生經歷了分析錯題原因的過程,通過個人反思、合作探討發現錯誤的原因,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總結,再把問題延伸,形成規律,舉一反三。一知半解的學生能夠借助小組的力量,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對解題的思路及方法技巧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刻,提高了復習的效率。期末考試中又出現了這樣的題型,但是學生的解答結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80%的學生獲得了7~10分,由此可見,反思錯因這個方法是有效的。因此,教師要堅持引導學生在復習中歸納錯因,特別是引導學生找到錯題的共性問題,讓學生能夠準確訂正錯題并舉一反三,養成主動反思歸納的好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效果有著非常顯著的正面影響。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影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因素,并相應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竇俊峰.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對促進高效教學的行動研究好家長[J].知識文庫,2017(6)
[2]黃小麗.學數學,從好習慣做起——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之我見[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25)
[3]楊家樂.初中數學如何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J].讀寫算,2018(16)
作者簡介:陳寧(1978— ),女,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數學教學、班級管理等。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