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新三 秦德祿
摘 要: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能力提升、智力發育的關鍵階段。教師要想幫助學生提高歷史核心素養,就要從根本出發,幫助學生解決歷史學習中的實際問題,促使初中生歷史學習效率和歷史知識素養全面提升。本文通過對情境教學法作用進行介紹,并分析了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優勢,闡述了三點應用策略。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歷史教學;應用
歷史學科不同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學科,它是已發生的、已有定論的學科,其特點是理論性比較強。在教學活動中,理論知識不容易被學生接受,而且在課堂氛圍營造上,具有一定的阻礙。因此,教師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趣味性強、內容豐富的情境,落實“舊知識新學法”的學習觀念。對于歷史學科的特殊性和理論性特點,教師要因材施教、因情而教,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著手,讓具有時代背景和年代感歷史知識被深入挖掘和探究。
一、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情境教學法是當前教學中,行之有效、且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法的作用,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為教學內容、知識普及提供了基礎平臺。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可以從幾個方面體現:第一,運用自然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法中自然情境,就是教師根據學生所處的自然環境中,讓其進行親身經歷開展學習活動。初中歷史的理論性比較強,需要學生擁有飽滿的情感、豐富的經歷才能進行理解學習。第二,創設活動情境,突出互動過程。教師運用創設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調動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學生通過活動情境,開展競賽、問題、表演等形式活動,幫助學生激發感官意識,提高學生的互動交流能力。第三,營造愉快情境,發揮美學功能。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美學意識,在愉快的情境之中,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讓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認知力都可以得到提升。第四,運用形象情境,增強直觀感應。教師通過形象情境,讓學生的視覺發揮作用,通過觀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動畫、影視資料等,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情境,體驗未知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第五,運用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教師通過問題情境教學法的開展教學活動,以“問題”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自主探究、獲得答案、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真正在問題情境中提高學習能力、發散邏輯思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合理運用上述情境教學法的作用,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構建高效歷史教學課堂。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1.有利于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初中歷史學科中,理論知識相對較多,教師通過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導致初中英語課堂氛圍比較枯燥、沉悶,而且歷史課本的內容體現形式也比較單一:文字敘述占大部分。因此,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法來改善課堂氛圍枯燥的問題,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迎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認知規律;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在情境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欲望得到提升,個人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讓學生在情境中,豐富體驗、增長知識。
2.有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內涵。初中歷史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和介紹,讓學生對歷史有所了解,并且學習課本中的歷史知識。但是在講解知識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知識接受阻礙、厭倦的情況。這時,教師科學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沉寂、古板的歷史課堂和歷史知識,變得活潑、靈動,有利于初中生學習和記憶,深入了解歷史知識。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調動感官,幫助學生還原歷史情境,感受歷史的文化氣息,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內涵。
3.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習綜合能力。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認識到: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具備學習能力。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讓學生在情境教學法中,發現歷史知識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進而提高學習認知、增強學習動力,鍛煉綜合能力,促使初中生的歷史學習素養得到充分鍛煉。
三、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科學創設案例情境,幫助學生感悟歷史。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知識,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案,有效運用案例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案例情境是歷史教師通過課本中的實際案例,而創設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通過歷史中實際案例的“再現”情境,讓學生體會歷史發生時的成因、結果、反思等等。初中歷史學科在教學時,是學生已發生的事情,學既不能控制其發展步驟,也不能改變事態結局,因此,具有很強的距離感。教師通過案例情境的有效創設,讓學生假設是案例中的人物,進行深入思考、深度探究、全面剖析、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要結合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通過情境教學法的科學運用,幫助學生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充分了解,進而提高歷史學科的整體教學效率和教學成果。讓初中生在自我知識增強、自我認知完善上,可以更有方法、更有途徑。與此同時,教師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全面激發學生的歷史情感,促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更具人文化,進而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知識,提高初中生的歷史學習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一歷史下冊第一單元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時,教師可以舉“隋文帝飲茶治頭痛”的故事為課堂導入,幫助學生開啟深入探究“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相關知識。學生可以通過案例影射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改變學習觀念,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2.合理創設故事情境,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一方面,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豐富體驗;一方面,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歷史,與歷史產生情感共鳴,增強情感體驗,更好地投入到歷史學習活動中。首先,教師合理運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搜集、整理關于歷史學科的相關素材,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為學生制定出優質的教學方案。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歷史是已經過去的事件,不能逆轉、不能改變,針對歷史知識理論性強、邏輯性強的特點,教師利用教學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將歷史進行情境再現,促進學生可以在情感上得到激發和體驗,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教師通過運用故事情境,讓學生在故事情節中,分析事件、體會思想,感受歷史知識,進而夯實自身的歷史基礎知識,建立學習意識,為促進學生情感體驗打下堅實基礎。其次,在創設情境時,教師也可以結合背景音樂,引導初中生進入歷史的情境之中,促進初中生的歷史學習情感被完全激發,進而促進學生可以豐富情感體驗。教師要認識到歷史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需要學生的想象力,這樣所創設的情境才能更好地輔助歷史教學活動。最后,教師結合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來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思維認知、情感體驗得以深入拓展。運用游戲教學法創設歷史情境時,教師要注重游戲教學情境的趣味性和科學性特點的運用,讓學生可以在感受歷史學科的趣味性的同時,夯實歷史基礎知識;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創設情境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應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合作能力。
3.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科學創設問題情境。中學歷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結合課本內容、學生學習情況,為學生設計出適宜其學習的問題情境。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歷史學科的教學課件,讓學生根據教學課件內容有針對性地學習知識,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課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圖文結合、聲像結合的特點,為學生展現相應的教學內容,并且通過教師的廣泛搜集歷史素材,讓學生的學習視野、學習范圍得以拓展。另外,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使教學形式和方法的創新;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課堂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促使學習技巧和意識的掌握。可見,在歷史學科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是十分巨大的。教師要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讓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都得到有效鍛煉,進而幫助學生開展歷史學習活動,是十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徑。教師要認識到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處在長期思考、深入思考的情境中,既可以滿足初中生歷史學習的好奇心,也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歷史學科的思維認知。在創設問題情境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感興趣的點,進而吸引學生的探究欲望、求知欲望,促使初中生的歷史學習思維得以開闊和拓展,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重問題的難易程度,避免過難的問題打消學生的探究的積極性;避免過易的問題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情境,要具有時代感,要與當前情境有所聯系,要讓學生可以進行交流討論,要具備教育和學習的價值。教師要讓學在解答問題時保有新鮮感,進而提高自身的歷史認知理解能力,增強初中生的解答問題的成就感。
總而言之,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創新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整體效率。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將情境教學法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針對學生的特點、學情、能力創設不同的情境,并且充分結合課本內容,借助情境教學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通過情境教學法,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熱情、培養歷史情懷,進而提高歷史核心素養。
[1]吳珊珊.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9(3).
[2]孔寶華.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學周刊,2019(20).
[3]甘文.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