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強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必須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教育中下功夫。而勞動教育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把勞動教育與初中歷史教學有機融合是歷史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先闡述了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全面實現勞動教育元素滲透的意義,在明確歷史教學基本現狀的情況下,最后從靈活利用教材內容、樹立人物榜樣形象、融入深層教育模塊、積極開展實踐活動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基于勞動教育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關鍵詞】勞動教育? 立德樹人? 歷史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立項課題《勞動教育融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路徑研究》研究成果(JSZJ20079)。
【中圖分類號】G633.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9-0096-03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歷史學科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承擔歷史知識傳輸任務的同時,更要借助于歷史教學,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從而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勞動教育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把勞動教育與歷史教學有機融合是歷史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結合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來看,很多教師雖然已經開始融入勞動教育的內容,但是最終取得的教學效果還存在較多不足。這也說明了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把握勞動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谶@種背景,就有必要結合勞動教育的具體內涵,談一談初中歷史教學的開展對策。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勞動教育滲透的重要意義
在當前我國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全面實現勞動教育的滲透活動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第一,隨著新課標的全面實施,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與任務也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通過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第二,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行業環境對于勞動者的要求,從以前的勞動技能逐步轉變為勞動品質。如果能夠在初中階段就發揮勞動教育的價值,就可以促使學生盡快養成良好的勞動品質,使得他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第三,勞動教育的滲透可以使得學生基于勞動實踐活動形成多元化的優良品質,有助于他們突破教學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勞動教育滲透的現狀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勞動教育滲透活動對于初中歷史學科教學具有突出價值。當前我國很多初中歷史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入勞動教育元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明確勞動教育的內涵,無法實現勞動教育與歷史學科內容的有機結合,使得勞動教育的內容表現得非常僵硬。特別是部分教師開始使用灌輸式教學法進行勞動教育的理論傳輸,使得部分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的內容出現了一定的心理抵觸,應該在后續時間里充分引起重視。事實上,勞動教育元素跟初中歷史學科還是有較多融合點的。教師如果能夠靈活整合教材資源,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不僅僅可以實現勞動教育的有效滲透,同時也能夠顯著提高歷史學科教學效果。下面也結合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從多個角度探討勞動教育的有效滲透方式。
三、基于勞動教育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靈活利用教材內容,引入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在初中歷史學科的教材體系中有較多的體現,因此教師在進行勞動教育滲透的時候,也可以考慮積極挖掘教材內容,通過教材文本引入勞動教育的相關要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平時備課的時候,先針對勞動教育的相關要求和內涵展開深入的探索,還要明確勞動教育與歷史學科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結合當前初中歷史學科教學的內容來看,教師應該立足于唯物史觀的角度進行勞動教育的概念解讀和意義深化,使得學生可以轉變對勞動內容的簡單經驗認識,并逐步形成勞動教育的完善理論框架,充分明確勞動教育對于自身成長的重要意義。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豐富勞動教育的元素,使得學生可以立足于教材內容對勞動教育進行深層次思考,最終也就可以較好地保證勞動教育的成效,有利于實現預計的教育效果。
比如在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教材內容引入勞動教育元素,引發學生對于勞動的思考。在教學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遠古人猿的活動遺跡,以及人猿生活場景的動畫模擬視頻。在播放完這些視頻資源以后,教師就可以面向學生提問人猿祖先在惡劣環境中是如何生存的,以及人猿祖先生活與進化的道路。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就可以進行深入思考,并明確勞動對于整個社會的意義。即人猿祖先不斷通過勞動行為改造自然,優化自身的生活場景與生活條件,最終進入了文明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觀的論述,使得課本教材中關于人猿祖先的勞動活動可以跟現代社會發展成就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對于勞動活動的認知水平,最終取得顯著的勞動教育成效。
(二)樹立人物榜樣形象,感知勞動教育
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榜樣教育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勞動教育的最終效果。這主要是因為榜樣教育模式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同時也可以通過榜樣行為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得學生在對榜樣人物形象產生高度認可的同時,也可以在平時主動貫徹榜樣人物的勞動行為。在具體使用這套教學模式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兩個方面有效開展。一方面,教師可以依托于歷史人物,通過講述歷史人物事跡,讓學生了解這些歷史人物優秀的勞動品質,并在今后真正以這些人物為榜樣,約束自身的行為,并積極參與到勞動活動中。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身邊的人,進行榜樣教育。這里人物既可以是教師本身,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其他人。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提高學生通過身邊鮮活事跡,更好感知勞動教育的內容,并形成正確科學的勞動觀念。
比如在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上涌現的典型人物,進行榜樣教育。新中國歷史上,勞動模范是一群最亮的星,“鐵人”——王進喜是這一群體的杰出代表。面對新中國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強烈的責任感投入到石油鉆探中去。1960年,王進喜率領鉆井隊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并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展現了石油工人的氣概,成為我國工業戰線一面火紅的旗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著重講述王進喜在石油大會戰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還要結合王進喜的艱苦奮斗精神,使得這些精神內核思想可以對學生產生感染力,使得他們更好地感知勞動品質,有利于他們形成科學的勞動觀。
(三)融入深層教育模塊,強化勞動教育
初中歷史教學在融入勞動教育元素的時候,教師也應該立足于核心素養,使得勞動教育的深度有所拓展。在初中歷史學科中,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時候表現出的觀念能力與核心品格,同時跟勞動教育元素也有較為顯著的關聯。勞動教育主要可以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其中腦力勞動跟核心素養的很多內容都有較強的契合性。腦力勞動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與論證,明確事物蘊含的道理。而對于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來說,很多教學內容都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實現歷史解釋與分析的主客觀統一。與此同時,歷史解釋通常還受到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腦力勞動水平,才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效。
比如在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回顧中國從鴉片戰爭時期開始到最終解放戰爭勝利的全過程中,中國大地中發生的各類反抗斗爭與中華民族屈辱歷程之間的關系。正是受到了這些屈辱,中華民族兒女才奮起反抗、自強不息,使得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不斷加速,最終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通過這些教育,可以讓學生通過腦力勞動,思考中華民族近代屈辱歷史的內涵,并通過中華民族兒女的反抗精神和自強發展行為激勵自己,正視這一段歷史,并能夠將這些精神內核,深化到自身的行為準則和勞動品質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四)扎實開展實踐活動,落實勞動教育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好活動課、第二課堂扎實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立足于這些內容,積極設計課外社會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在通過這些實踐活動獲得課外歷史知識的同時,又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得到較好的勞動鍛煉,并且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勞動教育的內核,從而深化勞動教育,形成全面科學的歷史教學品質。
比如在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活動課:考察近代歷史遺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學期初就布置這一任務,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里考察當地的近代歷史遺跡。在具體開展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提前與當地文物部門取得聯系,組成不同考察對象的考察組,深入實地進行參觀考察,收集整理歷史資料最后匯報考察結果。通過這些實踐任務,學生就可以真正通過現實生活中遺留的歷史遺址,更好感知歷史文化,喚起文物保護意識,培養歷史學科素養,同時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較好得到勞動教育。這樣以后,勞動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取得顯著成就,有利于勞動教育內容的全面滲透。
四、結束語
綜合來看,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實現勞動教育的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活動的綜合成效,還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這也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做好教材分析,明確勞動教育內容與歷史學科的融合點。在具體進行勞動教育滲透的時候,教師也應該避免過多進行理論教學,而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開展實踐教學,使得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獲得較好的體驗。通過這種方式,初中歷史教學活動就可以較好發揮勞動教育的價值與效果,切實提高歷史教育的綜合成效,最終達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參考文獻:
[1]賈生石.初中歷史教學融會勞動教育的認識與構思[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1(3):59-64.
[2]曾治國.淺談初中歷史課的勞動教育[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172.
[3]李杰,何成剛.高中歷史教學培育學生勞動素養探析[J].新課程評論,2020(10):28-33.
[4]田方林.勞動道德價值賦義生發歷史的倫理邏輯[J].倫理學研究,2020(5):22-29.
[5]徐燦華,劉靜.勞動意識在歷史教學中的有機滲透[J].中學歷史教學,2020(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