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展 賈麗
【摘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開展混合式教學勢在必行。通過在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中使用超星學習通,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混合式教學,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高職英語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語言學習。
【關鍵詞】超星學習通? 混合式教學? 學生中心? 分層教學? 終身學習
【基金項目】2020年外教社—甘肅省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實效性研究,編號:甘教職成[2020]6號。
【中圖分類號】H319.3;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2-0077-02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在逐漸發生著深刻改變,國家相繼制定和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18)》《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19)》等文件。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
根據以上文件的要求,順應“互聯網+”的發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開展混合式教學勢在必行。
一、超星學習通平臺的使用
超星學習通平臺(以下簡稱超星平臺)是涵蓋了“三端”(移動端、教室端、管理端)的教學應用,緊緊圍繞著在線教學平臺為中心,進行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實現了“互聯網+”信息化背景下新型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
目前已有眾多院校基于該平臺建設網絡課程,發布和共享課程教學資源,超星平臺的功能包括通知發送、學生簽到、分組討論、上傳、下載、作業提交與批改、投票、評分以及統計等,方便師生開展教學活動并對活動的開展進行實時記錄。
由于高職英語課時較少,教師對于很多內容不能展開講解,影響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基于超星平臺實施混合式教學,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碎片時間開展學習,對于完成既定教學目標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在高職教學中,線上教學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但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能夠解決傳統課堂教學所存在的課程資源缺乏、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不夠等諸多問題。
二、超星學習通平臺在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一)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目前,本學院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使用超星平臺已有一年時間。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學院全面使用超星平臺進行網上授課,教師已能熟練使用超星平臺,由最初僅限于課堂點名到現在貫穿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整個過程,基本達到了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有效結合。
課前:教師創建課程,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安排,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按照課程有針對性地通過視頻、音頻、PPT課件、PDF格式、Word文檔等形式將相關的學習資源上傳至超星平臺,完成在線課程的建設和在線資源的共享。教學前,教師發布每一節課的學習任務或教學通知,要求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學生可利用手機、平板等移動電子設備打開超星學習通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開始在線資源的學習。課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教師可利用超星平臺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重難點開啟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通過答疑、分析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存在問題,突破重難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還可以利用主題討論等活動形式進行交互式教學,真正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模式。課后:情況匯總,反思改進。通過利用發布任務點、學習訪問量、章節測試、課堂活動、課程積分、作業統計和考試統計等超星平臺的統計功能,對各種數據進行分類匯總,各項情況一目了然,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學習情況,并據此對教學進行反思,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則通過超星平臺的單元測試等功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檢測、反思,提高學習質量。
(二)創新點
1.移動教學受青睞。根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9.32億,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81億,占網民整體的40.5%。移動教學已成為新的教學趨勢。相比過去單一的課堂教學,師生更喜歡不受時空限制的混合式教學法,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加了學習的積極性。
線上教學能夠充分彌補英語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少的問題,學生更喜歡超星學習通提供的生動有趣的線上資源,師生可以按需取用。教師可以通過上傳視頻、錄播教學內容、共享教學資源等方式,使教學設計更合理、有趣,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反復學習、小組或同學間合作等方式進行學習,多種教學資源合理整合后,促進教與學達到更好水平。
2.學生主體是關鍵。師生轉變角色,由過去傳統教學的教師為中心的“教師教,學生學”,轉變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師教,學生學”。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知識不是簡單的從教師到學生的轉移,“我講你聽,愛聽不聽”,使多少學生失去了對知識的渴望和熱愛,教師應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技能等多種需求,努力促使、誘導學生積極思考,只有通過積極思考掌握的知識,才是學生自己的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學會學習,真正掌握語言技能,達到能說會用的目標。
3.分層教學更有效。英語教學更多強調聽說讀寫的練習,在輸入—使用—試錯—修正—輸出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是習得過程而不是學得過程,游泳、籃球、滑雪等運動都是練出來的,不是懂得理論就能掌握的。通過學習通平臺的使用,可以充分了解每個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情況,關注學生的進步、缺點,可以按照難、中、易不同程度提出教學要求,布置不同的課前預習任務、課中學習任務、課后作業任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學習進步帶來的成功滿足,學有樂趣,才能習有動力。
許多高職學生就是因為英語基礎薄弱,挫敗感強,才會放棄學習,分層教學能夠使優、中、差的學生都有所進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解決問題
通過使用“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混合式教學,主要解決“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中教與學的問題。
教師層面: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和傳統教學方式,通過混合式教學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融合,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超星學習通平臺輔助教學,強調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利用各種資源來支持“學”而非支持“教”,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知識構建、自主學習和語言實際運用的能力培養。更多的關注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水平,打好語言基礎,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培養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
對于教材、教學內容、網絡資源、學習資源包、微視頻、慕課等的合理整合和融合。精心組織教學過程,學習任務明細化,在教學中以“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學習的指導者和陪伴者,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全新的學習體驗,學習不再是知識的簡單傳遞,而是自己的主動建構過程。
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在一定的情景中開展語言教學,將知識更系統化、更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習得語言,進而掌握語言運用規律,使學生走上“學有所得,習以致用”的良性發展路徑。
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從傳統的一張考卷來考核,改變為線上、線下同時考核,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作業、考試、討論、課堂報告、學情統計等綜合評定學生,以教師評價、同學間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的過程性評價為主,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學生層面:高職生英語基礎薄弱,有時上課講的內容聽了就忘,或者根本沒聽懂,沒有辦法重新學習,致使很多學生學習掉隊,現在可以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反復學習、觀看視頻,教師在線答疑,很多學生會從過去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利用課余碎片時間學習,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強調“協作學習”“合作學生”,師生、生生互動學習,通過分工合作達成學習目標。
學校層面:通過統一認識——學習終將打破時空的界限,轉變觀念——要將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有機融合,將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常態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構建新的教與學的模式,通過使用超星學習通等網絡平臺,構建網絡學習空間,激勵師生共同學習,為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做出貢獻。
四、結語
超星學習通平臺正在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工具,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了教學理念,創新了教法、學法,提高了教學效果,幫助師生管理和利用碎片化時間,使教學更靈活、更具有針對性,大大提升了高職英語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邱慧麗,盧彪,高銘悅.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9(4):96-97,103
[2]王林.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移動教學模式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39-41
[3]閆欲涵.談超星學習通在高職院校英語課程中的應用[J].遼寧師專學報,2020(6):46-47
作者簡介:
范展(1976年-),女,河北黃驊人,副教授,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