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主要面對的是職業教育,并且教師教學對象是學習水平和基礎知識掌握有較大差異的中職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師開展數學教育教學的難度,也對教師的實施數學教學提高了要求。為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需要教師精準地把握教學的各個環節;根據所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科學地設計教案,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預期和完成教學。教學設計包括很多環節,例如,學情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目標設計、重點難點劃、授課過程構思,作業布置和板書設計等等,在此我們就針對板書設計和作業的布置探討一二。
【關鍵詞】教學設計 ?板書設計 ?作業設置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0-0127-02
一、板書設計
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板書的設計總是容易忽略掉,不能夠引起許多老師的重視,而我認為,作為一名中職數學教師,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教育教學手段中,我們常用到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優點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傳統的黑板和粉筆需不需要呢,板書的設計再有沒有必要呢?對于這個問題,好多人認為利用多媒體PPT實施課堂教學,板書的設計已經沒有必要了,或者說已經過時了。然而我們都清楚,我們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是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而忽視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要知道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多媒體教學優點再多,它還是有自己的劣勢。在課堂教育教學中板書的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是所授學生的學情和所授知識的特點。
(一)針對中職數學教學多媒體教學的特征表現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就數學教學而言,多媒體教學只能是實施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例如我們在進行集合運算的時候,可以利用輔助程序迅速地計算出交集、并集、補集;在講授圓柱、圓錐概念的時候,多媒體可以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圓柱、圓錐產生的詳細過程,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圓柱、圓錐的概念;構建出圓柱、圓錐三維立體圖形。像這樣的直觀感受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數學涉及大量的計算、證明、公式定理的推導,多媒體教學中由于篇幅的限制,是無法做到保留舊的運算推導痕跡,同時開展新的運算和推導的。理解力強,反應迅速,筆記記得快的同學可以伴隨著幻燈片的切換跟著老師思路完運算和推導。但對于全班占比較大的“后進生”而言。幻燈片切換速度放慢會使進度拉下來,幻燈片切換快對他們來說無疑就是看電影,聽天書。另外當利用多媒體展示我們要學習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只會消極地睜大眼睛等待知識的呈現,而不會積極主動地思考相應的概念和定理,這無形中助長了學生的懶惰心理。教師的主導功能得到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角色蕩然無存。
(二)傳統教學黑板+粉筆的優勢所在
無論是什么形式的課程,利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還不是很發達的過去,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延續了幾十年,最熟悉的場景就是老師拿著粉筆邊講邊寫,在座的同學跟著老師的引導口述作答。整個課堂中學生和教師的思維總是同步的,對于重點的東西,老師總是加了重點標記,或者是用了特殊字體,再或者是用了彩色粉筆寫在最醒目的位置。這樣可以讓學生“總覽全局”又可以讓他們抓住細節。一節課的重點、難點也就很清晰地展示在了學生面前,對于“后進生”來說,黑板上有詳細的演算過程,板書的過程本來就需要時間,這樣也給了他們思考的時間,就算反應速度慢一點也是不要緊的。對于不熟悉或者不懂的知識點或者問題,利用課后時間對著黑板也可以和老師同學交流一二,直到搞懂為止,這就是傳統黑板教學的痕跡保留優勢所在。
(三)數學教學中板書設計探討
(1)媒體教學+黑板板書:我們知道,傳統的黑板受教室大小的限制,版面的尺寸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學校的黑板都是活動的中間兩版后面是投影幕布,外邊的兩版是固定死的,在利用多媒體的時候我們可以把中間的兩個小黑板滑動到兩邊,重合在外邊兩版的前邊。當我們打開投影儀,幕布上面可以進行投影和課堂交互軟件操作,這樣我們可以極大地節省教師板書所花費的時間,只要是提前認真備好電子教案,上課的過程會變得的簡單而又豐富多彩,簡單是因為老師只要動動鼠標或者電子白板筆,所授的教學內容就會翻頁,自動呈現。同樣多媒體中的演示動畫,鏈接網頁,運算程序等可以隨時呈現給同學們,使得課堂內容豐富,演示生動有趣。多媒體是翻頁進行的,剩余的兩塊黑板上,師生可以共同歸納出所授的公式、定理、概念、重點難點。這樣可以說傳統的黑板是現代多媒體教學的一個補充,而現代多媒體教學是一個傳統黑板教學的拓展,它們可以相輔相成。既然二者結合有這么多好處,是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需要結合使用呢?當然這就不一定了,這也就是我們教學設計、板書設計所要探討的了。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內容而定的,板書的設計也是和教學設計相配套的,有些課程,可以直接用多媒體教學,而過程繁瑣,運算量大,比較晦澀難懂的章節,我們可以二者相結合使用,或者直接用傳統的黑板進行教學。
(2)“凌亂板書”: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利用多媒體的時候,學生的課堂筆記會記的很少。容易落掉一些知識點,而且課堂上容易出現“睜著眼睛睡覺的情況”,學生把這種多媒體教學比作“看電影”。在種種情況下,老師就要注意教學方法的調整,主要表現為提問互動,還有“凌亂板書”。這里“凌亂板書”是相對于工整的板書提出的,如果老師在板書的時候寫得特別工整,特別漂亮。給學生美感十足,久而久之學生自然也就厭煩了、習慣了。因為他們認為課后還可以認真地抄寫過程,自己可以彌補。而“凌亂板書”的書寫方法是在計算過程中,教師故意地、有規劃的把過程寫不完整或者是寫得不夠整齊、不連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精力高度集中,認真聽講或者演算,師生一起完成。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他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或者是上課的節奏,從而無所獲。當然,最后教師還是需要把“凌亂板書”中知識呈現順序用數字序號一一標出來或者用不同顏色粉筆圈出來。
二、中職數學教學作業布置
(一)作業布置的適度原則
我們的中職學生大多數數學基礎比較薄弱,雖然基礎模塊數學所涉及的內容簡單,但相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而言,獨立完成課后作業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的。所以無論是在作業量還是難易程度都要適度,對于參加高考的學生,我們可以根據課堂所學知識,要求學生完成課前的一些預習和調研準備活動以及課后的相關練習、習題;還可利用課堂時間講解難度較大的題,并且要求學生在課后重新做一遍。而對于選擇及時就業的學生,課堂上師生能夠一起完成的訓練再不需要要求學生課后重復練習,我們把課后寶貴時間留給技能訓練和參加社會實踐即可。
(二)強化運算能力針對性訓練必不可少
我在從事中職數學教學十多年的時間里發現,學生的運算能力整體水平一直在下降,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實。好多學生可以列出方程或者不等式,但解方程,解不等式總會出錯。運算速度上不去,正確率也一直偏低。這也是參加高考失分的關鍵因素,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針對性地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計算,正所謂熟能生巧,把正確率和運算速度練上去。運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練習,作業量可以不大,但運算練習絕對不能少。
(三)難易題型合理搭配、覆蓋全面
我們知道就算是同一個教室,同一節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有差異的,并且專業不同,作業布置側重點也要不同,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安排必做題和選做題;鞏固題和拓展題;書面作業和閱讀調查作業以及針對性訓練作業和實踐調查作業等等。比如畜牧養殖、美容美發、康復技術等職業,它對數學素養的需求并不高,可能連相關基本計算都很少用到,對于這些學生,我們對他們數學素養的要求也不需要太高,作業的布置只需要最基礎的訓練就可以。但是對于計算機、數控、會計等專業的學生,對數學素養的要求會高很多,我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拓展題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這樣設置作業可以使得不同層次、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都能完成作業;都能相對滿足將來職業對他們數學素養的要求,都能有所提高。
(四)作業布置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需求
作業的布置需要緊密聯系生產、生活的需求。這對我們一部分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中職學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學生大多是要參加各行各業的生產、生活活動的,他們需要擁有的是生產技能,必須要有在工作中需要的簡單的計算和與工作相關的數據處理。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汽修、機械加工、電工電子等專業的學生都要利用游標卡尺測量一個元器件的內徑、外徑以及壁厚等等。像這樣一個測量工具的使用和相關數據的處理,不光專業課中會提到,還需要我們在相應的數學章節中進行訓練,專門安排相應的課后作業和練習來訓練學生熟練地掌握和操作工具,以達到生產要求。 ? 三、結束語
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學生課堂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是教師規范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布置作業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新課程改革中,許多教師把研究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而忽略了學生作業部分。中職數學作業設計應以新課程下的教學和作業理念為指導,不斷優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錢鶴英.中職數學“有效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 2014.
[2]劉建寧.淺談中職數學一節課的教學設計[J].赤子, 2018,(16):240.
作者簡介:
聶金剛(1986年-),漢族,講師,研究方向為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