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冰
【摘要】在現今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背景下,合作是極為重要的,同樣在教學中也是全新要求。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多方面著手,圍繞教學內容,對小學生合作意識加以培養,使其能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興趣與熱情,并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合作中。讓小學生能通過交流探討、分析思考、互相分享完全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從而達到有效培養目的,讓小學生學習質量有所保障,得以實現其綜合能力與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生合作意識?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116-02
小學數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邏輯與抽象性,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小學生通過合作能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有取長補短的良好作用。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采取不同方法,對小學生合作意識進行有效培養。將其興趣與熱情調動起來,讓小學生能主動融入到合作中,通過互相幫助、分享與促進,將數學知識掌握扎實,同時可提高小學生各項能力,使其對合作的重要性有正確認知,得以實現教師高效教學。
一、改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對授課模式的優化與調整加以重視,積極改變教學觀念,將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尤其在數學這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知識通常不易理解且抽象,教師要改變學生單一聽講模式的學習,讓他們能主動獲取。然而一個人的能力極為有限,合作的效果則更顯著,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應對學生合作意識加強培養,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具體教學內容與知識,引導小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1]。比如,在課程開始之初,教師可給予小學生足夠的預習時間,讓他們以合作的方式討論本課將要學習的內容。如此可促進小學生互動,對后續學習有很大幫助,確保小學生學習質量與課堂教學效果有明顯提升。例如:在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一)》一課,本課要求小學生認識更多圖形,并能在生活中找到與之對應的實物。為了培養小學生合作意識,教師應將其主體地位突出,在課程開始之初,可給予小學生足夠時間,引導他們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預習,看一看本課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并讓小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都認識哪些圖形,與之相對應的物體都有什么。在合作學習中,一些經驗豐富的小學生可列舉出很多生活實例,能讓閱歷不足的學生恍然大悟,認識更多圖形。并且對于一些立體圖形,也能經過小學生的思考,抽象成本課要學習的圖形知識,讓小學生思維得到發散。如此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讓小學生情緒更加積極、高漲,并在后續學習中更輕松,能明顯提高小學生合作意識,使其學習質量有所保障,得以突顯優質教學效果。
二、合理進行分組,借此增加合作信心
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應根據教學改革調整授課模式,在課堂中對小學生合作意識加大培養力度,使其能化被動為主動,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高效學習。但前提是要做到科學合理劃分小組,確保每組實力達到平衡狀態,教師應對小學生具體情況有所了解,由于此階段學生在學習能力、愛好興趣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教師應充分考慮到這方面。并在綜合評估后靈活分組,讓學習能力強的小學生在組內能發揮帶動作用,兼顧能力薄弱的學生。如此一來,就能增加小學生合作信心,使其在學習中更加主動積極,讓小學生可在小組內愉快地合作,起到互相幫助、以優帶差效果。例如,在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一課,由于本課知識稍有難度,且一些習題也不易理解,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掌握小學生具體情況與個體差異下,科學合理劃分小組,讓每個小組中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再組織他們以組為單位針對有難度的習題進行討論,并用一種或多種方法解答。如此在合理分組的基礎上,可增加小學生的合作信心,且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對能力薄弱的小學生可給予幫助。同時在小組內能讓他們積極思考、探究與分享,在眾多思路的匯集下,能讓小學生得出更多解決方法,促使其能在學習上有所突破,確保全員實現提升。從而達到對小學生合作意識的有效培養,得以顯著提高其各項能力與數學學科教學效率。
三、安排合作任務,促進學生主動合作
小學數學是門難度較高的學科,知識的復雜抽象通常會讓學生學習較為吃力,如果能讓他們共同合作獲取知識,遠比單一聽講效果更好。因此,教師應對小學生合作意識加強培養,在授課過程中,可根據教材內容與知識點,安排一些合作任務,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明確的完成任務。教師在任務設計上應明確目標,盡量具有一定趣味性,可吸引小學生注意力,使其能產生足夠的動力與興奮、高漲的情緒,并自主積極融入到小組合作中。既能讓小學生通過共同分析、思考與分享,掌握好數學知識,并加深記憶,還能讓小學生思維得以發散,體會合作的樂趣[2]。同時能顯著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與多項能力,使其得以全面發展。例如,在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一課,在教學開展過程中,為了讓小學生認知合作的重要性,教師可根據課堂所學安排合作性質的任務,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比如:用多媒體演示一個小游戲,將一張長方形硬紙片貼在木棒上,兩手快速轉動木棒,讓小學生仔細觀察,轉出來的是什么圖形。而小學生會發現紙卡與木棒轉動起來會形成圓柱體,這使其產生了一定好奇心理,教師可以安排合作任務,讓小學生以組為單位嘗試以用其他形狀的硬紙片與木棒組合,經轉動形成圓錐圖形。如此能將小學生興趣激發,使其主動融入到小組合作中,讓小學生在共同探究、思考與分享中完成任務,將本課知識掌握扎實。確保小學生合作意識有所提高,使其學習質量、多項能力及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明顯提升。
四、組織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合作能力
數學這門學科,除掌握知識外,還要讓學生進行實踐,才能加強記憶。而在小學階段,教師應對學生合作意識多加培養,就可從實踐方面著手。改變以往小學生單一枯燥聽講模式的學習,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與知識點組織實踐活動,讓小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運用所學去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由于合作學習更多的是讓小學生自由發揮,比反復做習題與死記硬背更能吸引其注意力,確保小學生能產生極大興趣,并在合作中更加主動、積極。既能讓小學生通過共同交流、分析、思考與操作,扎實掌握與鞏固所學知識,還能讓課堂氛圍更加熱烈,從而提高小學生學習質量,使其各項能力得以全面發展。例如,在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一)》一課,教學實踐過程中,當小學生初步掌握知識后,教師可組織實踐活動,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解決實際問題。比如,現需要一張學校內部及周邊的平面地圖,要求小學生以操場為中心,將校園內部建筑物,如食堂、圖書館、音樂教室、多功能教室等具體清晰地標注出來,最后將學校周邊的建筑畫出。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將小學生興趣激發,使其在小組合作中更加主動積極,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小學生能在合作中展開分析、思考與交流,最后共同畫出教師所需平面圖形。既讓所學知識得到有效運用,達到扎實掌握與鞏固的作用,還能提高小學生合作意識,使其學習質量與綜合能力得以提升,讓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
五、設計有效情境,開辟有效合作途徑
小學階段是學生啟蒙之初,教師應抓住一切時機,對其合作意識進行培養,讓小學生能正確認知合作的意義與重要性。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立足教材內容,加入生活、問題、討論、表演等元素,設計種類多樣的情境,為小學生合作開辟有效途徑。可借此將其興趣與熱情激發,讓小學生能更加主動積極地融入到情境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高效學習。一方面能讓小學生產生高漲、興奮的情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更活躍,可提高小學生課堂參與度,另一方面可讓氛圍變得相對輕松,促使小學生能理解與掌握好數學知識。同時合作能使其學習質量有明顯提高,并有效加強記憶,確保小學生綜合能力與課堂教學效果得以穩步提升。例如,在四年級下冊《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本課要求小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對小數加減法能熟練運用。但若只依靠反復做習題的形式,反而會讓小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故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設計表演情境,為小學生開辟合作途徑。比如,小學生通常喜歡模仿,尤其是生活中的場景,教師可以設計超市購物場景,這將涉及到小數的加減法計算,準備一些實物道具,再標注具體價格。將小學生分為多個小組,以合作方式分別扮演顧客與收銀員。讓小學生能通過選購物品、計算價錢、找零錢的過程,達到熟練計算目的,并能感受學習的樂趣。如此既能將小學生興趣激發,使其主動融入到合作中,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下掌握好本課知識,還能提高小學生合作意識,使其學習質量與綜合能力實現顯著提升,得以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六、總結
在小學數學學科中,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將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可從合理分組、安排任務、實踐活動及情境設計等多方面出發,對小學生合作意識加強培養。使其能產生極大興趣與動力,從而主動積極地融入到合作學習中。確保小學生能理解掌握好數學知識,認知合作的重要性與意義,得以實現全員提升。同時能讓課堂氛圍更熱烈、活躍,促使小學生學習質量、多項能力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何樹明.淺談通過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4):121-122.
[2]宋慧.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策略[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5):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