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疫情影響之下,網絡教學成為了美術教學的主要方式。怎樣將美術課程更好地與互聯網時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結合起來,讓“云課堂”既成為有效輸出知識的場所,又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值得每一個教育人深入的思考。制定可行的教學方案,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探尋語言的魅力,深度開發軟件功能等都是實施網絡教學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小學美術? 網絡教學? 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75;G43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9-0161-02
2020年的第一個學期與以往不同,網絡教學成為了美術教學的主要方式。線上教學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最大的區別是教師像是在給自己上課,和學生的互動變得不真實,而家長則可以通過屏幕看到教學的全部過程,隨時可以旁聽,相當于線上的“公開課”。因此,每一節線上課程的教學質量要求都極高,教師的壓力可想而知。怎樣將美術課程更好地與互聯網時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結合起來,讓“云課堂”既成為有效輸出知識的場所,也成為充滿趣味、吸引學生的渠道,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這是本人一直以來思考并不斷探索實踐的問題。
一、網絡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本人在最初接觸網絡教學時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問題。從教的角度看,在從師生互動變成教師唱“獨角戲”的過程中,教師怎樣設計教學環節能讓課程更豐富、學生更感興趣?其次,在學校一堂課40分鐘,而線上授課時間只有15到20分鐘,時間的縮短,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則要分課時、說重點,如何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有的放矢,并且不出現拖堂現象呢?
從學的角度看,小學生年齡尚小,在家學習更考驗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有的學生自律性強,而有的學生從開始的激情四射到現在已經出現了不緊不慢、拖拖拉拉的現象,比如作業不完成,或是作業完成質量直線下降……沒有教師課堂上的監督、指導,家長的陪伴,學生的應付心理越來越明顯,這些都阻礙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而這些問題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解決。
隨著網絡教學的深入,結合教學實際,本人也慢慢摸索出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法,如下:
二、網絡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制定可行的教學方案,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設計適合線上教學、適合學生需求的教學內容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用美術教育打好學生人生的“底色”,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感受美、欣賞美、收獲美、傳播美。正是基于這樣的宗旨,本人在制定教學內容時,除了按正常教學進度實施教學外,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的實際情況,盡量選擇方便學生實踐的內容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比如,結合學生可操作的畫一畫、做一做、剪一剪、捏一捏、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形式,選擇容易取材的工具,如水彩筆、油畫棒、彩鉛、剪刀、彩色紙等,三年級《恐龍世界》《畫中的線條》《會動的線條》《有趣的蛋殼造型》,六年級《動畫片的今昔》《擬人化的動漫形象》《裝飾畫》《裝飾色彩》應運而生;結合當前疫情防控的實際,將三年級《威武的盾牌》《大嘴怪》,六年級《追尋文明的足跡》《探訪自然的奇觀》與之有效結合,將課程深度挖掘,真正做到讓學生的學習不脫離社會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課的廣度。同時,還增加了教材上沒有的內容,如“繪制口罩”、描繪“戰疫雷鋒”等繪畫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美術學習內容,激發了學生參與創作的興趣,又表達了對抗疫人員的崇敬之情。
(二)創新教學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1.把握教學理念,轉變思維方法
把握教學理念,就是把握育人方向。美術學科線上教學也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兼顧疫情防控知識、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使命擔當等內容,向學生滲透育人思想,讓思政走進每一個學生心里。例如,本人在執教三年級第7課《威武的盾牌》時,結合當前實際,將盾牌賦予了現代的意義,即引導學生制作了一個能抵御新冠肺炎病毒的盾牌,以此來保護自己和家人;又如,六年級第2課《探訪自然的奇觀》,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領略了大自然對于人類的饋贈,欣賞了大自然的壯美景觀,更知道了要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在完成這課手抄報作業時,本人也鼓勵學生多談一談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讓這節課更有深度和意義。美術教學就是要結合社會實際,在教學中滲透思政元素,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良好的科學素養。
2.選取可行的教學方式
網絡教學要基于上課的真實感,以學生學習的感受,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出發點,相較于先錄后播,線上直播的教學方式,更便于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同時,教師在直播教學中可以“露臉”,語言也可以更自然、有親和力,學生如同身處在教室上課一樣專注,教學效率也會更高。
針對學生出現的疲勞現象,作為教師要豐富教學形式,可以將不同學習領域的課程交叉進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課前設置學習單,課上“連麥”交流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設置作業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能找到的材料和工具大膽表現,嘗試多種形式表現作品,如,繪畫與手工相結合,寫實與抽象相結合,廢舊物品再利用,多種材料的綜合運用……,加強對課程的開發力度,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對美術課學習的興趣。
3.靈活運用各種材料開展教學活動
美術教學離不開材料的使用,尤其小學美術教學更是如此。特殊時期,為了避免出門采購,本人對學生在美術活動的耗材方面沒有做硬性要求,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靈活使用手邊的材料,比如,在繪畫實踐課上,學生可以采用日常用的鉛筆、勾線筆、水彩筆、油畫棒、彩鉛等工具,有什么用什么,畫不成彩色的就畫黑白的,不能勾線上色就畫成鉛筆稿,只要用心盡力就好。再比如,在制作《威武的盾牌》作品時,學生可以采用紙材剪一剪,拼一拼,貼一貼;可以用彩泥裝飾五官,還可以利用家里現有的包裝紙,快遞包裝箱等材料制作,這樣既做到了廢物利用、節能環保,也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队腥さ牡皻ぴ煨汀贰蹲兝鵀閷殹贰冻鞘械袼堋返日n都是廢舊物品回收再利用的成功例子。學生盡己所能,對身邊的材料進行了開發再利用,使作品呈現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是在平時上課時不曾出現的情況,這也讓美術課在材料的使用方面拓展了寬度。
4.收集大量教學資源,方便教學
作為教師,在家上課也會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在正式開課之前,本人下載了人美版的電子教材、課件等配套資源。為了能讓學生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學習內容,本人提前進行備課,制作范畫,對教學環節再梳理,對課件再修改。同時,下載大量圖片、視頻豐富教學內容。為了節省課堂演示環節的時間,方便學生反復觀看,利用課余時間親自錄制微課展示手工和繪畫的步驟,從而使備課更充分,教學設計更合理,使學生一目了然,并真正掌握制作的方法和創作要領。同時,自己錄制的微課是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前提下制作的,對于重難點的掌握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使學生像在教室聽課一樣身臨其境,從而即使是在線上這么不利于美術教學的現狀,也能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課的魅力,從而提高知識運用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三)發現語言魅力,深度開發軟件功能
1.講究語言藝術,讓教學事半功倍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钡拇_,恰當地運用教學語言藝術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激情、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因此,備課不光要備內容,更要備語言。講課時的語言一定要字斟句酌,用生動、形象、富有感召力的語言讓學生迅速進入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評價學生作業的語言更要中肯,要用正面、鼓勵、贊揚的語言,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何樂而不為。不同于以往口頭跟學生交流作業,學生在線上提交作業后,我會很認真地寫下評語,語言文字的記錄更真切,學生也更能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
2.開發“釘釘”新功能,輔助教學好幫手
課堂教學的完成并不代表這一課的學習就結束了,對于學生作業的考查,才是檢驗學生是否學有所獲的重要方式?!搬斸敗避浖械摹凹倚1尽焙芎玫亟鉀Q了這個問題。本人利用“家校本”布置和批改作業,將作業的反饋及時與家長私聊,進行單獨講評和指導,并及時跟蹤了解作業進度和質量;將“優秀作業”進行標記,分享到班級群,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課后,及時溝通了解學生對授課的理解程度,讓學生提出問題和建議,便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課后作業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及時做好記錄,形成的就是學生美術成長道路上的檔案袋,見證了學生的成長,也體現了學生對于美的一步步的實踐和探索。
三、小結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疫情之下,作為一線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用符合網絡教學實際的方法和策略把美術教學拓展的有寬度、有廣度、有深度,更要有溫度。疫情擋不住我們的愛,更擋不住我們的努力。
同時,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線上學習以其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青睞。美術教學也應思考如何在線上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讓我們妙筆涂丹青,巧手繪美景,空白化神奇,齊心協力,共待春暖花開之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尹少淳,段鵬.新版美術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李力加.喚起知覺經驗的美術學習[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
[4]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5]何麗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課程,2016(18):52-53.
[6]王焱.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4):119.
[7]李昕潔.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145.
[8]馬珊珊.論當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創新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12):139-140.
作者簡介:
王敏(1987年7月-),女,河南新鄉人,碩士研究生,漢族,任職于太原市小店區北營小學,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