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尚謀


【摘 要】隨著數學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立教學方案。與以往的“應試教育”相比,我國新課標教學體系要求學生實現“全面”成長,成為我國所需求的“全面性”人才。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就必須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核心。本文將就“以‘知育‘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展開討論,闡述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積極意義,研究如何在以“知”育“智”的背景下,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以“知”育“智”;初中教育;數學教學;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類學科,我國的社會發展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均與數學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深入,國家對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所謂數學核心素養,具體說來,就是能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有條理地進行理性思維、嚴密求證、邏輯推理和清晰準確地表達的意識與能力。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六個方面。
一、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未能開展集中性的教學
在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對于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培養,需要以“高效性”為主。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設立對應的教學方案,保證學生的高效學習。但對我國目前的教學體系進行集中分析,可以得知在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自身并沒有形成相應的觀點。在課堂教學時,其授課主體“枯燥”、“單一”,無法保證學生得到有效啟發。很多教師依然以常規的書本教學為主,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了大量的練習,強迫學生完成。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從宏觀角度來講,這對學生學習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后果。首先,在這種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學生將失去思維想象力,阻礙了學生的“發散性”的思維。其次,初中生思維正在發展成熟中,他們對于活躍性的事物具有極高的吸收能力。教師這種“枯燥性”的教學方式,將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無法保證學生實現全面成長。
(二)學生未能進行集中性學習
在初中數學學習現狀分析中,教師課堂教育的缺失,也導致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呈現嚴重的下降。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數字的拿捏出現“模糊”、“馬虎”的現狀,將會導致整體學習能力的“失衡”。初中生受青春期影響,其自身的發展非常具有特殊性,對于認可的教師,他們將主動進行學習;而對于不喜歡的教師,他們只會產生抵觸心理,導致該學科的授課目標無法達到教師的要求。此外,很多初中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在復習過程中,缺乏專業的輔導,出現了“盲目復習”的現象。這樣不僅加重了學習的負擔,同時,學生通過“盲目復習”所吸收的知識點,無法達到教師的出題要求,導致學生在考試中未能取得良好成績,進而產生挫敗心理,這對教師后續的教學過程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三)家長未能開展專項教育
縱觀我國家庭教育體系,絕大部分家長有兩方面亟待改進之處。首先,為初中生的學習輔導。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呈現“單向關注”趨勢——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形成的結果,卻對其培養過程沒有明確認知,使得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出現“過于武斷”的現象。例如,在孩子學習成績出現下降時,很多家長第一時間都會為孩子預報課外補習班,通過加強孩子的學習任務,達到數學成績的提升。這種形式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從而使孩子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其次,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無法有效進行。初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體現在教師課堂教學中,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結果。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并未對孩子進行專業的課后輔導,導致孩子無法在課堂及課后得到全面培養,也就無法有效形成學生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這樣對學生的后續發展以及教師整體的教學規劃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以“知”育“智”背景下的核心素養含義
(一)便于教師進行專項的課堂教學
在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教學,可以調節學生對于數學的固有認知。教師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如討論式、啟發式、問題式營造課堂氛圍,改善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經有效研究表明,良好有效的課堂氛圍,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知識點吸收能力。在《利用相似測高》教學中,教師為了調節課堂授課氛圍,在課程開始前與學生進行“互動性”的討論設置了這樣的例題:李鳴從一塔形建筑物邊經過,只見這個建筑物基部以北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建筑物的影子清楚地映在地面上,李鳴想估算一下這座建筑物的高度,但身邊未帶任何測量工具,他忽然想起自己的身高為173cm,而雙腳的長度是25cm,于是他利用這些條件把問題解決了,李鳴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呢?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
解析:首先李鳴用雙腳量出想估算的這個建筑物的影長和自己的影長;其次根據相似三角形性質,在同一時間內,■=■,計算出建筑物高。
本題著重考察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中數學建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實際問題化歸為平面幾何中的相似問題的數學模型。開展這種“互動性”的課堂教學,將有效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授課氛圍,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便于學生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
在已知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設立的教學方案將以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前提。在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教師根據我國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提升培養。教師為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學生學習了平移、軸對稱、線段垂直平分線等知識之后,列舉了以下例子:如圖1,A、B兩個村莊分別位于一條封閉式街道的兩旁,現準備合作修建一座過街天橋。
1.天橋建在何處才能使由A到B的路線最短?(天橋必須與街道垂直)
2.天橋建在何處才能使A、B到天橋的距離相等?
解析:(1)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里A,B在河岸的同側,自然想到運用軸對稱。如圖2,將點A沿豎直向下的方向平移,平移距離等于橋長,到達點A1,連接A1B,與街道靠近B的一側交于點B1,過B1點建橋即符合要求。
(2)如圖3,作點B關于街道的對稱點B2,連接AB2,作AB2的垂直平分線,與街道靠近A的一側相交于點A2,過A2點建橋即符合要求。在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于圖形的認知。
(三)便于家長進行集中輔導
在對初中生進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教師可設置專項的教學方案,讓家長有效參與進來,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家長的有效參與,將對學生后續的學習能力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效果,保證整體的教學水準以及教學基本能力。例如,在后續的教學方案中,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對學生的課后學習進行“跟蹤性”的提升。利用互聯網的“滲透性”,將課程知識點以PDF的格式上傳到家長群中,便于家長在輔導初中生課后學習的過程中,隨時利用手機、電腦、iPad等客戶端進行下載。家長可以根據教師上傳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集中培養,幫助家長有效了解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點,以便家長幫助孩子制定專項的復習計劃,提升家庭教育效果。
三、如何在以“知”育“智”的背景下有效的培養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
(一)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為了提高初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一定的媒介,對學生進行數學能力提升。例如在《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教師可在教學PPT中將兩個全等直角三角形進行演示,合并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問:“通過合并兩個直角三角形,你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那么兩個銳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能形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教師提出問題后,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鈍角三角形或銳角三角形進行拼接。得出結論:兩個全等三角形,便可形成平行四邊形。通過教學PPT的演示,學生將有效掌握圖形的基本關系。
(二)在培養過程中組建課后小組
在我國核心教學體系中,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學生需要形成“互助學習”的精神。通過互助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完成高難度的課題任務,同時還可與同學產生和睦、友善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組建課后小組,利用小組間的討論,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同時也為學生后續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以“知”育“智”的教學背景下,對初中生數學教學進行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教師需要從多角度入手,全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經過教師與學生、家長的三方合作,初中生的數學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為其后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鋼.以“知”啟“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120.
[2]徐敏.以知育智——例析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J].中學生數理化(學習研究),201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