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思考、記憶,應用于大學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可激發學生對于閱讀、寫作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讓學生有效掌握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掌握寫作基本形式,提升其寫作水平。
【關鍵詞】思維導圖;大學英語教學;閱讀;寫作;應用
【作者簡介】許慧娜,河南蘭考人,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語翻譯。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加強,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國門,在這種國際形勢下,英語作為世界范圍內應用最為廣泛的語言,成了一個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技能。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內容短板、教學目標不明確等問題,且英語這門學科的地位逐漸被削弱。為了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果,應創新教學模式,基于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學習方式,制定相對應的教學方案,應用優質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思維導圖(The Mind Map)是一種能夠直觀展示發散性思維的可視化圖表,可簡單高效地實現思想的形象化轉換,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思考、記憶,應用于大學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緒,基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構建思維體系,提升閱讀效率與寫作水平。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也叫做心智導圖,由大腦先生托尼·布贊(Tony Buzan)在19世紀60年代提出,最初被應用于教育領域。這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以圖文并重的形式,巧妙地將內容以相互隸屬、相關的層級圖展現了出來,體現出人類強大的思維觀念,充分地利用了人類左右腦的機能,基于閱讀、記憶、思維規律,實現了人類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的平衡發展。
思維導圖的優勢,在于以下兩個方面:①發散性。人類大腦自然思考的方式就是放射性思考,任何一個進入大腦的信息,比如說文字、符號、數字、氣味、顏色、音符、節奏、意境等,都可以成為思考的中心,向外發散形成成千上萬個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又可以成為思考中心再度向外發散,思維導圖將人類這種抽象思維具象化,其結構類似于人類腦神經元分布,以動手構建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刺激大腦各個層面,激發人類的記憶和思考,提升大腦的基本記憶技能水平,優化人類的創造性思維能力;②直觀的圖像。從認知心理角度分析,思維導圖中分布著大量形象生動的圖像、符號,使得一個復雜的知識框架以簡潔、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讓我們能夠強化對于關鍵詞的記憶,鍛煉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思維水平,在學習大學英語知識時,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利于產生發散性思考,掌握詞匯相關知識,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二、思維導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應用價值。閱讀是人們掌握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人們學習英語,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借助英語這門語言,閱讀英語書籍,了解西方文化知識。閱讀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具有以下幾點價值。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人們進行閱讀,是基于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英語閱讀中,由于西方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差異性,學生的閱讀欲望會有所下降,閱讀活動存在盲目性,應用思維導圖,能夠使閱讀過程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讓學生在英語文章與學習意識之間構建起思考節點,迅速把握英語文章的整體框架,了解文章所闡述的主要內容,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②培養學生的羅列能力。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掌握其中的理論知識與文化知識,促使學生自發地將所掌握的知識,儲存到大腦的數據庫中,形成思維導圖式的思維形式。教師引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行為更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鍛煉學生的羅列能力,提升其閱讀能力。
2.應用案例。以高職國際進階英語《綜合教程》學生用書第一冊 Unit 3 Section A “How They Make You Buy”這篇課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流程如下。①預習和快速閱讀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構建思維導圖,讓學生從“Preview”“Main idea”“Structure analysis”“Research report”四個方面進行發散性思考,其中,“Preview”從“Related words”“Related questions”展開思考,讓學生根據文章題目預測其主題,“Structure analysis”分為四個部分進行梳理,“Research report”分為“Research objectives”“Research findings”“Explanations”三個方面發散思考,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指示,快速閱讀,應用略讀、尋讀等快速閱讀技巧,把握文章大意并梳理文章結構,在此基礎上,將文章分段,逐一分析各個段落,總結歸納段落大意,再細化把握其寫作手法、表達方式,讓學生系統性地完成文章的閱讀,通過在思維導圖上補充相關知識點,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提升其閱讀能力。②基于思維導圖精讀文章,解決重難點句式與詞匯。在文章精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重點講解其中的精彩句式、詞匯,應用思維導圖,講解文章中設計的語法知識,以文章中的生詞 “weight”為例,可以從“形近”“詞性”“詞組”三個方面進行發散思考,與之“形近”的詞匯有“height”“freight”,作為名詞時,其詞組有“lose weight”“gain weight”“watch your weight”,作為動詞時,其變化為“weigh”,這樣能夠強化學生對于“weight ”這個詞匯的理解和記憶。③閱讀活動結束后,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發散思考,深化閱讀教學主題。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就文章主題,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升華教學主題,并且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應用思維導圖重新整合課堂知識,構建知識框架,便于后期復習。
三、思維導圖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應用價值。寫作教學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應用思維導圖展開教學,具有以下幾點價值。①有利于文章框架搭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寫作主題展開發散性思考,寫下相關的詞匯、詞組與句式,捋清寫作邏輯,搭建文章框架,應用詞匯、句式鏈接各個關節點,寫出一篇邏輯清晰、主題明確的文章。②增強寫作思維。思維導圖是一種與人類學習思維高度相似的學習工具,它模仿了腦神經元的分布形式,能夠幫助學生將知識層層滲透到思維意識中,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深度,讓學生掌握寫作的具體方式,基于思維導圖指引,明確寫作邏輯,填補詞匯以筑血肉,寫出一篇情感充沛、內容豐富、邏輯清晰的文章[4]。
2.應用案例。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策略有以下幾種。①應用思維導圖,加強寫作中心點。離題是寫作中常見的一個問題,應用思維導圖,以寫作主題為核心,展開發散性思考,能夠加強寫作中心點,確保學生的作文內容不偏離主題,例如,在探討第二冊第四單元“Environment”這一話題時,要求學生寫一篇文章,學生可以從其“background”“meaning”“implementation”三個方面進行發散性思考,搭建文章框架。②應用思維導圖,填補作文詞匯與句式。在搭建好文章框架后,即可在思維導圖幫助下,補充相關詞匯、詞組、句式,一提到“The Signific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學生會自然而然想到“energy”“natural resources”“save”“recycle”等詞匯。③捋清寫作邏輯,完成寫作任務。根據作文整體篇幅,確定段落數量及大致字數,確保文章整體結構的美觀性,應用相關詞匯,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修改“拋光”,完成寫作任務[5]。
四、結語
教育部發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其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以教育部指導為準則,以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為宗旨,展開教學改革,明確改革方向,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豐富教學內容,以全新的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全面高效學習英語知識,掌握這種與世界交流的“武器”,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增加在今后就業中的籌碼[6]。思維導圖是當前大學英語閱讀與寫作學習中常用的一種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合理應用思維導圖,以圖文形式、區域板塊鏈接形式,構建起系統的英語知識框架,強化邏輯思維,實現英語知識與學習意識的精準對接,讓學生在學習某個知識點時,從文字、符號、顏色、氣味、意境等方面進行發散思考,構建一個完善的“數據庫”,系統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詠濤.基于網絡移動平臺的中外合作辦學開展協作學習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構建[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2):3-4.
[2]馬雯.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Jigsaw教學模式與Role-play教學模式的融合[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9):183-184.
[3]IngridPreedy,張月祥.高職國際進階英語《綜合教程》(1)學生用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8:37-39.
[4]王華麗.多媒體環境下思維導圖輔助的大學英語產出導向法的可行性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9,03(31):266.
[5]王明洋.基于語篇銜接手段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第三版)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9(24):376-377.
[6]薛梅.基于自動評閱系統的大學英語寫作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實證研究[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20(04):105-110.
[7]俞碧芳,陳文婷,吳小鵬.產出導向法視角下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構建——以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為例[J].高教學刊,2020(0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