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麗
摘 要: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知識量較多,在各學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中語文是繼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深入探究性學習,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水平和文學鑒賞能力,幫助學生能靈活掌握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技巧,能輕松理解文言文。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學習不僅是傳授學生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究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方式方法,文章就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高效課堂;路徑;課堂互動;總結;讀寫結合
一、 引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傳道授業者,需要教師用智慧的火花點燃學生求知的欲望,激發學生求知的激情。有些語文教師觀念陳舊,課上一味的灌輸教材知識,使得課堂枯燥乏味,常有課上睡倒一片的現象,導致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越來越差。還有的教師在上課時抓不住重點,所講知識零散,上下沒有聯系,無邏輯性,發現不了學生感興趣的關鍵點,導致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作為新時代高中語文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從提高學生興趣出發進行教學。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把語文知識充分傳授給學生。文章是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幾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路徑,供各位老師參考指正。
二、 做好備課工作
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掌握教學要求,深入探究教材外的知識點,做引伸教育。備課時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每節課找出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特別發揮,充分照顧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在備課時教師還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加入與生活相聯系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學會理論結合實踐。教師在做備課課時時,可以提前準備好幾個課時的備課工作,結合最新的教學方式,比如多媒體、網絡、課件、微課等,讓備課內容豐富多彩,給學生以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雷雨》一課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利用休息時間,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雷雨》的話劇視頻,讓學生提前了解《雷雨》所講述的內容和所反映的當下社會現實。在備課中,教師可以提取話劇里面的背景音樂作為上課的背景音樂,提出幾個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發掘作者的創作意圖,培養學生對古代文學的鑒賞力。
三、 做好課堂講解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魅力,不僅要教會學生得到問題的答案,還要讓學生能自主提出新的問題。因此,一堂高質量的高中語文課能幫助學生學會自行思考,自主創新。而在課堂講解中怎樣做到高質量呢?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準備生動有效的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師的指引下快速進入課堂,留下懸疑,讓學生“學不夠”。其次,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該轉換課堂角色,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發掘學生的關注點。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最后,在課堂講解中要精心設置“課眼”,即每堂課都要有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教師要分清楚哪些是重難點內容,哪些是簡單易學內容。高中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獨立閱讀理解能力,對于課文中的簡單部分不用在重點講解,否則會受累不討好。對于重難點部分,教師要多花心思,盡量讓每位學生都能理解。這樣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學出滋味來。
四、 做好課堂互動環節
課堂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為主要的互動方式,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課堂教學中更加強調互動教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更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和教師進行互動,和同學之間互動。雖然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說明教師就不重要了,在課堂互動環節,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尤為突出。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組織課堂互動教學的能力,讓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達到一定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屈原的《離騷》時,可以成立朗讀小組,兩個同學為一組,一個同學負責朗讀原文,另外一個同學負責對原文的翻譯。同學一朗讀原文:“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同學二做解釋:“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已去世的父親字伯庸。”讀完兩句之后換下一組。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指出學生朗讀的語氣、語調、翻譯的準確與否等問題,這樣在學生之間的配合之下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完了整篇文章。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增加了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的默契。
五、 做好課后總結
在結束課堂教學以后,教師要做好課后總結。總結的主要內容可以是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學生較感興趣的話題、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等,教師要反思在這堂課上怎樣講會效果更好,做好筆記,以后再講同類課程時能總結經驗。在課堂末尾,教師要給學生留下發人深思的問題,留下讓學生期盼上下一節課的懸念,促使學生去探究、去思考。還要在課后為每節課布置有選擇性、有針對性的作業,作業以少而精為主,以免給學生帶來太多的作業壓力。布置的作業要做到必查、必反饋,反饋的內容可以是所學知識點的反饋,也可以是師生情感、人生觀或價值觀的交流。通過這一環節查漏補缺,確保語文知識的鞏固和提高,為深化下一節語文課堂做準備。
除此之外,也要利用好語文教材課后練習題。高中語文課后練習題是編者針對課文自身特點專門設置的知識重難點,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現在部分語文教師忽略了課后練習的部分,失去了課后練習題為學生帶來的思考和領悟的價值。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教哪個學科,其最終的目的是不復需教,而學生可以能做到自為研索,自求解決。他明確說明了,教會學生自學要比單純的傳授知識更加重要,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高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后練習題,深入挖掘其相關聯的知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圍繞課后練習內容專注自學課文,深入掌握課文的基礎知識,深入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和考點知識。例如,在講解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一課的課后練習題第四題時,可以作為一道討論題來講解,讓學生思考一下:在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那樣的套子?可以以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及對“套子”的理解,引導學生從作者內心深處挖掘束縛人們思想的“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