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 ? ?英語語言的學習是一項綜合性的能力提升過程,我國當前在初中階段主要開設的語言科目為英語和語文,而相比于語文的學習,它具備非常廣泛和頻繁的生活語境的支撐,在學習的側重點與關注面上,與英語的教學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仍然是在聽、讀、寫這三個方面不懈努力,而說的訓練,即口頭表達的能力提升方面進展緩慢,這與目前的英語教學與應用環(huán)境因素密切相關,因此,應當打造真實的英語交流語境,探索學生口語表達提升新途徑。
【關鍵詞】 ? ?口語能力 ? ?語言本體角色 ? ?真實語境 ? ?教材整合 ? ?發(fā)散性思維 ? ?學生情感生活
引言:
當前,英語教學的起步時間也在不斷的前移,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已經(jīng)涵蓋了較為廣泛的單詞、短語、句法、語法、聽說方法等知識。而作為英語學習與應用能力提升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初中英語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建立英語聽說語境、充實英語知識庫、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作用。而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短板在“說”上,未來的人才的需求的落腳點也是在如何說好英語上。目前,以真實語境的創(chuàng)設來促進學生英語表達是較為有效的方式。
一、當前時期初中英語教學中口語表達素養(yǎng)培育中的突出短板分析
1.1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說”英語考核評價機制
無論在教學大綱、教材設置還是在國內(nèi)的普通教育的考試考評中,英語表達能力的考查內(nèi)容都較為薄弱,甚至是缺失,這體現(xiàn)出了教育管理層對于“說英語”的重要性仍然重視程度較弱,沒有系統(tǒng)性的去統(tǒng)籌考慮安排相應的教學計劃。在這種教學方向的引領下,無論在課堂還是在課下,老師和家長都沒有主動的去啟發(fā)、培育、鍛煉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把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簡化成了“聽、讀、寫”,缺了要素的英語教育,就會把學生一味的埋在書本中、試題中,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等多種方式成了英語學習的主要方式,這不但會制約學生應用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更會嚴重的削弱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把一門精彩紛呈的語言類科目,變成了枯燥乏味,讓人昏昏欲睡的頭疼課,明顯不利于學生的長期興趣建立與能力提升。在今后的英語素養(yǎng)上,中國學生也會有較大的短板弱勢,或許在國內(nèi)的英語考試中游刃有余,但是在國際上認可度比較高的例如雅思考試中,國內(nèi)的英語教學體系與其脫節(jié),還要學生繼續(xù)付出巨大的努力。從雅思的考試成績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學生的閱讀平均通常是最高,但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而說的成績則相對較差,這也從側面可以說明,英語的學與教是四類能力的有機結合,缺一不可,不能把表達與其他的幾項相孤立。
1.2啞巴式學習模式占主導,缺乏有效的溝通環(huán)境搭建
盡管現(xiàn)在很多的中學在教學技術上的進步日新月異,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廣泛推開,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人機互動等多種新模式新技術滲透到了英語課堂中,但是很多教學的形式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以知識講解講授為主要形式。學生扮演了很好的傾聽者角色,在課堂中的發(fā)言機會不多,同時老師也不能有效的鼓勵和引導學生去發(fā)揮英語學習的語言潛力,很多學生寧愿坐在椅子上靜靜地去聽,強忍的煩躁心情去聽,也不愿意主動去回答問題或者表達學習成果,這種啞巴式的英語學習仍然在很多學校盛行。在教材的改革中,已經(jīng)注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比如外研社版本的英語教材,多是以話題式、情景式的主題來切入本節(jié)課,不過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很多老師就簡化了程序,把學生該說的、該練的統(tǒng)統(tǒng)代勞,只讓學生去機械的識記、閱讀,違背了教材的改革初衷,也沒有真正的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保障,英語學習的信心動力不足,交流的欲望和能力也會相對的較為匱乏。最終導致學生在考試中都得心應手,但實際中卻是新手。
二、利用真實語境創(chuàng)設來開發(fā)學生說英語能力的現(xiàn)實價值
2.1對標新版教材要求,英語表達已成為教學重點方向
從外研社的初中教材的改革情況來看,每單元的課程安排都是在突出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能力來展開,每個課程的主題都是一個討論的方向,需要學生去拓展相關知識、掌握相關的英語基本詞匯、短語、句子,并且設計了相關的話題讓學生可以充分的發(fā)表想法,積極的討論,從而一步步的去鍛煉和提升其口語能力。比如八年級上冊的外研版教材的Module 1 的話題就是How to learn ?English,第一單元就是讓學生盡可能的去多講英語,該課程的內(nèi)容是引導學生去朝著口語表達的方向轉變的重要標志,也是讓把英語的說作為學習英語的重要抓手,同時以說為基礎,打通其他各項能力的短板,帶動讀、寫、聽相關的能力提升。由此看,教材已經(jīng)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老師的教學就必定要做出調整優(yōu)化,創(chuàng)設合適的語境來落實教材的相關設計安排,從而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教材的作用。
2.2有效合理的對話情境語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初中的學生興趣愛好廣泛,天性還處于較為活潑的階段,喜歡接觸了解不同的事物。而英語作為一種外來語種,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頻次較少,如果老師不加以合理的引導,就會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chǎn)生較大的偏見,認為學習意義不大。這時老師就要通過有效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其學到的知識能夠在平常的細節(jié)中得到有效的運用,增加使用的頻次,才能提升其學習的動力。創(chuàng)設語境就是為了把學生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與書本知識相關聯(lián),構建起一個循環(huán)的綜合學習環(huán)境,從而改變原有的老師主導、教材引路、學生被動學習的英語教學模式,形成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主動學習模式[2]。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扮演著不同的生活角色,開展各類的社交性活動,這些都要用到語言作為橋梁,他們在情境下都想感受社會人的生活方式,就需要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語言,這就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內(nèi)在潛力,從而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學生口語表達水平的主要方法
3.1以情境教學為導入提升口語教學成效
情境創(chuàng)設的主要目的就是進一步的釋放學生的表達意愿,留出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去鍛煉說的能力。在情境的搭設上,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與年齡特點相符,從而讓其可以盡快的融入到情境當中去,盡快的設定好學生的角色,并實現(xiàn)代入感的建立,以此來創(chuàng)造出交流的環(huán)境氛圍。在交流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之間的交流為主,師生交流為輔,這樣就會讓學生更加的放松,思維也就更加的活躍,可以更好的把在前期學到的英語知全面充分的應用與表達出來,而老師的交流重在對學生的針對性指導,比如一些明顯的常識性表達錯誤,包括用詞不當,部分詞語的表達場合不同,有些近義詞的使用反映了表達著的態(tài)度和心情程度不同等,還有一些時態(tài)、語態(tài)的表達上,都要交進行及時的糾錯,但是不應當反復的批評或者打斷學生的口語鍛煉,幫助其樹立信心,增強英語學習的探究能力與想象力[3]。以外研社9年級英語教材中module 2 《public holidays》中,第一單元講授的是“My family always go somewhere interesting as song as the holiday begins”,這時老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家庭式的情景,列出特定的幾個節(jié)日,包括了春節(jié) ,中秋,國慶節(jié)等幾個大的節(jié)日, 選出幾個有名的景點比如兵馬俑、泰山、上海外灘與迪士尼樂園等,給學生進行分組,讓其扮演起家庭成員,召開一次家庭生活會,專門討論大型的公共節(jié)日去哪里玩的問題。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發(fā)言,他們可以讓父親或者母親作為決策者,不同的成員之間辯論應當去哪個景點游玩,而為了達到目標,學生就會主動的去搜尋與景點相關的英語描述性的內(nèi)容,提前學習怎樣表達。在這種情景的驅使下,課堂氛圍更加的活躍,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對深入的學習打好了前站。
3.2以語境創(chuàng)設來引導學生情感的抒發(fā)
與理科類的學習不同,社會科學的學習大多都包含著一定的情感因素,特別是文學、語言類的科目學習上。對于英語學習,情感基調的把控也是很多考試中一個較為常見內(nèi)容。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機會,讓學生在練習口語表達技巧的同時,也能更好的去利用一些英語表達方式去抒發(fā)在特定的情境下的內(nèi)心感受。然而受制于教學環(huán)境限制,不可能讓學生實地到各種現(xiàn)實情境中開展英語閱讀的訓練,那么就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平臺優(yōu)勢,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技術來實現(xiàn)。老師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融入到情景創(chuàng)設的微課、翻轉課堂當中,在教師的大屏幕上用視頻、圖片等做情景的背景素材,再運用網(wǎng)絡社交媒體等軟件,讓學生可以和其他學校的同學、老師甚至是專業(yè)人士就英語閱讀的技巧防范、疑難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學生不僅能夠更專心的在情景中表達想法,也能開拓眼界[4]。以外研社版的八年級上冊中《How to learn English?》 為例,這節(jié)課就是為同學們講怎樣學好手中的這本書,乃至整個初中階段的英語課程。教材中給出了很多的方法、路徑,都是通過英文的形式來展現(xiàn)出來,需要學生去理解、記憶,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更好的應用。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去認知感受英語學習的方法,老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境,實現(xiàn)身份的互換,讓學生去當老師,給老師和其他同學講授一節(jié)英語課。讓學生去提前備課,講一個課時。就以第一單元“Lets try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的課程開始,扮演老師的學生就會讓給底下的聽眾們準備一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積累了更多的英語的基本詞匯、語法等知識,也能體會到老師講課的艱辛,心理情感上的感受更加的深刻。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把這節(jié)課的感受在課程結束后做一個表達,這樣就會讓學生對于英語教學、英語老師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認知,在以后的學習中態(tài)度上就會有很大的改觀。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運用一些簡單常用的生活性質的情景來搭設英語教學的語境,對于學生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推進作用,特別是在口語表達能力上,幫助其打破原有的沉默學習英語的思維束縛,樹立開口表達的信心,在融入情境過程中,主動的去學習知識、探究方法、鞏固訓練,從而達到了敢于說、樂于說、勤于說、說的好的口語教學目標,為英語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道義,鄭旺全.Go for it 九年級全一冊[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王蓉蓉.巧妙設計對話語境,促進初中英語口語對話教學[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7,12(22):23.
[3]章永美.巧用 情境創(chuàng)設提高初中英語口語水平[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11):126-127.
[4]王成玉.初中英語口 語多 模態(tài)教學的必要性問題研究[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7,2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