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坤華
摘 要:在當下我國的國情現狀對于高考十分重視,那么作為高考的重點科目的數學也聚焦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我國的教育發展中,數學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有著非常大的作用。現在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要從核心素養的角度下出發,積極建設更加高效的高中數學課堂,提高學生的數學思想和素養水平,使學生們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與發展。本篇文章就高中學科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方面展開調查和分析,目的是為了促進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發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核心素養;培養
高中的數學是高中時期學習時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同時也是比較難的科目,很多的同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并不是非常的輕松。而經過小學和初中的教育,學生在進入到高中之后,其已經有著較為成熟的心智,其對自身的發展規劃都已經有了初步的目標。在學習上大多數同學也都有著適合于自己的一套學習模式,學生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夠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接下來我們就從一下幾個方面來具體的探討一下如何在核心素養的角度下進行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
一、創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
教師首先一定要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和藹對待學生的態度、關切的眼神、自信的鼓勵以及信任,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的感情色彩投入。這種關心能夠讓學生得到愉快的滿足感,能夠自覺的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不僅僅有助于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以及學習成績的提升。所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做到,時刻微笑面對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保證課堂的趣味性,對每一個學生做好思想工作,鼓勵學生進行學習,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當中感到輕松和愉悅,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敞開心扉的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師生才能共同提高思想認知,更好地完成教學的目標。
二、加強學習方法的誘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目前看來,我國的高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新課改之前,數學教學的課堂氛圍一度處于壓抑狀態,教學方式單一,使得學生在課堂當中很難做到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對此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加強對學生教學方法的引導,數形結合思想就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我們人教版數學教材時我們不難發現當我們學習二面角、立體幾何圖形求面積時當學生們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后就能更加輕松理解題目的要求。而不是盲目的書寫公式,直接生硬的套入公式。再比如,在學習函數零點(方程的根,圖像與圖像交點)問題時,大多數學生往往在這個問題上卡殼,失掉分數,在考試后的講解后,學生看著圖像能否解出看似復雜的壓軸題嗎?答案是肯定的,高于百分之七十五的學生在課堂的教學時看著圖像就能做出來原本不會做的題。一些老師認為讓學生多刷題,增加做題經驗就能提高學生的分數完成教學任務。在我們進行數形結合思想的教學后,我們發現我們并不能依靠學生單純的刷題來解決所有問題。因為當他們以數形結合的思想為前提的條件下,他們能夠很快的理解知識點并不斷提高自己熟練應用知識的能力。但是方法不對分離數形的狀態下,讓學生進行大量練習則是難以完成并且不可取的,因此我們應該在學生學習之初養成正確的思維。
三、注重監督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總結不足之處
如果說,學生只是在不斷的進行學習,并沒有對自己之前的錯誤進行反思的話,那么就會容易造成知識基礎的不牢固,相當于基礎沒有打好,這會影響最終的學習成果。所以學生需要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進行及時的反思和總結,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學習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而且能夠解決這些不足之處,讓每一步的學習前進都變得更加穩定。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只是較為單一的接受老師所總結好的知識以及解決方法,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本身存在的問題并不能夠得到有效的發現和解決。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制造反思和總結的機會,可以選擇進行不定時的抽查,以此監測學生在進行反思和總結時的表現狀態,教師也可以選擇把這部分的反思總結展開考核,把它作為一次考試進行模擬,這樣使得學生更加地重視自我反思以及總結,更好的幫助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
結束語:
一名優秀的高中數學學生應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而高中階段正是學生思維形成、確立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教師的教學任務除了引導學生良好的完成知識學習以外,幫助學生培養建立良好的思維模式也應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因此,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時,我們要進行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的建設,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一覽,王一娜,等,淺談關于高中的數學教育培養以及課前教育的思想高度重視與研究[J].校園周刊,2018(86),237—287.
[2]馬世芳,趙云霞等,對于高中生的數學思維模式理解以及認知的難度進行分析與分享[J].高中數學,2017(978),18—19.
[3]趙順宇.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模式探究 [J]. 中國少年教育學院學報,2018,(5)223-224
(湖南省臨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