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平平
摘要:本文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際出發,結合當前新課程標準具體要求與教材內容,對如何開展有意義、有價值的群文閱讀進行簡單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思路
群文閱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也得到了廣泛地適用,其主要特征就在于能夠通過巧妙且統領的議題設計,實現多文本的共同閱讀和學習,注重課堂中知識與方法的并行。可以說,群文閱讀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猶如新鮮的血液。
一、選定群文閱讀議題
1、新課標要求
新課程標準中除了對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給出定義之外,還體現著學科的基本理念和教學設計思路等等,尤其是對于不同年級階段下的目標細化,都給出了具體的實施建議和相關策略,旨在為教師提供一個教學設計方面的導向。那么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應當參考新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地探索出一個開放且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思維和合作探究能力為目標,為日后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2、從教材出發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重要載體,但教師需要明白的是,教學并不是完全的教教材,而是要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編者意圖的前提下,去靈活地根據實際學情來進行教學,教材只是一個開展教學的內容載體。從當前版本的教材內容可以發現,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是語文學科的兩大基本任務,所以在教材編排設計的理念與結構上都能夠窺見二者的痕跡,為教學設計提供著導向,同時也符合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基本屬性。例如,六年級第一單元,人文主題為“觸摸自然”,語文要素為“感受課文中表現出的豐富想象力,深入理解并把握其中內容”“借鑒文中內容,開動腦筋,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在寫作中試著將重點部分寫得更詳細”。再如,第七單元中,人文主題是“藝術之美”,語文要素為“通過感悟文本中的語言文字來展開想象,感知并體會藝術之美”。“寫一寫自己拿手的事情,著重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可見,從教材的內容編排角度出發來設計群文閱讀的議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切入點,也能夠衍生出很多種不同的思路,進行發散。具體來講,可以從單元導語部分展開設計,也可以以某一篇文本作為議題,來選擇與其相近或相似的。比如文本主要是描寫魯迅先生的,那么就可以將議題設計為“我眼中的魯迅”,從課內外來進行相關的文本整合。
二、文本的呈現與組合
1、以議題為主線
如果說群文閱讀是一串珠子,那么議題就是串起珠子的繩線,線繩的結實程度決定了珠子的壽命。同理,議題如果不能夠貫穿于每一篇選文當中,群文閱讀也就只能流于形式。貫通意味著每一篇文本都要基于議題之下,與之相呼應。這也就意味著教師要在教學準備環節中充分地對文本進行挖掘,在精心挑選的基礎上篩選有益于學生的文本。一般來說,圍繞議題來進行文本選擇可以通過發散的形式來展開,即根據議題來從某一方向對具有聯結性特征的文本進行組合,但也要關注到是否符合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基本屬性。在此基礎之上,再對所選文本進行篩選,需要考慮的有,是否符合教學需要,語言的表達特點,中心思想與議題之間的關系等等。此外,還可以基于教材出發來設置議題,找尋貫通于已有文本之間的共同元素,如果現有文本之間的異同十分明顯,且具有一定的可比較性,那么便可確定為議題。例如,選擇一組描寫動物的文本,在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上均具有相同性,那么議題就可以設置為“不同作家筆下的動物”。
2、以教材為基礎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選文以精讀和略讀兩種類型為主,傳統的理解為精讀學習基礎知識和方法,略讀進行實踐應用。本著這一觀點出發,群文閱讀還可以在教材基礎上進行適當地課外拓展和延伸,與課內閱讀達成一致,使學生所學知識與方法都能夠有所運用。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理念是“1+X”,其中“1”是教材中的文本,基于議題和“1”的基礎上來進行對“X”的選擇,可以是課內或課外,也可以是課內外相結合。例如,以《草蟲的村落》為基礎,選擇《走向蟲子》《上帝的伏兵》《我的鄰居胡蜂(二)》這幾篇文本,議題為“走進微觀世界”,引導學生在比較閱讀中去了解和探索不同作者眼中的微觀世界,以及他們都會有哪些意外發現。
3、學習內化方法
語言的使用方法與技巧同樣也可以作為議題,這也有助于學生將思維集中到對文中語言信息的挖掘上,從而運用到自己的表達交流和寫作當中。例如,在《落花生》的基礎上,設計“借物喻人的奧妙”這一議題,選擇《白楊》《荔枝蜜》和《丑石》這幾篇文本組成群文閱讀。首先從《落花生》來看,作為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其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地借助花生這一事物來揭示其不慕虛名,默默奉獻的內涵,以強調做人也應當如此。其次,結合教材中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來看,分別為“一花一鳥總關情”和“初步了解課文是如何借助具體事物來抒發情感的”,所以選擇另外幾篇文本,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從植物、動物等不同角度來感受借物喻人這一表現手法的多維度運用,體悟不同文本在結構性上表現出的不同特征。
綜上,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教學理念下衍生出的閱讀教學方法,其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閱讀教學,對教師的能力和素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簡單分析可以發現,群文閱讀對于同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和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價值和積極意義。本文也希望能夠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一些啟發和思考,一起推動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化。
參考文獻:
[1]孫銘.試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J].北極光,2018(12):147-148.
[2]易春梅.精選文本 優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中華少年,2018(36):44.
[3]夏鳳娟.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開展[J].中華少年,2018(36):64.
浙江省溫嶺市松門鎮第三小學 317511